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中班 小二郎
教学内容: 《读书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教材分析: 《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羽调式,2/4拍,中速,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曲采用了教密集的节奏,富有 动感的旋律进行,下滑音和倚音的应用,生动地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他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唱好这首歌的同 时,应该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 1、掌握本课较密集的节奏。 2、正确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考大学。 生:为了孝敬爸爸妈妈。…… 2、师: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3、师: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 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师: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生欣赏mtv《读书郎》。 5、师:旧社会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自己能够翻身,有出息。 生:为了不受地主欺负。 三、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3、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随琴唱第一段歌词, 4、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5、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生:天真,活泼的情绪唱。 6、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读书郎》。 跟着音乐伴奏唱《读书郎》。 五、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学生按小组展示:a小组边唱边动作表演,b小组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现在我们这些读书郎可真幸福哦,我们读书郎的歌声也更欢了,听! 多媒体出示,学生欣赏高峰演唱的现代版的《读书郎》,跟唱。 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Ⅱ 跟读书郎一个节奏的歌曲
找一个节奏比较快的歌来唱,可能会稍微掩饰你跑调的问题,比如:读书郎、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Ⅲ 读书郎歌曲
小凤姐也是翻唱的,原唱是李丽华,词曲:宋杨,年代不太清楚了,应该是30-40年代的歌曲吧.小凤姐的翻唱收录于新力唱片公司1978年发行的<风雨同路>专辑.
Ⅳ 读书郎平板电脑怎么安装音乐下载音乐
你得先从电脑上把你喜欢的歌曲下载下来。
然后把学生电脑用数据数和电回脑连接起来。
点那个USB连接就答可以建立连接。
然后在我的电脑里打开可移动磁盘。里面有个MP3文件夹。把你在电脑上已经下载好的歌曲复制到这个文件夹里就可以了。
Ⅳ 求少儿歌曲“读书郎”歌词
小嘛小二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呀 没有学问呀 无颜见爹娘 郎里格朗里格朗格里格朗 没有学问呀 无颜见爹娘
Ⅵ 读书郎 的 词曲作者
宋扬(1918-2004)湖北汉川马口人。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那专太属阳晒,不怕那风雨狂……”这首《读书郎》在半个多世纪里让几代人传唱。其词曲作者宋扬2004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著名作曲家宋扬1918年生于湖北汉川,年轻时就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宋扬一直从事革命歌曲创作,先后有《南山谣》、《读书郎》、《古怪歌》、《一根竹竿容易弯》、《天上太阳红彤彤》、《和平歌》等问世,这些作品根植于群众,有的流行几十年,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歌”,其中以《读书郎》最为著名。
1944年秋,宋扬在广西抗敌演出四队工作,不幸负伤,被送到安顺陆军医院治疗。医院附近是一所小学校。小学生们背着书包,每天经过他的病房门前。一天,他忽然灵感如泉,一夜之间写出《读书郎》的词曲,并教给别人演唱。一时间,《读书郎》唱遍了国统区和解放区,还唱到了海外。
新中国成立后,宋扬主要从事歌曲刊物编辑及当代歌曲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他与一批锐意改革的词曲作家以《歌曲》为阵地,推出了《乡恋》、《太阳岛上》、《我爱你塞北的雪》等群众喜爱的歌曲。
Ⅶ 怎样把音乐下载到读书郎学习机中
只要是MP3格式的音乐,而且机型兼容MP3功能的话,直接下载到机子的MP3文件夹中就可以了!
Ⅷ 小二郎儿歌教案怎么写
教学内容: 《读书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教材分析: 《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羽调式,2/4拍,中速,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曲采用了教密集的节奏,富有 动感的旋律进行,下滑音和倚音的应用,生动地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他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唱好这首歌的同 时,应该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 1、掌握本课较密集的节奏。 2、正确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考大学。 生:为了孝敬爸爸妈妈。…… 2、师: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3、师: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 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师: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生欣赏mtv《读书郎》。 5、师:旧社会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自己能够翻身,有出息。 生:为了不受地主欺负。 三、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3、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随琴唱第一段歌词, 4、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5、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生:天真,活泼的情绪唱。 6、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读书郎》。 跟着音乐伴奏唱《读书郎》。 五、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学生按小组展示:a小组边唱边动作表演,b小组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现在我们这些读书郎可真幸福哦,我们读书郎的歌声也更欢了,听! 多媒体出示,学生欣赏高峰演唱的现代版的《读书郎》,跟唱。 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Ⅸ 读书郎歌曲的来历
《读书郎》 - 创作背景
杨开华,安顺市西秀区华西办汪家山村村民,苗族,他家是安顺有名的芦笙世家,家中堂屋的两侧,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芦笙和唢呐。在汪家山一带,目前只有杨开华一家人会吹奏芦笙。几十年前的汪家山苗寨,几乎所有的男子都会吹奏芦笙。每天傍晚,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悠扬绵长的芦笙音调便会此起彼伏地荡漾在山寨前后。他们说每一曲芦笙调子都有它的歌词,要学会吹芦笙,必须先学会背诵每首芦笙调子的歌词。如《小嘛小儿郎》的歌词是:小嘛小儿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
1945年,当时他们刚学会吹芦笙没几年,印象中那年村里确有一些说普通话的人到过村里,经常看他们苗家人的歌舞,还时不时用纸笔记录芦笙的词意。
1945年,演剧四队来到贵州安顺,演剧四队的全称为抗敌演剧队第四队(原一队),这是1938年8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亲手组建的一支抗日文艺演出宣传队伍。
刚到安顺,演剧四队被安排住进了县立安顺女子中学。几个月的颠沛流离,队员们为了护运演出道具等公物,将个人行李都丢弃了。眼前是寒冬腊月,安顺又多阴雨,队员们住的地方既阴暗又潮湿,只能用稻草为褥,以幕布当被御寒。由于给养中断,队员们群策群力,在安顺城内找老乡、寻亲戚,借款来解决伙食费用。
入住安顺后不久,他们就知道了城郊有一个苗族同胞的聚居区——汪家山和下寨。到了汪家山后,宋扬等人住在苗寨小学里,白天帮助学校讲课、教歌,一到傍晚时分,苗族同胞们从山上劳作回来后,他们就去访贫问苦,时间一长,便与苗族同胞们打成了一片。
有一次,他们请来一经常在外做生意的村民,让他用汉语唱芦笙音调的山歌,此人唱了一首《小嘛小儿郎》,宋扬当时便记住了开头的两句:“小嘛小儿郎,骑马进学堂。”由于有了此前的那些生活体验和对苗族艺术的学习,就在刹那间,宋扬突然来了灵感,便有了创作的欲望,儿歌《读书郎》便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