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丢手绢》说课稿范文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②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排排坐》
教学内容: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 ,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手绢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 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1.导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 排排坐 》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 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 ”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 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③ 中国民舞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丢手绢教案怎么写
中国民舞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丢
手绢教案
④ 中班韵律游戏活动《丢手娟》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版准备 1、会权唱《丢手绢》歌。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整队,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做运动,做好游戏准 备。 2、复习《老狼老狼几点》和《动物园》 3、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要求围成圆圈做好。 4、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到手绢的小朋友就把 手绢丢在另一个小朋友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 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追丢手绢的小朋友,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 位子旁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该他再来丢手绢。如 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5、提出游戏规则:不疯闹,跑时不离开圈,要围着自己的圈跑。 6、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帮助还未理解游戏 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⑤ 丢手绢怎么玩
丢手绢游戏规则:
1、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内成一个大圆圈蹲容下。
2、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3、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5)音乐丢手绢教案扩展阅读:
游戏意义:
1、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
此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
2、成人也可以玩童年游戏。
对于童年游戏的盛行,心理专家认为:这与70、80年代青年的成长年代有重要关系——现今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大都倍受呵护,如今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回到童年是很多70、80年代人的渴望。这种渴望通过玩童年游戏可以得到暂时满足。
参考资料:网络——丢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