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

发布时间:2020-12-19 12:54:42

Ⅰ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 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 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 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创新性
5.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 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6.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上册《什么是月经初潮》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内是事先设想的教育容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Ⅲ 小学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第三课考试焦虑怎么办教案

我想首先要正确看待考试,不要将考试看成,如果考不好,一切就完了!如果将考试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那么就会有无形的压力产生!这样不仅不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正常发挥,反而会影响正常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内心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使这一次考试失误,也不代表自己学得不好!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好!以平常心去对待每一次考试!自信些,好吗?加油!

下面是专家指点的赶走焦虑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专家:七个方法让焦虑烟消云散
首先问你自己,你的焦虑是否有效或无效。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一项项地发展下去吗?如果不是,这是无效的焦虑。
第二点就是,你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你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我对人们说的一件事情是在不确定的日子里,你想一下你做的所有事情:过街,上餐馆吃饭,对陌生人问好,乘电梯,搭飞机。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你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你基本上能打个好赌。

第三点得识别你的期望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让人们花时间消除焦虑。你一天用30分钟写下你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你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你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厌倦很有用,让你懒得去想。

Ⅳ 六年级各有所长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和ppt

三年级心理复辅导活动课制全册教案 二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八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十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六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四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九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七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 南方出版社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下学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合订集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第八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Ⅳ 六年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活动设计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辅导方式
1、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3、社会调查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
辅导时间与场地
辅导时间:一学时。
辅导场地: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教师: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这份社会调查一定要提前两周去做,而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一位被访的家长说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消除烦恼
1、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因为感激,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补充活动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建议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5、6年级以上至初中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避免说理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辅导室里以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座位轻松入座,不必要求学生坐姿如何,只要得体大方即可,使辅导活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只要青春不要不要痘教案

发不了链接自己网络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发布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Ⅶ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学得好》教案

1.案例是复一个实际情境的描制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