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小班给小鸭子洗澡社会适应主题教案
设计思路: 天气逐渐转热,孩子们的运动量也增大了很多。有时我会听到孩子们自己会说:"我已经满头大汗了。"接着会有孩子说:"我晚上洗澡的。"大家都纷纷说:"我也洗的……"于是在孩子们自由讨论中,我设计了这次主题性的音乐活动《小鸭爱洗澡》。能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形式表现表达洗澡的乐趣,知道勤洗澡爱干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欣赏、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创编歌词。 2、乐于用肢体语言表现洗澡的情景。 3、通过歌曲知道勤洗澡爱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音乐、鸭妈妈头饰、小鸭图片、小毛巾、麦克风活动过程: 一、进场:老师带领幼儿听着《母鸭带小鸭》的音乐进入音乐室。 二、复习导入 1. 复习歌曲《我是小金鱼》 让幼儿来当小明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复习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三、欣赏学唱歌曲 1. 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师:小朋友看,谁来啦?(教师戴上鸭妈妈的头饰,扮演鸭妈妈,让幼儿扮演鸭宝宝)鸭妈妈带着鸭宝宝玩得好累呀,浑身都脏兮兮,这该怎么办呢?(洗澡)怎么洗呀?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听听小鸭子是怎么洗澡的。 重点: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欣赏,能跟着歌曲节奏点点头。 2. 你听到了什么?小鸭是怎么洗澡的?都洗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洗哪里? 小结:洗洗头呀,大家来洗头!洗洗脸呀,大家来洗脸! 3. 出示图片,讲解歌词内容。 四、尝试创编歌词师:小鸭子除了洗洗头、洗洗脸,还有哪里需要洗一洗呀? 重点引导孩子大胆表达,尝试模仿歌曲中歌词来演唱。 (洗手--洗洗手呀,大家来洗手)(洗脚--洗洗脚呀,大家来洗脚) 五、演唱歌曲师:(幼儿每人一条小毛巾)让我们拿着小毛巾和小鸭一起来洗澡吧! 重点指导:能有自然地声音演唱,能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六、游戏巩固师:鸭宝宝,我们一起去池塘洗洗澡吧。(幼儿围成圆圈来做池塘,听着音乐拿着小毛巾洗澡)重点指导: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动作表现洗澡的动作。 师:哦,洗干净咯,我们都是爱干净讲卫生的乖宝宝! 七、退场天黑了,鸭宝宝也把身体洗干净了,我们赶快回家吃饭吧!
Ⅱ 幼儿园论文.怎样提高幼儿音乐表演能力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由于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美感的音乐意境,建立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启迪幼儿的思维,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
拉近距离,建立默契;创设意境,启迪思维;利用教具,培养兴趣,;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由于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美感的音乐意境,建立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启迪幼儿的思维,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具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拉近距离,建立默契,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活动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活动中就常常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默契也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善于捕捉幼儿发现,创造的苗子,及时给予鼓励。
在日常活动中,我经常让孩子听不同的乐曲,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即兴用动作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想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听了歌曲《小燕子》后,开始大多数幼儿只会表现小燕子捉虫子,飞来飞去的动作,我又用语言启发孩子,“小燕子,还会找哪些朋友?”在我的启发下,在孩子们相互的影响下,每个幼儿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尝试活动中,表现小燕子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有的在表现小燕子跟白云姐姐跳舞,有的孩子表现燕子妈妈用虫子喂养小燕子宝宝,有的表现一群小燕子在快乐地游戏……我以鼓励和肯定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孩子们都会热情洋溢地边跳边向我介绍他们的动作。我则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赞许他们。
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平等、互动的情感关系后,就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教师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倾听幼儿的愿望,并满足他们的要示,让每个幼儿有充分表现和乐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创设意境,启迪思维,提高歌曲表达力。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幼儿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幼儿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幼儿带入情境之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采用直观具体的教具,能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幼儿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如在学习歌曲《春天》前,我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引导在园内观察春天景色,并引导幼儿说说春天周围环境的变化,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中调动了视觉与感知觉,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草坪上跳起了舞,还有的孩子学着柳树姑娘的样子随风摆动。他们有的说:“迎春花开了,好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的说:“许多小动物也出来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太阳变得很暖和。”还有的说:“小河里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孩子们有了这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到了学唱歌曲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孩子就能用表情和动作来确切地表现歌曲了。
三、利用教具,培养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幼儿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与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心理,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孩子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首先让幼儿边看图边听音乐,视听结合感知音乐形象,接着,我请幼儿讨论音乐里有些谁,孩子们听听猜猜,说出了音乐里有一个很凶猛的动物,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有的小朋友听出了吹号的声音,于是,我就以音乐为背景,编了一个“猴子报到→狮王来了→吹号欢迎→狮王观看小动物表演→狮王大吼”的故事,然后,我就引导幼儿用手脚等器官表现音乐描述的内容,让幼儿以运动觉感知音乐意境。孩子们自发地分成了三组,有的表演狮王,有的做吹号的小动物,有的做表演节目的小动物,我也参与到了游戏中,表演报告“狮王驾到”的小猴子。-我和孩子们尽情地表演着,连平时很少喜欢表演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在这里,我利用生动有趣的图谱,动听的音乐,抓住了一系列的契机,从而使幼儿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即提高了孩子们音乐欣赏的能力,又发展了其他能力。
四、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幼儿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励幼儿。激励是音乐活动中的一个秘诀。教师必须抓住幼儿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机,逐渐引导他们较有把握地当众表达,并促使他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韵律活动《洗手帕》中,我事先请幼儿在家参加洗手帕活动,在活动中我先启发幼儿回忆洗手帕时的情景,并请孩子们说说他们是如何洗手帕的—(擦肥皂、搓手帕、洗手帕、绞干手帕、晾手帕)。然后给幼儿欣赏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边听边想边尝试用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听着音乐创编洗手帕动作。我边巡视观察着幼儿创造的情况,去发掘好的苗子,边鼓励表扬着幼儿。我会对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说:“试试看,行不行。”“你的动作真美,比昨天又有进步了!”我会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说:“你想得真好,太棒了!”接着说:“请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那样会更好。”这些孩子们会非常乐意地接受,并会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意志继续努力。接着我又请一些孩子上台听音乐表演他们创编的动作,并进行点评。我发现孩子们创作出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如:××/××;××××/××××/;××/×××××/等。动作也各有特点:有的左面搓搓,右面搓搓;有的拿起手帕举在上面看看,放在前后看看;还有的提着手帕自转一圈看看……。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并让每个幼儿特别是一些智力发展慢的、动作的协调能力不够强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特长和个性。我边点评着幼儿的动作,边让全体幼儿学做,将好的创作动作相互迁移,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使能力差的幼儿也能跟上,并有兴趣参与创作活动。最后,我又请幼儿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创编“洗手帕”的动作。我高兴地发现这次幼儿创编出来的动作更多了。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幼儿也能跟上旋律,表现“‘洗手帕”的动作。在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功感。
由此可见,运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后,能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幼儿只动投入学习过程,增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还注意帮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记忆音乐及歌词,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如在歌表演《办家家》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当表演到“我来做爸爸”时,有的小朋友说:“爸爸很神气,应该听起胸,叉着腰…”表演到“我来做妈妈”时,小朋友争着说:“妈妈很温柔的,应该双手像抱娃娃一样。妈妈很甜的,应该笑眯眯的。”最后表演到“炒小菜”时,连平时能力较差的幼儿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炒菜的动作,而且是那样的专注。
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音乐作品都能成为一幅画,采用根据歌曲作画的方法,能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我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刚开始,我选择了简单的并为幼儿熟悉的歌曲。如歌曲《母鸭带小鸭》唱出了母鸭和小鸭欢快游戏的情景,我就请幼儿把母鸭和小鸭画出来,由于比较简单,许多孩子都愿意尝试,接着我又启发幼儿画成一幅画,这样更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如歌曲《好朋友》,小朋友学会歌曲后,创作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作品。有的画出帮好朋友扭纽扣,有的画出了帮好朋友梳头,还一定创编出了歌曲以外的内容,帮好朋友系鞋带,跟好朋友做游戏等。根据歌曲作画,调动了幼儿的听觉和感知觉,促进了幼儿正确把握、体验、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要坚持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孩子多听多唱,放手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