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术教案怎么写
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一、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x班xxxx活动设计:xxxxxxxxx(注明年龄段、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二、设计意图
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等。
三、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或“在……过程中”,)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小小航海家”);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四、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心理准备根本活动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备就写上。
五、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说明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幼儿,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动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写这个环节)
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活动延伸;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七、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Ⅱ 教师教案数学小班《小小美术家》(认识颜色)
活动目标:
1、教小朋友们认识颜色标记(红,黄)
2、引导小朋友们学习按照颜色标记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篮子2只(大小、颜色相同),红黄标记各一个标记在篮子上。
学具:红、黄片片
活动过程:
1、认识颜色标记,按照颜色标记的符号将玩具进行分类。
老师拿出片片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啊?它们都一样吗?有什么地方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
老师:有些小朋友观看的很仔细呢,玩具宝宝是一家,但是它们穿的衣服颜色不一样,对不对啊?
老师分别拿出红色和黄色片片继续问小朋友们
老师:这块片片是什么颜色呢?那这一片又是什么颜色呀?现在呢,请小朋友们每人手上拿一个片片告诉它,XX片片,我和你做朋友。
(幼儿不明白的话老师示范)
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现在老师的手里拿了红色片片,那老师应该怎么说呀?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应该这样说,红色片片,我想和你做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这样说哦!
2、学会认识标记将玩具分类。
老师:小朋友,这个篮子是片片的家,家上面画了什么呀?(强调标记)卡片上画的是什么颜色啊?老师要告诉你们,涂了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这里住红片片。(换黄颜色的步骤重复介绍一次)
3、幼儿开始进行分类。
老师:现在呢,请小朋友看看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想想应该送到有什么标记的家里呢?
(提出要求)
老师:小朋友们边送边要对片片说:XX片片,送你回XX标记的家。不要把玩具宝宝送错了家,让他们迷路了哦,送玩具的时候呀一定要看清了,不要着急,也不能乱扔。
4、活动结束。
老师:刚刚有些小朋友把片片送错了家,老师呢,再来问问小朋友们,这个是什么标记?里面住什么片片呢?下次啊,小朋友们一定不要把片片送错了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