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音乐游戏 什么乐器在歌唱 教案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感受、辨别几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体验探索的乐回趣。
2、培养幼儿答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型打击乐器4、5种,黑板。
--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乐器,如:铃鼓、碰钟、木鱼、三角铁等,让幼儿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并记住它们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后边敲2、3种幼儿熟悉的打击乐器,请幼儿听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3、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让幼儿不看乐器,只听声音说出老师敲打的乐器名称。
开始时,一次敲打一种乐器,逐渐地可连续敲打二三种乐器,请小朋友听辨...
4、教师加入歌曲,放慢速度清唱,幼儿集体听猜。
引导幼儿跟老师学唱①~④小节,教师唱后半部分,并请小朋友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5、待幼儿熟悉歌曲,教师将其中的“小朋友们”处替换成班上幼儿的名字,请幼儿说出这是什么乐器在歌唱。
听录音机宝宝来唱,小朋友一起跟唱。
6、引导幼儿做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各拿一种乐器。
教师或请个别幼儿在幕布后按节奏敲一种乐器,拿这种乐器的幼儿则根据听到的声音随之按节奏敲打。
⑵ 小班音乐游戏《这是什么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用小碎步做开汽车的动作。
2、识别红、黄、绿不同颜色,并按信号行动。
3、开汽车时不互相碰撞,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黄、绿信号棋各一面,幼儿胸饰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在《洒水车》歌曲的音乐伴奏下,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2、复习歌曲《这是什么车》,并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新的对唱歌词。
(二)学玩游戏《颜色汽车》
1、练习小碎步
a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汽车是什么颜色的?
b“今天漂亮的小汽车们要比一比,哪种颜色的汽车开得最好,最安全,既不碰别人,又轻快。”按三种颜色汽车分别练习,并互相评价。
c 教师法指令,按颜色分别让幼儿上来练习开汽车,重点检查幼儿小碎步的动作。
2、介绍游戏玩法以及具体过程
a教师做调度员,举起某种颜色的信号旗,戴这种颜色胸饰的“小汽车”就要站起来表示呼应。
b在19—22小节的前奏中,调度员举起某种颜色的信号旗,呆该色胸饰的“小汽车”就进入圈内。
1--2小节:小汽车们都按喇叭动作,同时双手半握拳,腿弯曲,准备开车。
3-18小节:按音乐节奏用小碎步向四处开车。
19—22小节:开回原位,同时调度员举起另一种信号旗,戴该色胸饰的“小汽车”进入圈内作好准备,并以此类推。
如果调度员把所有的颜色信号旗都举起来,全体:小汽车“们就顺着圈,按时逆时针方向开汽车。
3、开展《彩色的汽车》游戏活动3-4遍。
4、小结:表扬看颜色信号旗反应快的“小汽车”。
表扬开车时不互相碰撞的“小汽车”。
(三)音乐游戏《碰一碰》
1、刚才,我们的小汽车开呀开,开得真好,你的小汽车有没有与其他小汽车碰一碰呀?小汽车碰一碰好不好呀?为什么?怎样做不会碰在一起?(引导幼儿学会找空地方,眼睛注意观察,速度不要太快)
1、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不能碰一碰?
3、下面我们小朋友轻轻地碰一碰,玩《碰一碰》游戏好吗》提醒幼儿注意听清碰哪里的指令。
⑶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握紧拳头》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专2、喜欢打击乐活动,属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I love you>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hello>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⑷ 小班音乐游戏《生日快乐》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幼儿生日活动。在每次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我感觉到幼儿的思维范围狭窄,语言不够完整。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到设计一节《生日快乐》课。
活动目标
1. 认识生日,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爱友之心和尊重父母,爱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生日快乐歌曲,生日礼物,各种水果、蛋糕及间食。
活动过程
活动一。听生日歌并谈话
-- 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
-- 我们什么时候唱这首歌曲呀?
-- 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呀?谁来告诉老师?
活动二。认识生日
◎ 摆放情景
-- 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小朋友们能给老师唱生日歌吗?
-- 小朋友们知道生日是什么日子吗?(自己出生的日子)
-- 小朋友们是怎么出生的呀?
-- 我们应该对妈妈怎么做呢?
-- 那么小朋友们过生日的时候家人都为小朋友做什么呀?
活动三。自由发言。
-- 今天又是××的生日,他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先祝他生日快乐好不好?
-- 小朋友们想跟过生日的小朋友说什么话?
-- ××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们应该怎么说?
-- 小朋友们对××有什么期望?
-- 小朋友们想和××说什么话?
活动四。进行生日宴会
-- 对过生日的小朋友表示感谢。
活动五。总结并整理。
⑸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排排坐》
教学内容: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 ,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手绢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 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1.导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 排排坐 》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 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 ”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 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⑹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看看、摘摘、做做的情景中,感知音乐,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1、知识准备:认识苹果的形状、颜色,了解苹果的味道。
2、多媒体:丰收的许多苹果
3、学会儿歌《大苹果》
【活动过程】
一、律动
幼儿一边念《苹果》儿歌,一边按节拍拍手。
儿歌:红苹果,绿苹果,树上苹果多又多;
苹果香,苹果甜,吃的脸儿红又圆。
二、语言节奏
X X X X / X X X X/
(师)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这 是 什么? 这 是 香 蕉。
这 是 什么? 这 是 橘 子。
教师准备一个水果篮,内放苹果、西瓜、香蕉、草莓、菠萝等水果,教师按节奏问:“这是什么?”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水果有节奏的回答。
三、练声
1 2 3 4/5—/5 4 3 2/1—/
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四、新授
(一)在情景中感知,在《许多苹果树》多媒体背景下感受音乐。
1、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里有什么?(苹果,苹果树)
2、教师问:看看,苹果树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讲出有圆圆的、香香的、脆脆的、红红的大苹果。)听听,这首歌曲好听吗?
3、教师放音乐,幼儿听两遍音乐。
4、第三遍,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
(二)边看大屏幕,边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两遍,注意口形。问“小朋友,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呀?”
2、教师用铃鼓当装苹果的篮子,边唱边表演第四遍。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呀?
树上长着大苹果,老师要用力地把它摘下来呀。(一个一个摘下来)启发幼儿咬准字音,重点练习一个一个摘下来。
3、教师再次一边表演一边清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
4、教师边表演边用天空式方法提问。
“树上有许多什么?”(红苹果)“什么叫许多?”
“苹果长在什么地方?”(树上)
“我是怎么摘苹果的?”边做摘的动作边唱出来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什么?”(苹果)“多吃苹果怎么样?”
5、教师再边表演边完整唱一遍。
(三)告诉幼儿歌曲名称。
教师问: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水果?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苹果》,反复认读汉字苹果。
(四)幼儿参与活动,随意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
幼儿起立看大屏幕丰收的苹果,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