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
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
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分组说一说)
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
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八、分组讨论: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九、总结课文。
❷ 一年级安全教案体育活动应注意什么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专学设计)是属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❸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案雷雨天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案雷雨天
活动目标:
1、知道雷雨天气很危险,掌握雷雨天的安全知识。
2、教育幼儿如何防雷电。
3、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如何防雷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小猴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2、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3、 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小猴的家里坐下,小猴热情地招待我们。
二、围绕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我们的朋友--小妹妹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三、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1、观看课件。
2、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妹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妹妹、小哥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四、教师小结,预防雷电。
潮湿、金属、高空等更加容易导电,下雨天的时候,人们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远离危险,懂得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