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一年级美术画自己教案

一年级美术画自己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17 03:24:01

『壹』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谁画的鱼最大教案

教材分析:
《谁画的鱼最大》这一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我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愉快自如的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在精神上、能力上得到满足,深深体会到表现美、创造美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欲望(把教室的四面墙、黑板布置成一个海底世界)
(出示鱼)师:它是谁?(生:小鱼)
师:它的名字叫咪咪。今天咪咪要带我们去看看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哦!
(播放课件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生1: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鱼。
生2:我看到了许多鱼儿在海底游来游去,非常漂亮!
生3: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跟咪咪玩一玩。
师:海底世界这么美,你们想对咪咪说什么或做些什么吗?
生4:咪咪,你的家真美,我想把它画下来。
生5:咪咪,你带我到你家玩吧!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人爱护鱼类的同时,也爱护它的家。
二、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鱼身体外形的基本特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咪咪的朋友吧,注意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哦。
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三、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一)、画出鱼的外形
1、师:海洋世界真热闹,它们正举行一场比赛呢,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出示两条玩具鱼)咪咪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它的两个朋友,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
生:一大一小
师: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出示两条玩具鱼)
2、体会如何将鱼画大: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鱼画大呢?(学生进行画大的感受)
生1:把鱼的身体画得大一些
生2:先把鱼的头画大了,再画比头更大的身体
生3:要看着画纸的大小来画
教师小结:作画时应有正确的作画习惯,先按照纸的大小画好基本轮廓,敢于充满画面并画大。
师:今天第一轮比赛开始,请小朋友们用笔画出你所认识或喜欢的鱼的外型,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谁画的鱼最大》
3、(放音乐)生:画出大鱼,找出画的最大的鱼,师进行表扬。
(二)、添画出鱼身上的花纹
1、(出示两条有不同花纹的鱼)
师:唉!前面游来了两条花鱼,他们的衣服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也得帮你们的鱼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不能被这两条花鱼给比下去呀!
师:我们一起去海底走一走,看一看,帮助我们的鱼儿也挑一件漂亮的衣服。(课件出示一些海洋鱼,尤其是一些花纹各异,色彩鲜艳的热带鱼,让学生欣赏。)
1、瞧,我的圆点衣服好看吧,简单又大方。
2、小朋友们好,我身上的衣服像不像斑马身上的花纹,够帅吧!
3、小朋友快来看看我的衣服,衣服上的花纹不是一条条的,也不是一点点的,而是一块块的,你们喜欢我的衣服吗?
4、稀奇稀奇真稀奇,一点点,一条条的,一块块,什么都有,你们能给大鱼们设计更美的花纹图案吗?
5、师:小朋友们,你们先来帮咪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让它也美一美,好吗?(黑板上出示三条象咪咪一样形状的鱼,让三位小朋友来添画花纹,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三)、完成整幅作品师:裁判宣布的第二轮比赛。帮助自己画的鱼儿穿上花纹美丽、颜色鲜艳的衣服,然后大家一起比一比谁画的鱼最美,行吗?
1、利用配音表演,展评学生作品(放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自己好像置身于大海的感觉)
师:听,海浪拍打着沙滩,海鸥在欢快的叫着,让我们把自己画好的大鱼放到黑板上的海洋里去吧!大家互相看一看谁最大最美,我会奖励一个更漂亮的鱼头饰,让你们变成鱼中之王。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条鱼做鱼中之王?请几个同学来扮演鱼裁判游到你喜欢的大鱼旁边,再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条鱼?
生1:我觉得某某同学画得漂亮,色彩很丰富。(我也觉得是)
生2:我觉得某某同学画得最大,外形也非常好。(对,但我觉得勾线再流畅点就更好了)
生3:某某同学画得很像咪咪,很漂亮。(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棒,能再画大点就更好了)
生4:我觉得他画得更大一点就好了。(你的建议真好)
生5:我画我和咪咪在海底做游戏。(你真有想象力)
生6:我画了条大鱼在吹泡泡。(你画得形象真生动)
……………………
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为你们骄傲。
师:最后,我宣布获得“鱼中之王”荣誉的同学是~~~~掌声鼓励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画最大最美的鱼,还跟着老师变成了鱼儿到大海游了一回,你们高兴吗?海底的世界是神秘而千奇百怪的,等你们长大了,坐上潜艇真正到大海中去游玩、探索,好吗?

『贰』 一年级小学谁画的与最大美术教学设计

《谁画的与最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技能目标: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2、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蓝色的大海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想不想去认识一下它们呀!(想) (多媒体播放: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鱼)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鱼,你们看这些鱼多可爱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鱼吧。 (板书课题 鱼 ) 海底的鱼除了形状多样以外,还有非常漂亮的色彩,我们来欣赏一下鱼美丽的色彩吧。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1) 欣赏农民画,加深印象。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看农民画家是怎样做的。(欣赏动画) (2)了解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许多鱼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些鱼多漂亮啊。画家打算画一只最漂亮的鱼。画家先画了什么呢?

『叁』 小学一年级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 学 理 念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学校美术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间,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术课堂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大纲精神为指导,以学科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中,发挥美育辅德益智的功效。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理念:
1、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美术基本语言和知识,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利用工艺品、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物质和形象世界,从中体验、感受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通过折折手中的电线,找找身边的线、摸摸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并初步感受线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2)创设情境。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3)通过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美术学习的轻松与情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折一折(电线)、找一找(身边的线)、摸一摸(工艺品)、玩玩(彩带)、看看(艺术作品)、听听(故事)说说、画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感受,认识线的美感及表现力——迫切尝试用线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勃勃地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线画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满足审美需要,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同时他们还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进一步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心理需要。
3、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
“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梦境”中,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才能。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业 形式、内容体现出个性化的表现。
4、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了整节课,特别是在讲述“我的梦”时与语文学科更是紧密相联。小结过程中,通过展示其他同学听音乐过程中表现的线描作品,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教 学 方 案
[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 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绘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
线的组织及变化
[作业 要求]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认识线的种类(4分钟)
1、心情导入 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 、折线 、曲线 、交叉线
[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准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后采用游戏法设置情境,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 新课。精致的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们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17分钟)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本组课桌上摆放的工艺品上的线,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这上面有些什么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师投影部分词汇(活泼、快乐、坚硬、挺拔、严肃、安详、温暖、兴奋、感动、惊奇、赞叹)。小结:线也能表达各种感情。
[通过找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线的美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师: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为什么?
全班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波状弧线,整体又规律性的层次横跨画面,造成律动的幻觉,给我们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师:比较这幅画和刚才两幅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以直线为主,表现了严肃、庄严的氛围。
师:画家用不同种类的线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们国家对线的研究更为精深。从古代就非常重视用线造型。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师:这幅画在线的运用中有什么变化?
师生共同体会线的疏密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

[通过以上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小游戏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画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小结: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还不是很适应学校生活,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显得漫长,在教学过程 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 (3分钟)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
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 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只要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合作创新、动手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给他们创设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创造力,从感性到理性有了一个飞跃。]
四、学生作画(12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选择轻松、愉快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愉快乐的氛围。)
1、巡视作业 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
2、作画中间集中辅导:针对作业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分组指导:针对小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
4、对孩子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4分钟)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1) 各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推选出一名代表;
(2) 请各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两、三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思、线的组织、工具、材料的使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师进行客观评价。
[让孩子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应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要鼓励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2、总结延伸:展示几幅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背景音乐感受的作品。
师: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
我们回家听一段音乐,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画完后可以与父母共同欣赏,装饰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强调美术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同时学会让亲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增进了亲情

『肆』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看谁涂得更好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教授绘画时的一些技巧。 二、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及其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课业类型 绘画 四、教具准备 线描范图、绘画材料、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水彩纸、水粉纸、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线描的花朵范图
1、提出问题:这朵花儿是颜色呢?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呢?
2、结论:花儿的颜色有很多种 3、教师小结:除了花儿以外,还有很多有色彩的物体,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画出来。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两张图形,出示两种材料水彩笔和油画棒。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两种材料的名称和绘画特点吗? 2、多位同学用接力的方式,分别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完成两幅图形的涂色。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油画棒的风格是粗犷有力,而水彩笔的风格是柔和匀净。 4、出示课件:大师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准备好的工具来画画,看谁画得最好、最漂亮。 6、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首先选择自己的绘画主题,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工具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7、老师将学生作品贴在大画板上,展示交流,并请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画,如:绘画材料、工具和画面的主题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8、课后延伸 同学们设计的画面很漂亮,希望你们以后的生活也象画面一样美。那么,大家都回去试一下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画出漂亮的画面。

『伍』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看我们的画2008-09-19 09:59看!我们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 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大胆地画出自己最想画的画面,倡导学习把图画画大;

3、 感受作品的美感,体验欣赏的乐趣和作画的乐趣。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欣赏,进而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 图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导入

1、 老师以亲切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与同学互相认识

2、 猜猜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学什么?

3、 还是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今天的美术课就是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的图画。”

同学们猜今天的学习内容举手回答

发展阶段

1、出示图片,全班欣赏,讨论最喜欢哪张作品

2、欣赏过程中先请小学生介绍喜爱这幅画的理由。“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感到这幅画太有趣,太好玩了?” “什么是最吸引你的地方?”“你喜欢它的色彩吗?”对于学生的每个回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惊讶、喜悦,这样能刺激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

3、请全班同学补充说明:“你为什么也喜欢这张画?”“有没有不喜欢这张画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来画,你会怎样画?”“看了图画,你的心情怎样?”

4、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询问其姓名、爱好(借此可认识班内的同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朋友们画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看的时候,比比谁看得仔细,看看图画里都画了什么?”仔细看教师出示的图片

发展阶段

这张图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吗?美在哪里?

这张画让你什么地方记得最牢?

你知道它为什么这样画?

(引导学生要大胆地用颜色画画,这可以作为对小学新生发出的一个号召,事实上在没有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学之前,色彩感觉的训练已有计划地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这张画就更有趣了。它跟前面几长有什么不同?”“有些东西是贴上去的。”

“噢,原来除了画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材料剪贴到画面中去。”

请同学们带着跟他们同样快乐的心情夜来画一张我们自己的画吧。(注意速度快、构图饱满。在黑板上做更形象地示范,告诉他们什么是构图饱满。)

作业评价

让一些觉得自己画得不错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随笔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绘画中去,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还有,在指导中发现有些孩子构图不饱满,填色也是,所以,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第二课 走进大自然2008-09-19 10:01走进大自然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

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三课 七彩生活2008-09-19 10:03七彩生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新授

1、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课 新花布,新衣服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学生乐于来展示,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都喜欢漂亮的花布。给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件衣服是高兴的事儿。设计制作时能否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想象是重点。学生可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本课通过师生交流启发,使学生造型设计有创意。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花布和衣服。
*培养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设计服装外形,并涂上美丽花纹。
花布及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布娃娃1-2个(穿漂亮服装),服装设计师的作品2-3幅,相关资料,范图,花布及服装实物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赏一些漂亮花布实物,问学生可以做什么?
2、服装设计师用花布设计漂亮衣服,观看图片和小朋友们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实物。
3、认识花布上的颜色及图案及许多有趣的装饰方法,。如有具象图案的,有抽象图案的,有点状,有线状,有各色拼贴的等。
4、介绍名家名作(图片),如迪奥、圣洛琅、夏奈尔、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装大师的作品。

——介绍及演示
1、介绍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
用彩色水笔可以涂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纸亦可拼贴出美丽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也可进行作业。
2、观看同龄学生设计的作品(实物)
3、设计花布的方法介绍
(1)有用水粉色设计的花布,有用油画棒设计的花布。
板演1-2种花布的构图。
(2)找出自己设计花布所需的漂亮颜色,一一摆放好。
(3)是花草类、动物类还是点线构成类、格子类。

——练习与体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以及在制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学生用手中材料画线、涂色、打点完成一块花布,亦可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来完成。(注意点线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设计一件衣服
2、设计可以是立体作品(利用各种现成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围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设计好服装,再在上面装饰。
4、可结合换装游戏设计一服装展示小册子。将纸三折,分别画上服装,可结合不同季节画。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用油画棒、彩色水笔等设计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图案新颖、色彩明朗,设计一块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装,当一位小小设计师。
展开想象,大胆绘画,设计新颖独特的花布、服装,与众不同。
(服装设计师大赛开始,四组进行创造竞赛。)

——小结与评价
1、来,试试我设计的新衣,别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时装设计师。可举办一服装秀,让学生当模特儿展示。
2、课堂小结,作业评比观摩。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用花布设计成服装,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课后拓展:
1、准备材料,可以小组现场装扮1-2位同学,出谋化策,设计出一定的风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贴等方法。
3、服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美的魔术师,还可创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动,回去再尝试。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圆圆的世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圆形物,并从中领略圆形物的美

三. 启发学生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线条或颜色表现出圆形物有趣的细节特征

教学具:

多媒体、泡泡水若干瓶、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游戏:

师:今天,老师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个游戏,什么游戏呢?大家看:(师示范吹泡泡)

生兴奋地喊到:呀,吹泡泡!

师:喜欢吹泡泡吗?

生高声齐答:喜欢!

师:请大家把藏在桌子里的小瓶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吹泡泡吧!

2.揭题:

师:大家看,我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

师:瞧,这么多的泡泡都在我们教室里跳舞,咱们的教室可真成了一个圆圆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圆圆的世界。

二. 新授:

1.尝试:

师鼓励小朋友把看到的最大的泡泡画下来,请四名学生板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练习,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演示:

师在学生画圆的基础上添画几笔,使之成为教室里的一种圆形物(脸盆、电风扇、小圆凳、纸篓)

3.观察:

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的圆形物,让其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圆形物——小女孩的花结、花夹子、小朋友的眼珠子、钮扣、橡皮、胶带、锁孔、插座、磁铁、螺帽……

4.添画:

师鼓励学生在画泡泡的基础上大胆添画几笔,让他们变成教室中一个个有趣的圆形物。

5.儿歌欣赏:

师:刚才,小朋友把我们教室中的圆形物都画了出来,画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

《圆圆与圈圈》

有个圆圆 一会儿变摇鼓

爱画圈圈 逗着圆圆玩

大圈象太阳 一会儿变气球

小圈象雨点 围着圆圆转

晚上,圆圆睡了 圆圆睡醒了

圈圈很想圆圆 圈圈眨眨眼

悄悄地、慢慢地 变成大苹果

滚进圆圆梦里面 躺在枕头边

6主体想象:

师:如果你就是圆圆,当你睡着的时候,圈圈也会悄悄地、慢慢地滚进你的梦里面。那么,在你的梦中,圈圈又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地闭上双眼伏于桌面)

7学生交流:

(音乐停学生醒)

师:小朋友,在你的梦中,圈圈都变成什么了呢?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闹钟,叮呤叮呤催我快醒来。

生:圈圈变成一个大西瓜,那西瓜可真甜!

生:圈圈变成一个小足球,我们一起在草坪上玩耍。

8欣赏:

师:老师把小朋友梦中的这些圆形物都请到了教室,大家看。(课件展示)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些圆形物怎么样?

生:很可爱、很活泼、很神气、很有趣……

师: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圆形物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大到太阳、地球,小到雨点、钮扣都是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圆圆的世界中。

三. 作业:

鼓励学生用线条或颜色画出各自心目中圆圆的世界。别忘了画上有趣的细节。

四. 作业展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展开自评、他评、师评。

五. 小结:

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吹泡泡,并仔细观察泡泡中美丽的世界。
第6课 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 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画画三角形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

2、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1、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

2、在生活中找一找三角形的物

3、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建筑、玩具、设施等。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4、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三角形。讨论: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使他更有趣呢?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继续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教师把一些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为主。
拼拼搭搭(一)(二)2008-11-06 09:20第8课 拼拼搭搭(一)(二)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 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

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师准备:收集大师的作品: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 导入

分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拼拼搭搭。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c.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

内容的美: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

构图的美: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

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用什么方法呢?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e.学生第一次作业: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g.学生欣赏图片:现代装置艺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h.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陆』 一年级美术《谁画的鱼最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了解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鱼的外形特点,感受和了解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学习和掌握使画面丰满的绘画方法,运用多种形状、变化的花纹和漂亮的色彩完成作品。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自由大胆的表现,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美术书、教学图片、水彩笔、图画纸。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学具检查。
二、导入
1出示谜语:摇头摆尾不离水,有翅吐泡不能飞(打一水中动物),
师:同学们,今天讲课前,我来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角是谁,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够最快的猜出来。
生:鱼
师:真聪明,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很棒,今天我们要学画的就是鱼,同学们你们都了解鱼吗?
2课件出示鱼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鱼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提示,我们小朋友都是有手有脚,不要将小鱼的身体零部件丢掉哦,要不然小鱼会伤心的,不能游泳了)
生:鱼头,鱼身,鱼尾,鱼鳍。
教师:鱼鳍,起到保持平衡作用,没法平衡就会左右摇摆不定,而且它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哦!
3、鱼的形状组成
我们之前学过各种各样的形状,同学们你们来说说,鱼可以用哪些形状拼合而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三、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在纸上将鱼画大。
我们已经知道了鱼这么多的知识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画的鱼最大。
师:现在给同学两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位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画出最大的鱼。(选三位同学,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他们中那条鱼画的最大啊,
为什么啊?他是怎么样把鱼画大的啊
生:鱼的轮廓画到纸张的边边上去了。
2、帮助学生认识到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想一想,除了上面的方法以外,还有什么办法使鱼显得更大呢?
师:请同学看看大屏幕,鲸鱼、鲨鱼、小丑鱼是哪个鱼最大啊,
生:是鲸鱼。
师:那老师将鲸鱼去掉,那条鱼最大啊
生:是鲨鱼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条更小的鱼出现,这条鱼是不是就显得更大啊,这就是我们对比的方法。
出示:对比
不单单是小鱼,我们还可以放哪些物体啊,将鱼衬托的更大啊,
生:小水草、小鱼、小虾,贝壳
3、出示农民画《戏鱼》,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里有哪些内容?这里的鱼大不大?这条鱼和现实生活中的鱼有什么不同啊,画面出现的哪些形象把鱼衬托得更大了?
4、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师:要想将鱼画大,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鱼的周围添加一些你们觉得最大的东西啊,谁来说说在你们心目中哪些东西非常大啊,
5、出示学生作品,学生欣赏。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在表现大的同时,还不好忘记给小鱼穿上美丽的衣服。
四、作业要求
巧妙运用对比、衬托,来画一条大鱼,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
生动的表现鱼的外形、花纹、色彩。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
1、看谁的鱼最大
2、看谁的鱼最漂亮

教学反思: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第11课,设计目标旨在训练学生敢于充满画面大胆作画的习惯,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了解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初步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构思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了审美、技能、情感三项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技能目标,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以“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画一条漂亮的大鱼”为重点,着重解决“自然与创作的区别及让学生了解如何突出重点、大胆创造”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美、创造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美术文化从小扎根孩子的心田。整节课以“美”为主线,运用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欣赏艺术之美、讨论美从何而来,达到创造个性美,领会美在自然、美在生活、美在创造的目的。学生通过体验、尝试、思考、讨论、游戏、交流、创作等活动层层深入、自主学习,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创作中表现自我,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课堂开始,我以谜语激趣导入,紧紧吸引住孩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带出后面的课程内容,在探究活动中,我层层递进,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出示大量鱼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自然界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自然的美。接着我就示范,在此过程中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到形状,老师想给你们来个超级变变变”,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都认真的看着,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加深印象。说大鱼,我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怎么才能把鱼画大呢?接着请一个学生勇敢站起来说一说,评价后,教师又出示两条大小不同的鱼,启发学生理解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教师讲解之后,就是学生自己创作阶段,我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巡视指导,在作品展示时,请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同学评价作品展,锻炼他们的胆量。在结尾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我充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各种鱼的图片、优美的范画、板书,海底世界背景图、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气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内外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互动、玩中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做到张弛结合、气氛活跃,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及动手能力和谐并进。同时重视课堂知识的延伸,体现新课程发展性、生活性的理念。
通过反思,我感觉还有许多的不足,值得今后改进。1、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定要准确,要清楚地知道,语言所产生的行为。我感觉,我在上课指导,说多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少了点。2、对画不好的学生的鼓励可以多些,再多些,鼓励的方式要改进。3、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对一年级学生“即画大鱼,又画美鱼”的要求可能稍微高了一些。由于学生作画慢,难以当堂完成任务,心里急躁。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应恰当点评、语言不够甜美、温柔。5、我觉得课堂评价难度很大,想评价每个人的作品,显然时间不允许。而且美术的形式多样,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大的,有小的,很难给予一个恰当的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这个是需要我今后继续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阅读全文

与一年级美术画自己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