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达尔克罗滋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有何启示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音乐教育家和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和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中有很多先进之处,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几种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
(一) 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
萨蒂丝·科尔曼(Satis Coleman) 是美国20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儿童音乐教育家。科尔曼1918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肯学校进行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突破传统的儿童音乐教育模式,创造性地进行了适合儿童音乐发展的教学实践。她强调知识是由个体在自然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体经验而获得的。实验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自然的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制作乐器及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她强调注重儿童的音乐经验和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和给予儿童自由表现的机会,强调即兴创作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二) 达尔克洛斯的体态律动学
埃米尔·雅各·达尔克洛斯是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建立了一整套音乐教育体系。其中最有成效的一部分,已形成了有独特名称的科学体系———“体态律动学”,与视唱练耳并重,在世界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学习音乐不仅要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必须要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 体态律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及理解音乐,并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情绪等变化,将整个身体当作乐器,有控制地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重新表达出他所听到的乐曲,这样创造出来的协调而合乎节奏的动作,既培养了儿童的节奏感,又有助于他对音乐的全面的感受,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表演的自信心。达尔克洛斯以身体的动作再现音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直接产生对音乐的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反应、丰富的乐感、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表现力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活跃了课堂气氛。
深入研究达尔克洛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就会发现,他创造的体态律动意义十分深远、重大。在著名的奥尔夫教育思想体系及柯达伊等人的教学法中,这种以身体为乐器,以动作表现、领会音乐的方法,继续得到应用和发展。
(三) 奥尔夫原本性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原本性,也是这个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原本”意即“属于基本元素、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 。奥尔夫以博大的胸怀站在人类学的基础上,以事物与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并通过原本音乐思维和行为达到了情感的释放,从而使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带上了人性与博爱的光环,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东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奥尔夫原本性思想的确立是对欧洲中心论传统音乐评价的革命。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奥尔夫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他倡导不管是少年、成年、老年人都可以在艺术活动的即兴中放纵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控制的思维之中,不用任何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来规定和要求你去怎样做,全部依靠参与即兴的人去自然地流露喜怒哀乐,这种即兴的表现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性”。在即兴的艺术活动中,没有等级划分,没有身份标志,没有年龄限制,没有技术水平的桎梏。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 奥尔夫的这些观点是以最大的限度去开放人的能量,充分创造机会让原本音乐人性发挥作用,鲜明地突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奥尔夫以人为本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极力反对“音乐教育系统的理性主义化”,并强调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灵活性、有效性,极力主张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教育都可以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特点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见解,按照其原则和精神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只有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四)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法
柯达伊·佐尔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柯达伊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大量的、特别适合用于教学的民间歌曲,如果选择得好,并且通过这些歌曲有目的地安排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民间歌曲将会成为最适合的教材,因为它们具有短小的形式,它们是历史文化中久经锤炼的优秀典范。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其他民族,首先必须要懂得我们自己,通过民间音乐达到对一个民族的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习民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促使学生们懂得热爱这些最优秀的作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从以上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来看,他们都具有“自然发展法”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他们从儿童青少年“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通过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游戏、画图画等形式去解释、再现音乐,这些方法好就好在以极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了音乐的宫殿,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这些做法较之传统的以强制的手段,用灌输式、填鸭式教授学生唱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乐理知识,扼杀、窒息学生音乐兴趣和才能的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
二、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许多弊端,应当吸取国外优秀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国的音乐教学法。
(一) 彻底更新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较多地保留了过去那种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无形中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阻碍了儿童主动地学习音乐。传统的音乐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音乐知识去填满大脑,音乐学习就是获取音乐知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灌输式教学,强调对音乐知识的记忆,结果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造力。事实上,音乐是艺术,不是机器,音乐是文化,不是技术,儿童通过学唱歌、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逐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所以,应当转变“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音乐审美为中心”的观念。转变“教师本位”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主体”的观念,转变“以知识学习为重点”,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是专业,不是职业。学习音乐有利于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但若片面地认为只有学习音乐才能提高孩子的个性素质,甚至过早地将音乐定为孩子将来的谋生手段,把音乐当作职业,这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反而会走向反面,弄巧成拙。
(二) 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国家重视音乐教材内容,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强调学校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只有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真正的民歌或优秀创作歌曲才能选为音乐教材 。而我们国家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院等教学大纲的衔接性、整体性差,教材更换频繁、内容杂乱,印刷错误数不胜数,并且大部分教材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例如,很多儿童音乐教材内容脱离儿童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儿童在学习时缺乏兴趣,自然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有,许多器乐业余考级教材千篇一律,几年不变,每一级别可供选择的曲目又寥寥无几;再比如,在农村,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 ,许多教材无法开展。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订一套最科学的、最系统的、最合理的、最优秀的音乐教材。教材应该符合不同对象的身心发展、生活实际以及时代特点。
(三) 改善音乐教学方法
在前文转变教学观念中已经提到在我国音乐教学当中存在教师绝对权威的现象,为避免再走老路,教师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音乐经验,推崇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引导学生去自发地体验音乐,加强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因材施教,针对好动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注意律动性。音乐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它以起伏的旋律、鲜明
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相错的速度以及各种不同的感情变换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儿童自然地动起来。针对好玩的特点,音乐教学要重视情趣性,需要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儿童喜爱。如果不重视这一特点,儿童可能会厌恶音乐,这将是音乐教育的悲哀,也是孩子一生的不幸。针对好奇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提倡探索性,不断地向学生提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针对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借鉴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 加强音乐教师素质
要做到上述三点,除了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外,最关键也是最需要加强的是我国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一个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的教师才有资格和能力进行音乐教学,才有能力教好学生。所以,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是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并且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有这样,我国整体的教师素质才会提高,师资力量才会雄厚,也只有这样,我国的音乐教学才会顺利进行,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音乐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对儿童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吸取各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和先进之处,同时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2. 许卓娅大班斗牛音乐教案
幼儿园课程评价/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作者: 虞永平 张辉娟 钱雨…
学前教育管理学张燕编著
学前教育概论蔡迎旗 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作者: 刘晶波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修订版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作者: 陶保平
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学前教育与历史生态观作者: 许卓娅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者: 张燕 邢利娅
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朱家雄 主编
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朱家雄 主编
学前教育新论编辑、剪辑: 陈帼眉赵寄石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著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作者: 简楚瑛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作者: 杨世诚
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编辑、剪辑: 刘电芝
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作者: 薛烨 朱家雄 等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
学前教育辅助丛书--想想比比华谊
学前教育辅助丛书--会数123华谊
学前教育课程论作者: 石筠弢 著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杨晓萍 著
加法起步(学前教育读本)作者: 方平 苏杨
英文起步——学前教育读本于淑哲,张洋 编写
学前教育装备指南叶雁虹,陈庆主编
Number: Preschool Flash Cards(数字:学前教…
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庞丽娟 主编
学前教育读本-科学(提高篇)作者: 雷艺林
舞蹈基础/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复旦…作者: 陈康荣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2002年版)-学前教育专…顾荣芳
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全国…刘焱
实寄封的评价与分级张躬著
3. 国外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对我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有何启示
(一) 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重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左尔丹、柯达伊认为,“这种理解音乐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人,那就是读和写,一旦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到崇高的音乐体验中去。”音乐的读写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音乐体验的必不可少的方面,为发展音乐的读写能力,柯达伊亲自编写了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大量视唱材料,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编排上循序渐进,科学、严谨,再配以生动活泼、多变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柯达伊教学法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是:首调唱名法,手势音符,节奏唱名。
1、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采用一系列字节作唱名—doremifasolasido,而do则被视为一切大调中的主音,la则为一切小调中的主音,首调唱名法用于训练音乐的耳朵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从一开始它所注意的就不是具体的音高,而是反映各音高之间关系,以及一个音在一个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
2、手势音符。如果首调唱名法有助于调性记忆,那么首调唱名法与手势音符结合起来就会使调性记忆更快、更巩固,同时这种手势音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用这种无声的手势表达有声的音高有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培养。
3、节奏唱名。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是通过节奏型和舍维在1800年发明而现在仍在法国音乐学院沿用的一系列表示拍中的各种时值关系的字节,这些字节并非名称,只是一些形声词,给节奏配上音响,不同的节奏有着各自不同的字节,这种节奏唱法有助于学生音乐时值概念的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是结合积极的音乐活动来进行的,唱游、舞蹈、民歌、艺术歌曲、齐唱、轮唱、卡农、主调合唱曲,艺术歌曲都引自伟大的器乐作品的主题片断,因此这是一片沃土。从中学习音乐概念,从中练习音乐技巧,其最终目的是挖掘各个民族所固有的全部音乐感。
4. 奥尔夫音乐游戏《快乐跳舞草》教案
学前教育:一、本课教学目的:
1、能用肢体模仿出划船的律动,尝试用肢体感应复拍子。
2、学习用乐器演奏。
3、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团队合作精力,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筹备:
水袖、铃鼓、圆舞板若干;一面小旗子和大鼓;故事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
(出示图片)师:太阳听到了小老鼠的呼唤,努力冲出乌云,又露出金色光芒了!竞赛可以继续了,可以继续划船了。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以配上图谱讲故事的情势引出,讲述一只小老鼠呼唤太阳经过。在图谱的辅助下,孩子们非常自动地与我一同讲述故事;给下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用肢体感应复拍子。
师:老师的身体真灵活,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身体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身体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第一遍音乐,老师用肢体有节奏的做动作小朋友欣赏。
第二遍音乐,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肢体的动作。
1、 肢体划船
第一段:双手左右划船状。
第二段:双膝左右摇晃。
第三段:双手左右划船状。
第四段:肩膀左右举起轮动。
【教学反思】:通过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划船的音乐旋律、节奏的基础上,懂得划船的动作,幼儿基础上都能做出划船的动作。老师激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师: 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的小身体在跳舞,如果变成两个人的小身体一起跳舞,应当怎样跳呢?请幼儿自由讨论摸索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进行小结,并模仿教师分辨随音乐做动作。
2、 第二遍音乐,双人划船律动。
第一段:牵手左右摇晃。
第二段:手掌掌心互贴,前后互推。
第三段:双脚打开,左右摇晃走步。
第四段:坐下背靠背,前后动摇。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考考幼儿为引线,激励幼儿勇敢地进行尝试。发现孩子们不能很好控制时,我又进行引导。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把双人划船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很自然、很轻松地就控制了。
(三)、体验龙舟竞赛。
师:老龙舟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龙舟竞赛,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龙舟,怎么办呢?教师提醒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筹备的道具进行游戏。
1、 水袖划船,屁股坐在水袖上。
单人:手抓住水袖或加持一对鼓棒……等道具,辅助作划龙船状。
多人:成一直排,双手抱前者的腰,齐力划动。师:我们的龙舟造好了,竞赛现在开始了。【教学反思】:这个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有点困难,幼儿在玩游戏时因为没有力量,游戏在中途中止。
2、夺标竞赛幼儿分组夺标竞赛,老师摇红旗呐喊,增长竞赛气氛。
(四)、乐器分组演奏。
老师介绍乐器,示范操作方式,提出注意事项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用乐器宝宝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
第一段:铃鼓/拍点点、拍点点方式演奏六拍。
第二段:铃鼓/拍摇~、拍摇~方式演奏两拍。
第三段:圆舞板/拍点点、拍点点方式演奏六拍。
第四段:圆舞板、左拍~右拍~方式演奏两拍。
【教学反思】:对于孩子们来说,图谱和故事情节以及游戏的互动,已经使他们控制了节奏及旋律,所以,在演奏律动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5. 函授学前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答案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