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舞蹈基本功都有哪些
舞蹈基本功分为两部分:
1、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2、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学舞蹈的最佳年龄:7-10周岁之间,虽然你12岁了,但是还是适合练舞蹈,毕竟骨骼还没成型。
(1)美术教案线条舞扩展阅读: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❷ 线条艺术如何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体现
书法:
中国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线条则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惟一媒介,线条由骨、筋、脉、肉、皮五者构成,缺一不可,分而为五,合则为一。“骨、筋、脉、肉、皮”,也即中医之“五体”,是构成整个人身形体的重要组织。书法线条要求五体具备,且还需五体匀称协调,否则线条就会丧失美的质感、美的享受。
绘画:
在素描造型中,线条又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如果说造型是一种艺术语言的话,那么线条便是这语言中最基本的语素。一条简单的线在绘画中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当它被用于表达某一事物或某一特定环境时,就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了。从中国画的线造型到外国素描中的线造型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他所采用的多是苍劲有力、以直线为主的线条,表达出竹子挺拔向上的性格和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的态势。而徐悲鸿用密集线条的排列所组成的明暗关系,将其人体的形态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马蒂斯则在作品《舞蹈》中运用那些柔软的、行云流水的线条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优美动势和体态,这些都是通过线条这个绘画造型的特殊语言来完成的。
音乐舞蹈:
音乐可以用线条来描述,那么舞蹈本身就是肢体语言,更可以说是线形艺术,丰富多彩的线条造就了舞姿的千变万化。
建筑:
埃及视错觉艺术(约公元前四千年起)无疑是线条艺术,在绘画和浅浮雕的艺术风格的处理中,甚至在建筑的表面处理中,也是没有立体感的。在埃及视错觉艺术中,只有严谨的造型“深度”。金字塔有着无立体感的直线表面,而外部形式纯属线条艺术象征主义的方尖碑外面则布满了同样是线条性质的象形文字。在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中,建筑形式同样也是简单而线变化的。风靡整个欧洲地区的罗马艺术的各个流派都得到了发展。对安全的渴望似乎都表现在防护城堡的围墙上和沉重的教堂大门上了,而这些又往往是一幅荒寂的风景画(就如在奥弗涅中央高原上一样)的唯一标志。在这些教堂的大门上,为了产生厚重的体积感,采用了反复的线条。罗马式拱门的半圆形线条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直到中世纪时期,拱门的线条才变成了尖角形,以有可能结成更为矫饰的拱顶。中世纪哥特式的线条当然是陡直而又细长的,象征着追求天国的人们的信仰,在从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的大约四个世纪里,这种风格将遍布整个北欧。视错觉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们每天都在发现线条表达方式的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