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狗圆舞曲》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主题
降D大调 圆舞曲("小狗") (作品64之3) 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回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三答首(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舞曲》。
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 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演奏本曲时,应使用平滑流畅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觉出此曲的趣味来。
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在四小节序奏后,主旋律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则是甜美而徐缓的旋律,与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鲜明的对立;第三段为第一段之反复。
⑵ 小狗圆舞曲的背景
降D大调 圆舞曲("小狗") (作品64之3) 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版曲,是肖邦在世时最权后发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三首(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舞曲》。
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 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
⑶ 乐曲《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的音乐结构是
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的音乐结构是嗯,先抑后扬
⑷ 肖邦有名的《小狗圆舞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有一次,乔治•桑看到自己养的小狗在屋子里追着自己尾巴绕圈圈的可爱模样,忍不内住对肖邦说容,如果自己能具备丝毫像他一样的音乐才华就好了,这样就能将这个情形用音乐描绘出来。肖邦听了,立刻坐到钢琴前,用他纤细的手指,弹出一首轻快活泼的曲子来,这首只有一分钟的生动的华尔兹舞曲,就是有名的《小狗圆舞曲》。
⑸ 谁知道肖邦的《小狗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降D大调圆舞曲(“抄小狗”)(袭作品64之1)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三首(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舞曲》。
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演奏本曲时,应使用平滑流畅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觉出此曲的趣味来。
全曲为三段体。在四小节序奏后,主旋律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则是甜美而徐缓的旋律,与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鲜明的对立;第三段为第一段之反复。
⑹ 小狗圆舞曲是钢琴几级的曲目
《小狗圆舞曲(Minute Waltz Op.64/1)》是8集钢琴曲目,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
乐曲背景
肖邦的女朋友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
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
(6)小狗圆舞曲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该乐曲其他版本
1、1等妈妈胎教演奏的《肖邦-小狗圆舞曲(利于宝宝学步的欢快曲目)》,该歌曲收录在专辑《1등 엄마 태교 우리 애기 걸음마 클래식 Vol. 4》中,由Danal Entertainment公司发行于2017-07-03,该张专辑包含了8首歌曲。
2、Dmitriy Lukyanov演奏的《萧邦-小狗圆舞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古典音乐花房:烛光晚餐曲》中,由Lynne Publishing AS公司发行于2017-03-10,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⑺ 谁能把关于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圆舞曲)视频音乐,背景故事给我讲一讲
这作品没有什么背景可讲。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肖邦跟情人乔治·桑同居期间,有一日看专到乔治·属桑的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所以就写了这么首圆舞曲。但这个说法纯属扯淡。这首曲子另有一个名字叫“一分钟”,原文实际上是“分钟”,意思大概是演奏长度差不多一分钟。我掐过表,真的一分钟的话有点太快了。所以基本上也是扯淡的东西。
圆舞曲是肖邦沙龙性小品的代表。没什么特别的寄托,不要想得太复杂。肖邦写这种东西多数像玩儿一样。弹得时候也就像玩儿一样即可。注意吊一下左手低音的旋律,特别是在中段的地方。
⑻ 《小狗圆舞曲》是如何被创造的
有一次,乔治·桑看到自己养的小狗在屋子里追着自己尾巴绕圈圈的可爱专模样,忍不住属对肖邦说,如果自己能具备丝毫像他一样的音乐才华就好了,这样就能将这个情形用音乐描绘出来。肖邦听了,立刻坐到钢琴前,用他纤细的手指,弹出一首轻快活泼的曲子来,这首只有一分钟的生动的华尔兹舞曲,就是有名的《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