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乐《送别》教案
词:李叔同
曲:J·P·奥德威(美国)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这就是传遍大江南北的《送别歌》,其影响十分之广。长期以来,《送别歌》几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对于《送别歌》,长期以来却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宣传失误。由于人们对此歌宣传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歌的词与曲皆为李叔同所作。其实《送别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当有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送别歌》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响。《旅愁》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由此可见,《旅愁》《送别歌》两首歌不仅旋律相同,歌词意境也相近。至于说到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据柔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的影片《早春二月》采用《送别歌》作为
主题曲,影响深远。
❷ 毛立业老师上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下面这节课是获得这次活动特等奖的海南的毛立业老师上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附一和附二),分析这节阅读教学课的有效教学体现在哪里?
❸ 中班《山中送别》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
板书;古诗中景象图片一幅;素材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
给小朋友讲家里来客人的故事,并教育幼儿学会招待客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在草房子门前你们看见了什么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画上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走了,大诗人王维非常想念他。)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
5、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呀你能不能回归?)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6、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小朋友你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山中送别)
7、 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教师播放课件).
8、 听教师朗诵看图片,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9、教师指导幼儿读古诗的方法,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10、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分组朗诵等。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
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❹ 小学语文教案和数学教案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语文教案与数学教案无明显区别,主要是内容不同。
以下是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答辩题目及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答辩
问题:你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jiaoshi688”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诗歌是用自己的方式给后人展示古人的喜怒哀乐,它让快乐、悲伤、思念、欢聚、忧国忧民都穿越时空,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心情,每一首诗都是一种灵魂,因此,解读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首诗歌教学中,以一首学生熟悉的《送别歌》开场,一开始就营造一种离别愁绪。
在整体感知环节,在学生把握诗歌正确节奏的前提下,通过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慢慢走近诗人,走进送别的场景。
研读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前两句诗歌的意象,请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引领他们穿越时空,来到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感受浓浓的送别氛围,并利用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元二此去路途遥远和艰辛,体会最后两句中“更尽一杯酒”的不舍之情。
最后告知学生王维去世的消息,使学生的情感更进一步升华。
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话,学生在写的同时,更能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我相信,通过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引导,学生一定能够拉近和古人的距离,走近诗人心中,感受情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