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美术教案小树

美术教案小树

发布时间:2020-12-17 10:20:06

A. 美术《小松树》的教案中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内的容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B. 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孙犁和赵树理的小树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异

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有着重要影构。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创造了一种知识者缺席的农民化的小说范式;而坚持人文品性的作家孙犁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性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荷花淀派的诗化小说。
就艺术风格而言,对民间文化的孜孜以求形成了赵树理作品以乡土俗文化为主的厚朴的审美特色,并藉此创造性地拓展了一片新文学无缘抵达的广大社会空间。当主流意识形态利用“赵树理方向”大面积涂改文学领域时,孙犁却以诗人和学者气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雅正的一面与西方文学现代手法相融合,形成以“雅”为主的阴柔的审美特色,获得了一种区别于农民文化的艺术品位。 就人性主题而言,这是二位作家作品得以超越政治层面保持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赵树理作品表面给人以疏朗明快的印象,但通过描写乡村变革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家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洞见,其意旨多在“曝丑”。孙犁则认为作家永远是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探寻者,他的作品透过战争浓重的硝烟,弘扬人性之善、人情之美和人伦之和谐,其意在“掘美”。 就人格精神而言,在那段错位的历史中,赵树理与孙犁仍坚守知识分子精神,保持着知识分子品格。传统文化在二者身上打下鲜明的烙印。赵树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天下为已任,积极地“干预生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C. 我想用小树来做装置艺术怎样才能不让叶子掉

用胶粘牢 502

D. 关于被忽略的小树作文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 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 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 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 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四、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 1、现代环境艺术 邱长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 翁剑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E. 小班美术教案小树发芽了

这是生物适合环境自然的选择的结果。开始时小树可能四季都可以发芽的,而只有那回些在春答天发芽的小树才很容易留下后代,所以最后留下的小树大多是在春天发芽了小树发芽是由于在春天温度升高。如果在冬天在温暖的条件下(温棚中)小树也一样要发芽。关键是温度,达到了发芽的温度

F. 艺术给小树穿上绿衣裳的反思

艺术活动:给抄小树穿上绿衣裳(绘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左右、上下涂画的方法,享受涂色的快乐。
2、认识并学会使用绿色。
活动准备:
学习包、小树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题:
教师:图上有什么呀?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渐渐地飘落下来了。
(二)引导幼儿说说,所观察到的树的外形特征,树叶的颜色,认识树的颜色——绿色。
教师:我们一来开看看,树是什么形状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包中树的画面,激发幼儿想给小树穿上衣裳的愿望。 教师:我们现在看看书上的这棵树,你们要给这棵树穿上什么样的衣裳呢? 我们在给小树涂色时要记住从左到右、从上往下的涂。
(四)分享活动:
教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哪棵树图的最好看,最漂亮!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小路弯弯 见领域活动指导P10。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阅读全文

与美术教案小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