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

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

发布时间:2020-12-15 10:29:52

Ⅰ 中班健康教案水果爷爷去旅游

活动内容: 《食物旅行记》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重、难点: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一张、食物(加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稳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让幼儿猜猜他们每天吃得加餐哪里去了?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体验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过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体会下咽的感觉。

2.让幼儿讨论他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师总结:大部分营养被人体吸收,剩余的被人体排出体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挂图,并提出问题。食物进入人体后,都经过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食物要经过口腔、胃、小肠、大肠。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进一步粉碎,小肠吸收大部分营养,大肠吸收营养并把废物排出体外。

4.让幼儿谈谈如何保护这些人体器官,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饿;不吃不干不净的食物;少喝冷饮;多喝水;多吃蔬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效果检查:

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过师生探讨、交流,孩子们都能够决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Ⅱ 胡罗萝卜的旅行 教案

大班语言:胡萝卜的旅行
教材分析
根据《新纲要》健康领域的要求,我选的这节大班健康领域的活动,名称为《胡萝卜的旅行》,在选这节活动课之前我发现幼儿对自己的消化器官及系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及延伸来使孩子加以理解同时告诉他们那些是健康食品对生体有好处,哪些没好处。这节活动主要以故事开头,从而引出胡萝卜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个个消化器官以及消化器官的名称,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孩子掌握个消化器官的名称,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同时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享受到集体游戏的乐趣。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幼儿健康关系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这节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作用。提高幼儿对食物消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称
2.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3. 发挥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4. 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消化器官图卡
2. 人体的挂图
3. 人体消化器官透视图
4. 玩具胡萝卜、盘子
5. 录音机、磁带和消化器官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出示实物胡萝卜,请幼儿品尝,引出故事情节。
二、提问故事情节
师:老师把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要请大家想一想故事中的小白兔最爱吃什么?
幼儿:胡萝卜
师:大家说的非常对,那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把胡萝卜弄的痒痒的?
幼儿:舌头
师:胡萝卜都去过那些地方?
幼儿:嘴、食道、胃、小肠、大肠、
师:最后胡萝卜变成了什么东西,又到了哪去?
幼儿:胡萝卜最后变成了大便,进了厕所里。
教师强调上完厕所要冲水,还要洗洗小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出示人体大挂图
(一)、出示消化器官图卡,以我认识新朋友的游戏组织孩子认识器官名称。
教师把消化器官图卡藏在身后,作神秘状拿出图卡。
教师带领幼儿按消化图回忆故事,同时引导幼儿能和老师一起说出胡萝卜在旅行过程中都去国那些地方。(加深幼儿对器官名称的了解)
(二)、出示人体大挂图组织孩子把器官图卡按顺序贴在大挂图上。 师:大家刚才都和这些器官宝宝交了好朋友,那现在它们有一点困难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啊?
幼儿:我们来把他送回家吧。
师:好,现在我们就帮忙把它们送回家,但是大家一定要想好在我刚才将的故事里它们的邻居都是谁,千万不能送错啊。
教师选几个幼儿来完成这项活动。
(三)教师组织幼儿每人一份来完成贴图。
四、组织游戏,体验乐趣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器官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非常高兴想和大家来玩游
戏,一会我们就变成器官宝宝来找自己的家。
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幼儿分别扮演牙齿、胃、小肠、大肠和食物,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按消化系统顺序排成两排,剩下的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胡萝卜在器官中随音乐做动作,在音乐中结束。
活动延伸:安排一次美术活动课教师组织幼儿把器官消化图能按自己的理解完整的画出来。并且在以后还要进一步让孩子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让他们知道应该多吃那些食物才会对身体有好处,并教育孩子不挑食,做个健康宝宝。

Ⅲ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是怎样在人体旅行的

活动目标:
()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2)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人体奥妙,对人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ppt图片
活动过程:
Ⅰ导入(1)提问导入,引入讨论话题。
提问:①"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②"食物在人体中是怎样旅行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对情景表演的兴趣。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体的奥妙。
提问:"食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了解人体的奥妙,对人体感兴趣。
(3)再次逐步观察课件,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作用。
提问:"①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
②牙齿的作用真大,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牙齿?
③经过口腔后,食物到哪里去旅行了,它是通过什么到胃里的?
④食物在胃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会的呀?
⑤刚才食物的旅行经过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
⑥最后食物要到哪里去旅行呢?"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作用及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Ⅳ幼儿再次操作
(4)与幼儿讨论,了解如何保护我们的肠胃。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这个口袋里装的食物太多了,会有什么后果呢?你以前有没有遇到过胃不舒服呀,怎么会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来保护胃?"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吃饭要定时定量,饭前饭后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食品的种类也要丰富,还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和零食等等才能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活动延伸:
在我们人体,除了食物的旅行,还有许多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本领,长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体秘密。

Ⅳ 大班主题教案 吃进去的东西哪儿去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
2.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食品、开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动过程:
(一)、诱导入境:
以旅行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主动探究:
1.亲身体会一次“馒头”的“旅行”。
2.学生边吃馒头,边感受“馒头”的“旅行”。
3.教师采访学生的“旅行感受”:你们能说说馒头的‘旅行
路线’吗?
4.小组代表交流。
5.教师引领:我们把馒头旅途中经过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统。
6.看课件感受食物在人体中是怎样旅行的,经过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课件整体演示)
7.提问:食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
(第二次完整地看课件整体演示)
8.通过课件局部演示,进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A 旅行地点大回放:
(引导学生在吃食品的过程中,相互观察感受)
B 引出话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牙齿(感受牙齿的作用)
C 经过口腔后,食物到哪里去旅行了,它是通过什么到胃里的?(引导学生在喝水的过程中,感觉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来)
D 食物在胃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胃就像一个口袋,胃的蠕动是为了把口袋里食物磨得更细, 更烂,便于人体消化。
E 引出话题: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口袋里装的食物太多了,会有什么后果呢?你以前有没有遇到过胃不舒服呀,怎么回事?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来保护胃?
F 学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导学生明确: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吃饭要定时定量,饭前饭后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食品的种类也要丰富,还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和零食等等。
H 继续通过旅行路线(引导学生了解小肠的作用)
小结:小肠就像一个加工厂,把食物的营养都吸收了。
I 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大肠的作用
小结:食物废渣进入大肠,最后排出人体。
(三)、实验操作
1.引出话题: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吃到嘴里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议学生将馒头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后体验味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甜了?)
2.介绍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3.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引领:创造一个类似口腔的环境。
5.学生实验,发现现象。
6.小组交流:加入唾液的试管不变色,没加入唾液的试管变蓝。
(四)、联系生活:保护消化系统
先学生交流,然后教师网上提供事例。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拓展:激发学生爱科学,长大探索科学的欲望
在我们人体,除了食物的旅行,还有许多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本领,长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体秘密。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让孩子通过这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找到实验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人格,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操作,全班展示几个小组的实验成果,并根据其中的问题讨论优化的方案,最后老师再展示科学的实验过程,这样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这样的体验,会比直接告诉他们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Ⅳ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是怎样在人体旅行的

教案的形式不拘抄一样袭,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Ⅵ 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
2.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食品、开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动过程:
(一)、诱导入境:
以旅行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主动探究:
1.亲身体会一次“馒头”的“旅行”。
2.学生边吃馒头,边感受“馒头”的“旅行”。
3.教师采访学生的“旅行感受”:你们能说说馒头的‘旅行
路线’吗?
4.小组代表交流。
5.教师引领:我们把馒头旅途中经过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统。
6.看课件感受食物在人体中是怎样旅行的,经过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课件整体演示)
7.提问:食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
(第二次完整地看课件整体演示)
8.通过课件局部演示,进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A 旅行地点大回放:
(引导学生在吃食品的过程中,相互观察感受)
B 引出话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牙齿(感受牙齿的作用)
C 经过口腔后,食物到哪里去旅行了,它是通过什么到胃里的?(引导学生在喝水的过程中,感觉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来)
D 食物在胃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胃就像一个口袋,胃的蠕动是为了把口袋里食物磨得更细, 更烂,便于人体消化。
E 引出话题: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口袋里装的食物太多了,会有什么后果呢?你以前有没有遇到过胃不舒服呀,怎么回事?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来保护胃?
F 学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导学生明确: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吃饭要定时定量,饭前饭后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食品的种类也要丰富,还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和零食等等。
H 继续通过旅行路线(引导学生了解小肠的作用)
小结:小肠就像一个加工厂,把食物的营养都吸收了。
I 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大肠的作用
小结:食物废渣进入大肠,最后排出人体。
(三)、实验操作
1.引出话题: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吃到嘴里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议学生将馒头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后体验味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甜了?)
2.介绍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3.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引领:创造一个类似口腔的环境。
5.学生实验,发现现象。
6.小组交流:加入唾液的试管不变色,没加入唾液的试管变蓝。
(四)、联系生活:保护消化系统
先学生交流,然后教师网上提供事例。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拓展:激发学生爱科学,长大探索科学的欲望
在我们人体,除了食物的旅行,还有许多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本领,长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体秘密。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让孩子通过这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找到实验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人格,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操作,全班展示几个小组的实验成果,并根据其中的问题讨论优化的方案,最后老师再展示科学的实验过程,这样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这样的体验,会比直接告诉他们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教学资源:
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MTcwNDIw.html
2、童年网“食在童年”—— 儿童早餐很重要一周早餐食谱

Ⅶ 食物party大班健康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来都希望把自己见到的、好玩的事情说给老师、小伙伴听。结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我班开展了“快乐的旅行” 这一主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一次孩子们在进餐中窃窃私语,老师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有一个新的“发现”:食物在肚子里会“旅行”吗?多有趣的问题呀!孩子们都关注着呢。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孩子们总是吃不够、说不完。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题活动由此生成展开。为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以整合的观念,目光短浅是让幼儿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同时,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为使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注意灵活采用教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过程)操作法(以孩子喜爱的操作形式展开——动手动脑拼图、“构建”消化系统图)等等。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亲手制作课件,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生动且有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让幼儿明白不良饮食习惯对胃的伤害。

难点:知道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及功能保护。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食物的旅行》以及相关的故事。

(2)音乐:《幸福拍手歌》

(3)人体消化系统图,即时贴消化系统卡片图,小蛋糕,小饼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2、出示 小蛋糕,“看,这是谁?”(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讲给大家听,小朋友想听吗?

3、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小朋友最喜欢吃小蛋糕了,小朋友把我放到嘴里,嚼呀嚼,把我弄得痒痒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会儿,我到了一条长长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样,真好玩!还没等我玩够,就滑到了一个大袋子里,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会一边分泌出一些液体,还一边慢慢地蠕动,把我磨得呀越来越碎,越来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宫一样,好不容易出了迷宫,我就到了一条皱巴巴的大管子里,在这我的营养都被吸收掉了,最后我就被排出了体外。

Ⅷ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旅行记课后反思

作为一个老师,课堂上不应该生气。 学习耐心,你会成长起来的。

阅读全文

与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