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校车教师怎么跟孩子讲安全教育及守时规则
1、集中沟通和教育,在学期开始之前,把所有坐校车的孩子集中在教室,进行安内全教育和守时规则教育,让容他们明白安全和守时的重要性;如果有新的孩子加入校车队伍,也需要事先对其进行教育。
2、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及守时规则教育,一再强调校车安全的重要性,体谅校车教师工作的辛苦。
3、以身作则,校车尽量每天准时到点接送孩子,如果因交通而推迟一定要提前打电话通知家长,以免孩子认为校车也不准时,自己也可以迟一点;在校车上,校车教师也需要按安全要求做好,给孩子们一个好榜样。
4、抓典型,把坐校车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如果情况不好转,要求学校停其坐校车一周作为惩罚教育。
5、树先进,表扬在校车上表现好的学生。
㈡ 坐校车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急用
做小吃的安全体会,其实就是一些小事。
比如说上下车按顺序不要急。不要和驾驶员说话,上车后系上安全带。
车上不要喧哗,不要打闹,等等。都是这些细节的事情。
㈢ 小班校车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目标来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自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㈣ 幼儿园学前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上校车
设计背景 我校的学前教育班级只有学前班,这些小朋友在上个学期刚来校时,基本上都是由家长接送的,后来渐渐适应学校生活后,就逐步由小朋友自行上下学了。由于年龄小、好玩、自控能力较弱,经常会逗留在乡村的公路上玩,有时看见车辆来往也不避让,甚至有小朋友看见车辆过来还横穿公路的。基于小朋友的人身安全,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让他们去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和懂得如何避让车辆的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使他们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宝贵”的思想。 活动目标 1、能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学会安全地行走在公路上。 2、看懂简单的交通警示标记,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宝贵”的思想。 4、在活动中培养小朋友们的交往能力,发展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争取家长配合,事先请家长到校开过关于交通安全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在家对子女进行过一定的交通知识灌输。 2、活动前播放交警叔叔在做交通指示的示范动作视频。指挥棒若干、简单的交通指示标记(厚纸板画好)。 活动过程 一、 小朋友们在教师带队下列队来到篮球场上,在老师口令中做准备活动(伸手、弯腰、踢腿)。 二、“小交警”们在事先摆好的交通指示标记旁拿着指挥棒练习着各自指定的手势。(“小交警”是老师活动前选出来并简单培训过的,强调拿指挥棒时注意安全,不能随意乱舞、乱丢。) 三、小朋友们分成小组以开车形式走在“公路”边上。(每组第一个做着开车状,是小司机,后面一个接着一个牵着衣尾。)边走边唱《上学歌》,公路上站着做各种手势的“小交警”。 “停车”:第一个小朋友(即小司机)停住,后面的小朋友跟着停下来。 “急转弯”:小司机照着手势放慢速度,队伍跟着转弯。 “下坡”:小司机身体靠后,脚做刹车状,放慢速度。 … 教师在旁边不停地变换交通指示标记,“小交警”们认真模仿动作,“小司机”们警惕地开着车。 四、小朋友们自主游戏:争当“小交警” 以小组形式,轮流做简单的指挥手势,其他没轮到的配合手势完成动作,小朋友兴趣不减。 五、活动结束,放松。在老师口号下开火车慢走回教室。 六、活动延伸:互相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在公路上行走,互相提醒、补充,自由诉说,然后用笔画一画简单的交通指示标记。 教学反思 这是我有机会到学前班去代上的一节活动课。平时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任教的是在校外聘请的非专业老师,可想而知小朋友们接受的教育不是系统、全面的;而关于卫生、健康、安全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平时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监管作用而已。所以我上这节课是较有针对性的。首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一个主导者、组织者。活动之前我在班里和小朋友们进行了谈话,谈话过程中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很快就和我亲近起来,大多小朋友是很活泼、大胆的,所以我很快就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并且能很快为活动做好了准备,比如让他们自我推荐当小交警、当小司机,并自发组合好队伍;这个环节进展顺利是我预料之外的,也许他们原先的跟班教师采取的活动方式攻我所设计的有很大不同吧,我事先了解到的情况是由于学前班人数太多(五十几人),有时集队都很麻烦,更何况搞活动呢!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我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皮亚杰说过:“在游戏中,儿童自我主宰世界”,可见,游戏是小朋友最自由最能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支性的活动。比如他们在商量哪个小交警站哪个位置,哪个队伍的“汽车”先开走,都由他们自己决定的。我只是在旁边偶尔提醒一下,或对哪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进行表扬,刺激每个小组都按规则去做好,形成了一种小小的竞争,并给予每个小组适当的、积极地评价,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体现出了合作、快乐的情景。 最后,体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乐于交往、乐于表现的能力。其实我们在参与儿童的活动中要时时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亮点,并快速反映出来。比如在“开车”的过程中,有个男孩就一直跃跃欲试要当小司机,但他没说出来,我发现了,忙叫他出来,和蔼地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他当司机会更好,我就争取他们小组成员的意见,在得到同意后,他果然非常认真地去当小司机,还得到了大伙的认可,看见他脸上快乐的笑容,一种童心的快乐感让我油然而生,由此我从中受到启发,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中的原来是一个组一个小司机的方案,变成让他们小组里面轮流来当司机,这样每个小朋友都有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使他们的语言交流多了起来,在交往中更好地发展了语言,也使本次活动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小朋友们不仅认识到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还基本上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所以在上下学时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行走的安全。 不足的地方是在活动中未能照顾到全面,活动设计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比如小交警是固定的几个,做的动作也不是很多,容易产生厌烦感,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们也轮流来当小交警。
㈤ 中班安全教案幼儿园《上下校车》
【活动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2、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难点: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片、音乐cd、贴画、彩笔、活动教材 2、经验准备: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铺垫新知 师: 1、你知道鼻子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2、你知道嘴巴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3、摸一摸鼻子和嘴巴,哪个在上面www.jy135.com哪个在下面?(幼儿回答可能不标准)教师边摸边示范表达:鼻子在嘴巴的下面,嘴巴在鼻子的上面。 4、说说你的头和你的脚,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5、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上上下下(板书) 2、游戏活动:先跟着老师感受一下上上下下的方位。 老师一边念儿歌《上上下下》一边做动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上爬,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下滑,太阳公公起床了,花儿对我微微笑,上上下下上。 3、应用幼儿熟悉的环境、图片、挂图,应到幼儿观察、理解上下方位。 4、出示活动教材图片,引导幼儿分析上下关系和语言表达。 教师手指图片1说: 1、这幅画里,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2、我这有一架飞机,它应该在哪?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让小朋友学一学飞机飞)。教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飞机是在天上飞的,请小朋友把你们的飞机贴在正确的位置。
㈥ 幼儿园坐校车安全说课稿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交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唤起幼儿的相关经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提供多样化的危险场景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什么不可为,可以怎样为等,帮助幼儿树立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我选择交通安全知识做我为我这次说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根据纲要和教材特点,结合幼儿认知水平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3)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得一些基本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重点、难点: 为了达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能力,根据教材和幼儿的实际,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行为与能力。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遇到的交通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情景模拟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于教育寓游戏之中。在游戏中体验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法:教师在幼儿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让幼儿对交通安全有一个更系统的掌握和认识。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活动,揭示活动主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在游戏之前,请孩子们先看大屏幕。 课件出现:交通事故视频 教师提问:孩子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汽车的嗽叭声,还听到了刹车的声音。” “我还听见了一个人的尖叫声,我看见了血流出来了。” “我好像看到了一场车祸,人被压死在汽车下面。”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可怕的车祸,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体会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1、教师提问:孩子们,看看我们坐的队形像什么? “我们坐的队形像十字路口。” 教师介绍:十字路口的学问可多了,现在我们就在十字路口做个游戏。老师们要请出三个司机,三个骑车的人以及五个行人。(指导孩子到位)参加戏活动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完“开始”之后,立即向自己的对面出发。其他孩子仔细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行人开始活动,车辆和行人任意穿梭) 2、教师提问:孩子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这样走合理吗? “我看见走路的人和自行车撞在了一起。” “我看见自行车撞到了汽车,我想一定把他们碰疼了。” “我看见车子和行人挤在一起,谁也走不了,那样一定很耽误时间。” 教师小结:是啊!如果生活中也是这样可不行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是他们不懂规矩,乱走;我认为是因为没有人指挥他们,如果有人指挥他们怎么走,一定不会发生赌车的事情……) 教师:对啊!要是有人指挥就好了!在路上有一个标志它能来指挥人们什么时候可以走,什么时候不能走?你们知道是什么标志吗? (老师,我知道这种标志,就是红绿灯。红灯亮了,车辆和行人就得停下来,绿灯亮了,人们就可以走了。) 教师拿出信号灯标志:是这个吗?谁能编句儿歌来说说信号灯的作用。(将标志贴在黑板上) 幼儿自由编儿歌: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红灯停,黄灯等,绿灯才能向前行。 教师:认识了红绿灯,我们还要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这就要知道每条路的名称。孩子们,看看这个十字路口,你认识这些道路吗? (如:我知道画了斑马线的是人行道,是行人走的地方。两边是自行车道。中间是汽车道……) 请个别幼儿表演在信号灯的指示下过马路的情景。 教师:各位司机朋友,各位行人,还有骑车勇士们,现在你们知道自己应该走的位置了吗?你们能在信号灯的指挥下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幼儿到位,指挥红绿灯,孩子们顺利地经过了十字路口。 教师小结:这一次大家都很快到达了对面。红绿灯的作用可真大啊! 小朋友还想做游戏吗? 我们再让一些孩子来表演一次。 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认识交通标志,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作用 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老师收集到了很多交通标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用大屏幕出示交通标志(其中包括警告标志、禁止标志、指示标志、辅助标志等),教师逐一介绍,幼儿共同认识。 (四)教师总结活动情况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知道了它的作用,以后走在路上一定要遵守,确保自己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说特色】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我在设计整个活动上有两大亮点,第 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动当中,我整合了社会、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第 二、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儿间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当然,为了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可作如下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