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社会健康教室里的安全教案
1、通过活动,增强幼儿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远离不安全因素。
2、寻找教室里的不安全因素,并贴上标记提醒同伴。
活动准备:
1、小朋友户外活动的图片
2、红色标记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
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什么事?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①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茶桶等等,如果……
②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③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
3、小结:刚才,小朋友找出了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并给它贴上了红色标记,下次小朋友看见这些红色标记的地方就要更加注意安全,好吗?
㈡ 中班社会健康《看看我有多能干》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3、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会做的事,肯定自己能力的提高。
德育目标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
学习准备
(一)教师:
研读教学活动设计及相关资料
(二)学生:
准备铅笔、彩笔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的事自己会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立健康的人格
教学方法心得分享、情境模拟、自由发言
课型新授课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时间教学提示
3-准备活动:原来的我
教师说明:上学前,你们可能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下面请你们边看图边来说一说。
3-教师引导学生将学生用书翻到第17、18页。
3-请同学认真观察图画。
3-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4、教师请学生与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5、教师请学生自愿向全班介绍自己会做的事。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在上学前已经学会了不少本领,会做许多事。
二、发展活动:现在的我
教师说明:入学后,同学们又学会了许多新的本领,有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说说入学后自己学会的本领?
3-教师请学生看学生用书第19页的图。
3-请同学说说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
3-教师征求学生意愿来为全班同学演一演自己在学校学会做的事,其他同学猜一猜^解答。
4、表演同学公布^解答,并从举手同学中点一名作为下一位表演者。
5、以此类推进行活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带着很多本领来到了学校,而且入学后又学会了许多事情,虽然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都值得鼓励和表扬。
三、综合活动:
3-教师请学生回忆,自己每学会做一件事情时,自己的父母、老师、同伴都有些表示?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同学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节课中,大家通过两个活动对自己现在已经学会的本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随着一天天长大,都能学会做很多事,收获很多知识,从而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评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用书第20页的评估表,要求学生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个别评估和团体评估,在自己认为较符合的标识上涂颜色。
㈢ 幼儿园中班社会健康的教案
活动名称:
健康《去医院看病》
活动目标:
1、 了解去医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2、 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
活动准备:
1、照片、录像、标记牌,看病流程。
2、针筒和娃娃一个。
3、字卡:问、看、听、摸。
活动过程:
一、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和医院里的主要部门
1、介绍看病流程及医院主要部门的作用。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到哪里去啊?到了医院要怎么办呢?
2、观察幼儿用书,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
二、观察了解医生的工作,体验医生工作的辛苦。
1、了解医生看病的过程,请幼儿认真观察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流程。
2、请幼儿观察后说说看病的流程
3、教师小结:原来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是要问问、看看、听听、摸摸有时还要用到一些器具。
三、请幼儿按看病的顺序排列流程图,并简单介绍医院的其他区域。
四、简单地了解一些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
--我们怎样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呢?"
五、教师小结:我们在经常煅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睡眠,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疫苗。平时小朋友们还要多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要用自己的毛巾的杯子,不能咬手指,要经常剪指甲,更不能在外面的小摊子上买零食吃。
活动延伸:
区域游戏--角色扮演
教师扮演医生,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通过和医生对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去医院看病的主要流程。而在幼儿熟悉游戏之后,让孩子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游戏。
活动效果:
幼儿对扮演游戏非常喜欢,并愿意进行扮演游戏。在通过扮演游戏中,幼儿已经逐步了解了去医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活动个案:
在区域游戏中,其中一名女孩在进行挂号取卡时,因为总是排不上队而哭了起来,这时班级中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牵小女孩的手,学着录像中的爸爸和女儿,一边安慰着"女儿"一边陪同她去挂号看病。有样学样,几个孩子见了后也自发的寻找出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带去医院看病。因此我们的《去医院看病》活动,在孩子的游戏中变得更加丰富了,且带动了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使他们都有了区域游戏的机会。
㈣ 中班社会健康教案《我们不吵架》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钻山洞》,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分别准备三个山洞:由两名幼儿来当拱门,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钻山洞。
“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不能漏掉每一个山洞。”
“刚才在钻山洞的时候你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见了什么事情?”
小结:刚才幼儿自由的钻山洞,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现象。
二、讨论。
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
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了。
三、播放背景音乐,再次玩《钻山洞》的游戏。
幼儿还是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幼儿排队的行为。
小结: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意识中都知道,在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时要排队,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需要幼儿排队的时间很多,喝水排队,尿尿排队,上操也要排队。大部分幼儿做的都不错,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总想第一个就完成任务,所以就插队影响了整个班的秩序。
㈤ 幼儿园社会 健康教案《勇敢的说》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个孩子在家庭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都不是很强,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所以本节课通过教授幼儿叠被子,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做一个热爱劳动人见人爱的好宝宝!
活动目标
1、 训练幼儿自己动手能力和记忆模仿能力。
2、 培养幼儿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
3、 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叠被子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活动准备
整洁的被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每天起床后小朋友们叠被子吗?
那每天都是谁在叠被子呢?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被子
今天小朋友自己也来动手学习一下怎么叠被子好吗?
鼓励会叠被子的小朋友到讲台上示范,并表扬小朋友的勇敢和能干。
(二)教师示范叠被子,并讲解注意事项。
1、先把被子放平铺在床上,让被子的里面朝上。
2、将被子的一头向中间折叠,注意不要重叠。
3、再将被子的另一头向中间折。
4、将被子的两边向中间均匀对折。
5、最后将被子的拉平,被子就叠好了。
(三)教师反复示范,引导孩子记住叠被子的步骤。
鼓励学会的小朋友到讲台前示范叠被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 四)讲小朋友们带到寝室,找到自己的床。
1、观察已经叠好的被子。
2、所有小朋友将被子平铺放在床上,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尝试叠被子。
3、教师示范过程中,重点讲解叠被子的注意事项,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折。
4、教师巡视幼儿叠被子的过程,指导的过程中,纠正错误。
5、引导幼儿互相帮助,教会动手能力差的小朋友,学会互相合作。
三、结束部分:
总结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幼儿予以表扬和奖励。
㈥ 社会健康教案《爱护小嘴巴》
活动目标抄:
1、利用情境画画,呈现饭后用纸巾、小毛巾擦嘴巴的方法,讣幼儿能够学习礼仪。
2、呈现饭后的整理工作,提醒幼儿饭后要擦桌子,收拾食物残渣及把果皮丢到垃圾筒,并记得洗手。
活动准备:
幼儿已了解幼儿园用餐的一些常规。
活动过程:
(一)教帅讲述故事内容,说明小朋友奇奇、小狗汪汪和小猫咪咪吃完饭后,大家都记得用纸巾或小毛巾擦拭嘴巴,嘴巴就不会油油的了。
(二)教师提问:小朋友吃完饭后嘴巴会不会油油的?要怎么处理?可以用什么东西擦嘴巴呢?请幼儿自由发言。
(三)讲故事:《彩虹村的礼仪大使》。
(四)说完故事,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山羊会被选上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教师请两位小朋友上台示范吃饭时应注意的事项,如:
1.用餐时,要坐端正,手肘不张开。
2.吃东西不说话,也不发山声音。
3.细嚼慢咽,不翻捡菜肴。
4.不可边吃边玩。
5.不挥动汤匙。
6.吃完饭后用开会溯口和擦毛巾将嘴巴擦干净。
教师提问:饭后要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页面的图意,并说出饭后应完成的工作,如:用抹布擦桌子,把果皮丢到垃圾桶等。
㈦ 小班社会健康教案风爷爷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豪迈的风格,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
2.通过图片提示、创编动作、参与表演等方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义,体验中国功夫的“力量”
㈧ 社会健康《好好学习》教案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李四光努力求学的故事。
2、解释学习动机
我们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儿所指的原因即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动机。即动机是推动人从事一定活动的心理动因,而学习动机则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李四光之所以努力学习,是因为要为祖国作出贡献。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是他的主要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很多种类,有直接动机(如对学习活动本身有兴趣,追求一个高分数等等)、间接动机(如对外语本身没兴趣,但想到今后要出国,所以现在也在努力学习外语等。)
3、 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动机。
现在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为什么来学习?
……
为了多学本领,为祖国多做贡献。
学到知识后,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
读书是很开心的事。
为了能考上大学。
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
……
4、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其中有不少人都有较高的目标,他们希望将来能取得成就,这种动机我们又把它叫做成就动机,即它是推动人们去努力完成有价值的任务。以达到其确定目标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成就动机使人类表现出以下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与人竞争并超过别人。
5、讨论学习对自己的利弊得失。
分成4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2不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坏处?
(老师巡视各小组,也可以参加某小组的讨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6归纳对学习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你认为学习是什么?
(至少要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满足我们的需要,帮助我们进步,社会发展少不了学习,实现了父母的愿望等。老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
7、小品表演(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请两组学生上来表演心理剧(内容:说服一个不愿读书的孩子要好好读书。其中扮演孩子的学生事先给他们布置过,要求他们反复强调自己不愿读书,读书是很苦的,读书没劲,读了书就不能玩了,……当“长辈”理由充分时才转变观念。扮演长辈(老师)的则临时抽学生,当“长辈”教育乏术时,可让其他同学帮他出点子。)
一组表演完后马上请同学点评。(扮得像不像,运用方法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可行。)
然后第二组表演,点评。
(这部分活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8、写出各自的感受(视时间而定,可交流)
9、小结:
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样也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知识丰富了,生活才能更富裕、更充实。父母的愿望才能够实现。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父母的愿望!
㈨ 幼儿园社会健康《我该怎么办》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乱跑,以免走失。
2.学习走失后求助别人或拨打求助电话等自我救助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妈妈不见了》。
活动过程:
一、看幼儿用书《妈妈不见了》。
教师:小朋友,看看小红和妈妈去干什么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小红找不到妈妈了,急得哭了起来)
1.幼儿分组讨论:小红怎样才能找到妈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红呢?
2.每组选一名幼儿将本组讨论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大家从中选择几种方便、可行的方法。
二、结合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巩固经验。
教师:小红找不到妈妈后,她应该怎么办?请你看图说一说她找到谁、做了什么。
师幼共同小结,引导幼儿知道外出时应该紧跟大人;走失后不能随便跟别人走,可以站在原地或请求警察、营业员等帮助找妈妈,还可以打电话。
三、参考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完整地说一说小红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经验迁移:讨论外出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幼儿讨论外出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教师:如果你和你妈妈在逛街的时候,和妈妈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活动延伸:
1.领域渗透:结合健康领域的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如不玩电插座,不将异物放入耳、鼻、口中等,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2.家园共育:在家园联系册中项家长介绍外出时如何照看孩子,并在家中与幼儿交流遇到突发事件的自我解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