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线条的表现力:表现胆小,焦躁,压力的线条怎么画(也可以是别的词)
表现焦躁,压力的线条一般比较杂乱.表现胆小的线条一般收尾处色彩淡一些或线条细一些.
B. 简答线描与小学美术教学
线描即是用线条进行绘画,是一种用丰富多变的线条表现不同美感的艺术。线描不仅可以勾勒静态的轮廓美,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美。巧妙的用线就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美的协奏曲。在儿童线描教学中我们可以激发儿童用千姿百态的线去描绘自然,去抒发情感,使“线”在儿童作品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因此,我在儿童美术线描教学中,注重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入手,通过分年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线描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感知力与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接下来就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线描教学应遵循规律分层进行
1、根据年龄特点,分层设计线描教学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认知特点,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不同的线描教学内容。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他们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象、揣摩,他们能自主大胆地用线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但由于造型能力的局限,他们的作品会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夸张变形、极富童趣的稚拙美。对于他们,我就选择他们感兴趣又相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教学,如美丽的叶子、古老的城墙、水面的漩涡等等。教学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寻找线条,注意比较同一物体上线条的粗细、形状、疏密、排列规律的变化及不同物体间线条特点的变化,指导正确用笔画线,尽力把看到的、感觉到的线条都画出来。对于整体比例的把握则不需要作太多的强调。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线描训练时除了要求大胆用线外,还应侧重于对形体的把握,要求能用线对物象作初步的描绘。如头像写生时,能够用变化的线条较精细地描绘出五官结构。在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写生能力。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客观的观察事物,能用绘画表达认知到的一些事物,不再凭主观绘画,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同时也要求他们能通过线的巧妙组合运用来表达自己在观察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张扬个性。当然,除了写生练习,还要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线描作品,欣赏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技巧技法,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线描的创作表现力。
2、根据学习特点,分层学习线描内容
(1)激发兴趣,线条训练先易后难。
一门好的课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果我们的线描课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像蝴蝶恋花一样,徜徉其间,乐此不疲。A、单线游戏。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线描时,可以采取一笔画,随意画线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所谓一笔画,要求学生连续化一根长线条,不要断断续续,要连贯的画,画满纸张,线要有力量。使用工具可以是油性笔或水彩笔,不要用铅笔,使学生没有修改的可能,同时要求手腕悬空画,这样画时会更专注、更灵活。这种学习让学生觉得很轻松,好玩,同时胆量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能帮他们克服初学者的畏难情绪。B、画各种形态的线条。在学生会画线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尝试寻找并画一些不同形态的线条,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等等,尝试把不同性质的线条进行组合,排排队。以此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C、画有情感的线。保罗.克里曾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他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他自己的个性特征。”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多或少、或平稳、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甚至尝试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观上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此外,在选择线描内容时,还要注意描绘的对象,要先少后多,先静后动。
(2)克服困难,刻画内容先繁后简。
为了克服作画过于简单化,类同概念化的儿童心理弱点,在学习初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多的用线条来刻画物象,不轻易放过所见的一切,特别是要牢牢抓住物象有特征的细部,宁繁勿简。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毅力、耐心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是很有益的。学生有了“繁”的基础,再学习精简,可以使线描简练而不简单。
(3)着手构图,内容安排先整体后局部。
线描构图时,要注意作画顺序,一般应从整体入手,从大的整体形状画到小的局部,从外面画到里面。就像写作文,要先列个提纲,然后再分段详细地描述,等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作画顺序可灵活调整。
二、线描教学要突出线的表现力
线描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具备的美感,体现在线的浓淡、粗细、长短、疏密等变化上;二是通过线的组织安排来反映物象的空间、虚实、结构、质地等。这两个方面相结合使线描作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要突出线的表现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丰富的线条。“艺术源于生活”,可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举例说说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线。通过说线儿童就会意识到“线”其实无处不在,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精致的细线条,常浮现在物体表面,如植物的脉络、动物的毛发等;粗犷有力的直线条,往往挺立在门窗的边框;柔和起伏的曲线,在衣服和水面上随处可见。教师引导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线条的不同特点和相互关系。
其次,要让学生敢于用变化的线条表现。在线描学习初期,不难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体现在学生运线涂改较多,线条呆滞僵硬,作品整体拘谨无趣。发现这种情况要引导他们多看少画,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线描欣赏来启发学生对线的感悟: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中国绘画中充分表现线条多样性与表现性的“十八描”;把线条魅力发挥至极致的中国书法……在欣赏中让学生感悟线条的变化美,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痛快;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通过欣赏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线条的丰富变化和强大的表现力,明白线条不仅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还能反映出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在感受线条美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让学生善于用线。在教学中可用竞赛的方式,言语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品尝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手段刺激感官,鼓励学生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线条的生命力,感受到线条或沉着平稳、或急促跳跃、或温柔流畅、或凝重刚毅的神奇表现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变化的线去创造丰富的构成效果:线的穿插使物象结构清楚;线的疏密组合使单调的形象丰富;线的精简使画面概括含蓄……这是线描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有如写文章,重在积累体验。
三、线描教学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儿童乐于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无穷无尽的童话。著名数学家高斯说过,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创造。在线描作品中,注入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作品就会迸发出个性的火花。因此,线描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灵性的培养,尤其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生习惯。观察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事物,并鼓励学生把所看所想画出来。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应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好奇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如画美丽的孔雀,可在写生稿的基础上用言语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你看孔雀展开的尾巴多像燃烧的……还像树上的……还像……”通过启发,学生画出多彩多姿的孔雀,有的尾巴像火焰、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叶,有的像扇子……可见,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广泛的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的想法。
四、线描教学要注意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的线描工具可使作品呈现不同的面貌。儿童喜欢美丽鲜艳的色彩,可以让他们直接用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色彩工具进行线描。线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色的,在线与线之间,或线的上面可再加其他色线,以造成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钢笔或签字笔,可以画出较细的黑色线条,在白而光洁的线上对比鲜明,用于深入细致地表现物象,效果特别好。毛笔等软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但较难掌握,可以让学生尝试。此外,还可选择不同色彩和质地的纸张来丰富线描的表现力,学生选用不同的纸、笔、色彩所作的线描画,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表现多样的构成效果。
总而言之,线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灵活的进行创作活动,当孩子们有了一定运用线条绘画的能力,掌握了观察写生的方法,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线描作品来。
C. 中国绘画线条艺术表现力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具体体现 工笔画 一般 学习工笔画基础都要练习 线条 线条是工笔画最代表的形式
D. 如何理解线条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
构图主要是由两大因素组成的,一个是线 条,一个是影调。它们是一幅摄影画面的"肌 肉"和"骨架",我们可以从形式上看任何一幅照 片,都会发现它们的画面都是由不同形状的线条 和影调构成的,那么如何在画面里根据主题和内 容的需求来结构画面的线条呢?下面分别谈谈线 条的特点:
1、线条的提炼
(1)、神秘的线条感,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用线 条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最早民族之一,这甚至可 以追溯到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就已 有用线条勾绘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彩陶纹饰,在殷 商时期就有古朴爽直的甲骨文和圆润敦厚的象形 文字,这说明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和运用了线条 的艺术。
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制 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 自己的外沿轮廓形状,都呈现出一定线条组合。 比如方形的桌子,长主形的柜子,它们有棱有 角,有面有分界线,圆的球、圆形的柱子等有孤 形的线条,树木有垂直线,河岩有曲线,车船、 树、瓜果等生活中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形状 和轮廓线条,物体的不同运动,也呈现出不同的 线条组合,站立着的人和跑着的人线条结构都不 同,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外沿 线条轮廊及运动物体的线条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 和经验,所以反过来,通过一定线条的组合,人 们就能联想到某种物体的形态和运动。因此,所 有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
(2)、线条的功能
线条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A、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 总的姿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和深 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并根据其特点,选出 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 主要的作用。
B、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 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C、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 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线条的特点
我们把线条的特点和作用归纳分析,对我们 进行摄影创作很有帮助。线条它各自不同的特 点:
A、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 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
B、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 阔、伸延、舒展的效果。
C、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 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
D、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 心发展。
E、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 更强烈的动感。
E. 初一美术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生应当
1、能解读手绘线条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2、以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尝试练习。
3、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4、将对事物的喜爱情感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联系起来。
二、工具材料:各种手绘线条图像范例(教师挑选各科所用的教学图像)、《清明上河图》
、世界名画小图片、铅笔、绘画纸等
三、实施过程:
1、计划和准备:
从手绘线条图像本身的功能、用途这一角度来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交流,并让学生之间利用手
绘线条图像相互交流各种信息。
(1)、安排学生在课前特别关注自己喜爱的事物和熟悉的环境。
(2)、确定教师要怎样利用有关资源和布置课堂环境。
(3)、收集手绘线条图像或其他图例,并对这些图进行整理、准备工作。
(4)、作为美术教师应当考虑带点与线条图像有关的画作与学生分享。
2、教育策略与动机的形成:
(1)、本课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它把学生对事物形态特征的概括与信息传达和交流联
系在一起。可以通过游戏和解读图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线条图像的实用功能和作用。
(2)、学生可能对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自信心不足,很难自由发挥,教师应从极自然的手
绘线条出发,引导学生,使其增强自信,大胆表现。
(3)、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讲解上,目标是让学生多做手绘线条图像的练
习,并利用它传递信息解读信息。从而快乐的学习,理解手绘图像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及作用。
3、教学过程:
(1)学习内容的导入
提出问题;
是否有同学去过杭州宋城?
我国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是怎样的?
是否觉得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民俗及面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 (学生分小组欣赏、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其他小组根据图片信
息行动。)
教师播放手绘线条图像,图像信息为阅读书本第8、9两页。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欣赏、了解画面传达的信息。
教师小结:当口语、文字很难表达时,可以利用图像辅助说明。
导入的安排,着重于学生对画面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答案,体现新课标理论中对学生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读图*行动”则体现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
2、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种手绘线条图像(包括各学科教学挂图)传达的信息,并对手绘线条图
像的表达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解读图像信息。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并分析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3、学生尝试图像表达:
蜡烛的熄灭过程;
自己房间的布局;
篮球比赛中教练所画的进攻配合简图;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要注重学生表达形式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
4、快乐学习,从游戏中尝试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并体会其功能及作用。
游戏规则:
(1)、利用手绘线条图像传递信息。
(2)、第一位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表达内容画出图像(抽签,并传给第二位同学看,5秒钟
后将图像交给监督者。第二位同学根据图像写出内容,并传给第三位同学看,依此类推,最后
一位同学解读后马上举手并说出内容。
(3)、分四组,每组10人,并派出二人监督并收集作品。
(4)、最先完成两题并内容正确的一组获胜。
(5)、获胜者得小小名画图片一张。
游戏内容词汇:
(1)、花瓶;(2)、长城;(3)、向日葵;(4)、金字塔;(5)、语文课本;(6)、热水瓶;(7)、冒热气的茶杯;(8)、发出声音的录音机;(9)、被风吹歪的小树
根据游戏结果教师给予评论或解释。(同时展示部分同学作品,学生自评)
老师应注意掌控游戏的进度,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相映的评论。最后
对游戏结果进行评述,部分优秀作品学生自评,提高其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
性思维与合作能力等。
5、要求学生课后表达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及观察有那些地方利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可以更清楚
的传递和交流信息。体现了新课标理论中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
6、相关活动:
(1)、课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或留意自己喜爱事物的形态特征。
(2)、以后生活中尝试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直观记录较有意义的事和物
F. 请问线的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线是担负了以形复传神的制任务,形是客观物象,神是反映物象的气质,精神及生命力,也反映出画家的思想感情,线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的变化,有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疾徐等。二是在画面的安排上,要有疏密、聚散、长短、穿插等.
G. 1.如何理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就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又是人类视觉心理理性活动是一种产 物。大自然当中无论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都存在着基本特征和秩序感,一般来说 美术语言源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艺术家经过视觉感知和理性思考以后概括提 炼出来的。 如在三年级《会动的线条》一课中,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纵观中外 美术史,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如最近发现的维尔奥纳石窟、夏 朗德省石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均以线造型。中国绘画中“十八描”充分体 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极至。有的线条 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 自由快乐;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 我精心挑选了舒缓、强烈、有序、无序等《飞天》、《海面》、《鱼》、《芦苇丛》 四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这几张动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线条的 魅力。提问:看到这几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能否从画里找到“会动的线条”? 你能用指头或画笔跟着画一画吗? 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进一步 感受动感的线条可以让物体动起来,感受线条的表现力。让学生通过小练习,真 切地感受动感线条的表现力。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下面的作业做好铺垫。这 样,通过身边的、生活中的事物、景物认识“会动的线条”,认识并了解“会动 的线条”是怎样使画面“动起来”,使物体“活起来”。教学环节也从刚才课件欣 赏过渡到生活挖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现实基础。 在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也很重要。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很直的芦苇,让学生 思考并回答,怎样才能让所画的芦苇“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纷纷发表看法: “斜着画”“采用曲线”“用波浪线”�6�7�6�7我微笑着和学生一起回顾刚才学过的方 法,然后我边讲过程边示范,特别是重点、难点、关键处,讲得清楚、透彻。尤 其是对学生产生的疑惑,通过我的当场挥笔演示,令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结 果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让线条“动起来”的方法和要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