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在美术课里进行法制教育
在校学生来是青少年的主流自,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 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 促进他们 的健康成长。 “言之无为,行而不远” ,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 “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
『贰』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快速机智地发掘法制内容,随时、顺势地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进行无缝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效果呢?经初步探索,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深钻教材,善于发掘美术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一些人认为,能在初中美术课中进行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的资源十分匮乏,其实,所谓的资源匮乏,准确地讲指的是灵活把握知识,勤于动脑的匮乏。如果我们勤于动脑,深钻美术教材,将初中美术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图片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第9页彩图时,教师可以联系春天大自然的景象,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借此告知学生要多了解环境保护法,不要乱丢垃圾、废渣,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干净舒适。又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第1页展示出土的古代玉器、彩陶、青铜器图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文物的习惯,告诫学生在参观文物时不要在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甚至销毁文物。
二、选材贴近生活,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应当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这样就会发现非常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第7页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学生读书的情景,联想到今年班上来读书的学生是比上学期多了还是少了,并分析增多或是减少的原因。此时在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轻松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面对失学的同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寄语卡片”的活动,以表达对不能来上学的学生的关心之情,在这个活动中,可用旧挂历、杂志、报纸等做卡,以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这一过程又可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从而使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创设氛围,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法制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靠教师念经似地照本宣科,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习得毫无兴趣,教师讲课也毫无动力。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会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4页《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人民大会堂、“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办公环境的设计、住宅的客厅设计等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同时,在引导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时,创设氛围,顺势渗透《环境资源法》,讲述合理保护、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作用。
四、善于联想,随时随地捕捉“法”的身影
在一个法治较为健全的社会里,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法就在你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联想,一段话,一个词,一张图片,都可以捕捉到“法”的影子,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19页“剪纸的意蕴”一课时,因为剪纸于2009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所以在这一课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3页时,从苹果公司掌上电脑、台式电脑的设计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五、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课堂是普法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法制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多动脑筋,多发现,多创设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一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知法、学法、守法、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才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叁』 变体美术字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网上收集相关的字,用黑体字书写法制宣传标语与变体字书写的相比较,通过实际效果增强说服力。
『肆』 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讲解风景画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伍』 高中美术课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标志设计》教案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专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属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