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美术美版四年下册用彩墨画鱼教案..
学情分析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时又不受表现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胆地将自己对鱼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感爱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
课时安排
课题
8.用彩墨画鱼
授课时间
四(1)3.28四(4)3.2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鱼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二、导入新课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五、小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感受写意画的形式美感欣赏艺术家的名作尝试创作彩墨画鱼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用国画的方法表现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课题
整理课
四(1)3.31四(4)4.1
教学目标
完成前两幅作品,注意创意和构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现有的基础,完成作品,并加以适当的加工,色彩和画面完整,构图统一。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完成作业
教师个别辅导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完成整理作品
完成作业。
② 榕树(彩墨) 吴冠中
作品简介:
922 罗工柳 榕树
纸本油画
正签:工柳
出版:《罗工柳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84年
Luo Gongliu
BANIAN
Oil on paper
37×27 cm(14 1/2×10 1/2 in)
RMB: 45,000—50,000
罗工柳(b.1916),广东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6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画,1938年到延安,后到华北前线从事美术工作。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1955年赴苏联入列宾美术学院进修。1958年回国从事革命历史画创作。60年代主持油画研究班及以他命名的“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工作。他主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以发展油画的表现方法。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罗工柳的《地道战》,是两个经历、修养不同的画家,为表现新的时代殊途同归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颇具代表性。60年代初,文艺政策有所调整,油画创作得到恢复和发展。油画教学方面,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3个工作室的开办,使油画教学充满生机,人才、作品倍出,堪称建国以来前30年油画艺术的高峰。
罗工柳总结自己一生的油画创作道路认为:自己“由土到洋,再由洋到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接受西方美术的教育,后来又去鲁艺做木刻版画,这些都开始了他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学习外来艺术的历程,1954年罗工柳留苏,以通过苏联这条途径真正领略了西方美术的精髓,掌握了地道的油画语言技巧,可谓“由土到洋”,回国后他一方面继续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一方面如董希文、吴冠中等同辈油画家一样研究中国水墨画及书法,谋求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油画艺术,是谓“由洋到土”,这件作品正是反映了他对於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格的探索。
作品价格:
作品估价:45,000—50,000作品成交价:52,800
③ 打破中西艺术界限,彩墨结合的艺术家是哪个
曾刚,中国现代彩墨山水画的创始人,传统山水与彩墨的完美结合,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大气磅礴,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笔有力,学者甚多,开创了一个新的支派。
④ 彩墨居美术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你好!
彩墨居美术
Color ink art
⑤ 彩墨山水画家有哪些
彩墨??有这说法?》只知道水墨,和青绿,小青绿,等·······
彩为颜料,墨为墨汁,
又要颜料有要墨汁,看看青绿山水吧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⑥ “彩墨画”是用什么画的
彩墨画以“水墨画”为基底 ,在其上敷色、点彩 ,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明快、鲜艳。自明清以来 ,西洋画逐渐传入中国 。
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 ,逐步形成“彩墨画”这种新的画种。众多从西方学习回国的画家极力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当中
,力图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革 ,彩墨画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画家们将彩墨画从纯粹的绘画艺术上升到表达当代人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
(6)美术教案彩墨扩展阅读:
彩墨画的代表画家:
1、林风眠
原名林凤鸣,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2、吴冠中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艺术大家,其作品特色鲜明,融合中西艺术元素,对当代艺术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主要通过吴冠中作品的师承、形式、意境、色彩、中西融合、创新精神来阐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他的老师是林风眠,他也沿袭了他老师的特点,笔墨的提炼。
3、石齐
石齐: 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963年毕业 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彩墨画
⑦ 小学美术彩墨游戏一评课稿
《彩墨游戏》评课稿
彩墨游戏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是学生初次体验国画版的美术课。权从这堂课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准备。而且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在课中有一个环节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讲国画用笔的时候,教师将笔法用学生的话语总结出来。中锋:笔锋垂直在画中,线条圆厚又饱满。侧锋:笔锋倾斜侧一边,墨色浓淡多变化。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易读又易记。整堂课学生的兴致都很高。使学生在“玩中学”。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⑧ 彩墨画有哪些特别的表现方法有哪些
彩墨画是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彩墨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以色彩为主导,与笔墨相融合的图式,在彩墨无序的冲撞中,构成风光无限的宏大景观。
二、关注色彩的语言特性,并极力发掘色彩美的表现性、表现力,冲破了逸品和文人画理论的束缚,使人在红绿、黄紫、青橙和墨色的和谐色调里,感受到大自然永恒之中的流变。
三、强调绘画的多样性,不一味遵从书写性,也摆脱了勾勒、渲染的传统范式,色块与墨块的交响、线条与色彩的融合、积墨与积色的强化,成为作品中生命的律动与情感的勃发。
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 ,逐步形成“彩墨画”这种新的画种。众多从西方学习回国的画家极力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当中 ,力图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革 ,彩墨画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画家们将彩墨画从纯粹的绘画艺术上升到表达当代人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 ,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格局 ,对当代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映作用。
中国画历史久远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出水墨画和彩墨画两种新的画种。而彩墨画可以说是 2 0世纪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艺术影响较深的一种成果。它以“水墨画”为基底 ,在其上敷色、点彩 ,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明快、鲜艳。自明清以来 ,西洋画逐渐传入中国 。
吴冠中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艺术大家,其作品特色鲜明,融合中西艺术元素,对当代艺术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主要通过吴冠中作品的师承、形式、意境、色彩、中西融合、创新精神来阐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他的老师是林风眠,他也沿袭了他老师的特点,笔墨的提炼。
吴冠中:生于1919年,是江苏宜兴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他先后就学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法国巴黎美院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之后,吴冠中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石齐
石齐: 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963年毕业 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美术)评委,国家一级画家 (教授).
石齐的绘画创作已走过了近40年历程。在此过程中,其风格的不断转型、变化与突破,似乎正呼应着数十年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时代大变革。作品中题材丰富而广阔的表现、不择手段的艺术语言探索和不拘一格的风貌与形态,使其成为了当今中国画坛备受瞩目、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果说吴冠中是破坏传统笔墨程式而创立新风的革新者,那么石齐就是整合传统笔墨并能融会与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创新型画家。
石齐先生艺术作品唯美性与创新性在新领域的成功拓展,是对“三象合一”个人风格的再度完美体现,是对中西文化的深层理解与朴厚情感的再次凝聚,我们将深深感受到这位探索与创新的艺术家其用情之深、用意之远。他在写意水墨和工笔之外,探索出一种写意性极强的动感色彩语言,因而作品极具市场的号召力。此外,石齐现在正处于创作高峰期,探索、变革和创作都还在继续。
林凤眠
彩墨画派,中国画现代画派之一,由上海画家林凤眠首创。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林风眠认为中国艺术必须改革,必须从西方借取一些东西,来改变中国的艺术,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改变中国人的民心。这是他们那代人的伟大之处。要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改变中国,但他不认为应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西方自由创作的主张,这些在很多岁月中都受到误解,被视为洪水猛兽。1949年后, 因被视为新派画不合艺术审美,不受到重视, 他凄然被解职而无奈离开学校。所以今天重新讨论林风眠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林风眠这一系列的主张,真正重新去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对民族艺术振兴有新的一种认识。
⑨ 彩墨画的代表画家
张东林:安徽蚌埠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产业书画版院常务副院长。当代彩权墨画家。
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鸟。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型画展上获奖,在《美术》、《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媒体上刊登,其画作被收录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现代工笔画精选》、《当代工笔画》、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笔画(1900-1997)》、《教学示范中国画-工笔山水画》,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材——中国画山水》等书及教材。并独立编写了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中国画技法丛书·水墨山石画法》、《中国彩墨山水画法》、《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等。 黄东雷(1966-) 号古画王子 男 中国书画名家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外实力派书画艺术名家、毛体书法家全国三十佳、中华人文书画艺术名家、中国书画百花艺术名家、山东大学图书馆馆员。作品继承了自五代十国到清代书画界各大名门名派的精髓,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创意与完善,他的写意山水、工笔仕女、毛体行草三项主攻被成为书画三绝,尤其得到收藏家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