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美术教案中国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0-12-19 11:19:20

Ⅰ 中国绘画是什么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从上古时期开始,到战国时代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与画像石,都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更是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画家和流派,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魏晋六朝时期出现了包括即东晋的顾恺之在内的“六朝三杰”等大家。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的时代,除原有的人物画外,山水画、花鸟画等都成为独立画科。人物画家,涌现出了被后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以及擅长历史画与肖像画的阎立本等人。山水画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唐代李思训擅长青绿山水,王维擅长水墨山水;五代的荆浩、关仝是以描绘中原地带实景为主的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是以描写江南景物特色为主的南方山水画派;北宋的李成、范宽多画雄奇壮阔的北方山水,南宋的马远、夏珪则追求以少胜多地画半边山或一角水等等。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擅长画马的曹霸、韩干,擅长画牛的戴嵩,擅长画花鸟的黄筌、徐熙,以及文同、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画”等等。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承先启后的时代,“元代四大家”是指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等人,他们对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明代中期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的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以他们为首形成了明代影响最大的画派。“扬州八怪”则是清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的八个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的总称,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个性表现。近、现代中国画坛,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高剑父,以及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等人,他们为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Ⅱ 中国绘画作品中有哪些画可以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选用

绘画作品对幼儿而言,不止能够进行欣赏活动,还可以进行多领域的活动 。国画也一样,丰富的内容,技法的精湛都会对幼儿有很好的影响。

Ⅲ 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Ⅳ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中国画系教学

中国画系的教学以中国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为本,传统课的核心是创造性地领悟中国意象美学的内涵;写生课的核心以体验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为基础;创作课的核心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立足时代,开拓中国人文美学的新境界。
本科生以一二年级教学为基础课程学习,学习掌握传统绘画技法,体悟传统美学精神。课程设置:素描、线描写生、山水临摹、花鸟临摹、白描临摹书法、水墨构成、社会实践等。三年级分别进入水墨人物画、工笔人物画、 山水画、花鸟画四个专业方向学习(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巩固、提高基础能力,正确掌握、理解专业绘画技法语言,加深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认识。四年级进入工作室,在工作室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现任系主任为田黎明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唐勇力教授,副主任为胡伟教授。
中国画系四年级学生开始选择专业工作室,实行个人申报、工作室录取的双向选择原则。
中国画系已成立书法工作室,很快将成立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材料与表现等工作室(材料与表现工作室面向研究生和研修生授课)。工作室教学以巩固、完善、 提高基础性综合技法语言为切入点,探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 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其才能。

Ⅳ 初中中国画美术教案

原本还很安静的人群,突然变得狂躁起来,女生们激情澎湃地尖叫着呐回喊着,就好像答害怕他们听不见一般!
“筱悦,你看,是金流枫耶!”紫芸激动地抓住我的胳膊,一个劲儿地摇晃着我。
我没有理会她,只是呆呆地看向离我们不远的那一辆车。
随后下车的是一身冰冷气息的苏翎野,金色的短发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带着些许的朦胧感,左耳上的红色耳钉,更是将他衬托得妖冶。
“是苏翎野!翎野!I Love You!!”

Ⅵ 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 美术全册教案

课题名称 《水墨画——动物》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⑴、背景分析:在中国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的同时,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绘画形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去西方学习,同时也在传播中国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年轻学子们能成为合格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吗?我们的课堂培养了多少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的人呢?
⑵、功能分析: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用纯水墨所作之画 。水墨画强调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就是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以及强调“墨分五彩”,就是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来代替。
儿童对于水墨画表现有着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非要合乎我们理论上的要求,这既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的魅力所在。其实儿童运用笔墨时的大胆想象及创造精神正与水墨画意象表现的本意相契合。
⑶、结构分析:本课学习中,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点厾法,即:不用勾边线,直接用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来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
⑷、要素分析:中国画的特点;笔墨用水的控制;中锋和侧锋的用笔:墨分五色的练习:用水墨表现动物造型。
2、学生情况分析:
⑴、学习准备情况分析:
①、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中已经在有意或无意地看过某些中国画作品,这些视觉上的美好感受为学生学习水墨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②、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心理特点分析: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历来以技法传授的方式为主,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现,这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每个儿童都有着纯真的内心世界,有着各不相同的美好梦想和对身边事物种种不同的感受。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5—6年级学习领域: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笔墨技法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也不要把过多的笔墨技法传授给学生,以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约束而降低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应让学生在尝试笔墨运用过程中,对所熟悉了解的动物进行点厾法的概括性的表现,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水墨画打下基础。
⑵、学习风格分析:本课的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坚持从形象分析走向感情体验,拓展学生的感知力。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式、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式、学生自评互评式、尝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巩固中国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兴趣,初步掌握用点厾法来画动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国水墨画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画种的热爱,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 用笔用墨的技法。
教学难点 动物的外形、姿态、结构。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动物水墨画作品,准备示范用的宣纸、墨汁、毛笔、调色盘、笔洗、毛毡,磁铁。
学具:大白云、小狼毫、墨汁、宣纸、笔洗、毛毡(可以用吸水的报纸代替)、调色盘,建议每人准备一小块湿抹布。
补充材料:荣宝斋中国美术网、华夏书画网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阶段 1.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中国画美术动画片,提出此动画片与平时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何不同?以水墨画作为动画片有没有它的优点?
2.请学生随意在宣纸上涂抹,看看笔墨有何特点?
3.师示范墨分五色

4.学生演示运笔的方法。 (1).学生观看视频及欣赏图片。潜意识的感受到水墨画的轻柔、朦胧、透明的特性。

(2).尝试笔墨产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加深学生印象。
(4).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螃蟹(实物)与水墨画螃蟹有什么区别?

2.请同学们用以前曾学过的方法来画一画螃蟹。
3. 展示学生画的螃蟹。

4.欣赏水墨画作品,课件演示画螃蟹(视频),思考大师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其外形特征的。、

5.跟老师先学学画螃蟹,师动一笔生动一笔。

6.欣赏部分动物图片,分析了解其外形特征。

7.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动物用水墨形式进行表现。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第一次用水墨来表现动物。
(3). 学生自评。

(4). 欣赏大师作画过程,主动与大师的画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到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以及一张完整的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结合。
(5).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画出螃蟹,让他们一边模仿一边初步尝试用点厾法来表现螃蟹特征。
(6).学生观察动物特征,小组分析怎样用笔墨概括的画出其动态造型。
(7).学生大胆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用实物与作品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和认识。
②.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③.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画的一些特点:墨韵。
④.加深理解,从大师的画迁移回学生的绘画中,拉近创作距离。

⑤.第二次完成螃蟹作品,使学生能更加了解用笔墨的技法,以及如何抓住动物的造型特征来进行水墨画的绘制。
⑥.扩展学生的求知面,注重个体学习和群体交流,增强水墨画的情感理解。
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结束阶段 1.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 (1).学生互相欣赏所创作的作品交流思想。(自评互评结合 ) ①.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 1.中国画强调意境,强调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气韵生动,功夫在画外。课件展示不同内容的水墨画作品。 (1).学生欣赏水墨画作品 ①.通过欣赏了解到水墨画的现代走向形式;一类走中西结合,一类走以西为主中为辅的道路。

板书设计
水墨画——动物

学生第一次螃蟹作品 师示范步骤:

学生第二次螃蟹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

Ⅶ 河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学画中国画教案

河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学画中国画教案。急需

Ⅷ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鉴赏教案

20世纪中国的版画和油画的发展十分怪异,总的来说,由于中国的政治背景,中国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上世纪中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互换,导致了油画和版画在创作群体和审美群体上的阶级决裂,最简单的例子,抗战老片中,八路军或者解放军的指挥部墙上挂的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版画头像,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则是蒋介石的油画,这充分说明了当时这两种艺术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地位和价值。
版画由于其成本低廉、可大量复制、简单快捷等优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稳固群众基础、传播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这一功能直到文革结束仍在继续。而油画的制作材料和技法相对复杂,制作材料的来源在战争年代也难以保障,所以,油画只在我国的国统区得以存在,于是,伴随当时两大对立政治派系的斗争,油画和版画的价值和战略地位也完全不同。
建国后,面临一穷二白的国家,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等重要问题,都摆在艺术的前面,版画作为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继续发挥着它的战斗效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人们对精神文明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时,油画和国画才开始被人们所“重新”热爱,而版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审美疲劳,终于被国人不约而同的选择性暂时遗忘;
人民在缓解版画带来的半个世纪的审美疲劳,但版画家们的刻刀未被尘封,在经历了整个90年代的休憩,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文教发展的需求,中国版画摆脱了以往木版独尊的格局,成体系的引进了铜版画、丝网版画、石版画、数码版画等新的形式,迅速回到了各大院校的工作室,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了世人面前;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西方绘画体系引进得不够完善和科学,使版画的创作还处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

而对于油画,则比较简单了,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温饱一得到解决,饱含着5000年对线造型绘画审美疲劳的国人,遇见光影结构比例质感都呼之欲出的油画,其狂热程度可想而知,但由于我国西画教学体系的诡异,大大降低了学习和教学的效率——我们分别引进了西方的文艺理论、俄罗斯的造型训练流程,再混合以本土的感悟式学习方法,使整个西方绘画教学体系变得不伦不类,于是,油画在中国只有风格,没有体系;只有传承,没有流派。只是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中,以艺术家心态的自然变化而转换着各种风格。

以上是两个画种在20世纪大致的发展脉络,只要知道这些,这一时段的任何作品都能比较好的阐释出其创作意图和审美意识。

Ⅸ 急需上海书画版一年级到五年级美术教案!!!!!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好风尚。
教学重点:
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
教学难点:
表现人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具:水彩笔、幻灯片、范画、色纸等。
2.学具:水彩笔、剪刀、胶水、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媒体使用
1教师出示范画:
用彩纸剪贴和记号笔绘画的动画明星肖像画(或学生肖像)。
3引出课题:
剪贴画——我的好朋友。
明确:用剪贴的方法来制作——你的好伙伴。
4教师请学生做模
特,讲解。
5七巧板拼图游戏,拼一幅人物图形。
7教师评价,鼓励优点。
教实演示。
9出示范例。
12教师提示:
抓主要特征,大胆变化。
剪贴认真、仔细。
13教师巡视辅导。有创意的作品予以展示表扬。
17教师小结,鼓励表扬有特点的作品。
1学生观察欣赏
2学生小组讨论:
(1)画上像谁?
(2)用的方法一样吗?(3)观察剪贴画。
讨论:
它是怎样制作的?
(剪——贴)
4学生小组讨论:
人体有那几部份组成?
6学生交流尝试。
8小组讨论:剪贴画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从大剪到小,剪人物的各个部分和细部。
根据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粘贴。
9学生欣赏、讨论。
哪些地方可以简便?
用什么方法来简便?
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可以怎样变化?
10集体交流。
11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仔细瞧一瞧。
12学生制作“是我的伙伴吗?”。
14学生展示作品在黑板上。
15游戏:找找我自己
16学生说说理由哪里像自己。
指导观察策略
抛锚策略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游戏情境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作学习策略,认知学徒策略
指导观察策略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游戏情境策略
评价策略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范例
实物投影
实物投影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媒体使用
1请学生拿出准备的照片。
3教师点评。
4出示课题:
我的小伙伴
5出示几幅动画明星,电影明星的漫画像。
6教师总结。
7请学生做模特,教师引导观察。
8教师示范:边观察边示范,要求学生观察教师写生的方法步骤。
9 教师要求:
服饰尽量按原样画。
……………………

阅读全文

与美术教案中国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