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八课猜猜我是谁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版地认识到自己权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❷ 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猜猜我是谁
义务教育复课程标准实验教制科书
美术
二年级
上册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第2课
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3课
闪光的名字
第4课
有趣的彩泥
第5课
喂,你好!
第6课
花花衣
第7课
金钥匙
第8课
对印的花纹
第9课
蜻蜓飞飞
第10课
我也是艺术大师
第11课
用画来写信
第12课
有趣的瓶盖
第13课
回家的路上
第14课
今日的菜单
第15课
乘着大象
第16课
风来了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指偶剧院
第20课
形形色色的世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二年级
下册
第1课
纸片插接
第2课
点、线、面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第6课
得奖了
第7课
孔雀翩翩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第11课
蔬果变变
第12课
小鸟的家
第13课
故事画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娃娃家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❸ 急求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美术教案。。。。
2011年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共25页
第一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