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育教学中怎么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就是抄对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进行细致的系统记录,使研究者获得最原始的资料,是其他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本书要介绍的调查法中有观察,实验法中也有观察。例如皮亚杰在对儿童进行液体守恒定律实验的同时,加上观察、谈话。他在儿童面前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放上同样数量的水。然后把其中一瓶水倒在高一点窄一点的一个瓶子里,另一瓶水倒在矮一点、粗一点的一个瓶子里,再问这两瓶水是否一样多?3岁的小朋友说不一样多,因为这瓶水高,那瓶水矮;6岁的小朋友说,一样多,因为这瓶水高,可是窄一点,那瓶水矮,可是粗一点。这说明6岁儿童已经从二维角度看问题,具有补偿性。6岁孩子又补充说明,“把这两瓶水倒回原来的瓶子里,水还是一样高”,“这两瓶水就是原来的两瓶水”,这就是可逆性与同一性。可逆性、同一性、补偿性是思维守恒性的三个主要特征。皮亚杰正是通过观察和谈话证实了6岁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守恒性。
2. 教育心理学中观察法的概念的分析
观察法:在自然复条件下,对表现心理制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应用观察法可以减少“环境的干扰”,便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到现象的真实情况。
3.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观察法
教育观复察法主要的特点制
(1)目的明确。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2)真实自然。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3)直接翔实。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
3、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3)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4. 举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比较观察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版和求知欲。 (2)能运权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喜爱动植物,关系周围的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主要体现在自然科学和数学两个方面
5. 教育观察法有哪些
教育观抄察法是研究袭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其特点是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翔实。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优点,如简单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所需的设计有不同特点,但下列步骤是共同的: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选择观察方法;编制观察记录表。
6. 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版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权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3.了解师生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7.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观察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自然性原则;3.目的性原则;4.准备性原则 记录方法掌握与使用的水平,是衡量教师观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从观察者角度来说:一方面,准确抓住与观察目标有关的、全面地、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尽可能冷静地记载行为事实,不要轻易下结论,随便把观察者的主观感觉写进观察记录
8. 观察法在幼儿教育研究中有何独特的意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来有目的、有源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学前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幼儿,儿童。教师在校期间时刻和学生接触,观察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研究效果最好的一种研究方法。1.对象的直接性,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减少结果的干扰性,结果更可靠 2.作为一线教师,观察法能搞更好地运用并且得到的结果又价值,可以时刻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
9.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教师如何正确运用
一、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
1、目的性
教育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目的,只能是一般感知,不能称为观察研究。一个明确的观察目的是研究者的行动指向,制约着研究者观察的前前后后。观察前,研究者确定观察任务,观察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给变量下定义;观察中,研究者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收集能够回答观察任务的事实材料。
2、计划性
观察研究之前,研究者应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制定研究计划,对观察的对象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以求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各种属性,即对观察的时间、对象、范围、仪器、记录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变通方法等都有事先的计划、安排,保证观察有计划地进行。周密的观察计划可以使观察的效率大大提高,增强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选择性
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研究,由于有明确的观察任务、观察目标,不是一般地、随意地感知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任何对象,在加上观察时间和精力的局限,在观察活动中,研究者必须根据观察需要去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只有做到对观察对象有所甄别,才能获得符合观察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观察材料。研究者要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时间,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解决特定问题。
4、自然性
强调在“自然状态”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是观察的最突出特点。与实验法相比较,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保证观察的自然性,因而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应努力避免妨碍事件自然发生的一切因素。
5、客观性 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不对观察对象进行干预和控制,因而能够保证所观察资料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感性认识上升为正确理性认识的前提。观察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实质上是研究者对教育现象或过程的一种反映和描述,观察的客观真实性将直接影响观察分析的正确性。
二、教师正确运用观察法要做到:
1、上课
亲自为学生上课,是观察学生最普遍、最经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观察途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观察,获取信息之准确、丰富是其他途径不能比的。很多教师已深有体会和备受其益。
2、听课
听课的目的是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可以直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技能;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特征。此外通过听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见解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这是教学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经常采用的途径。
3、参加有关活动(参与观察)
如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身临其境”,考察师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校风、学风的情况。在参与观察中,不能让观察对象知道和察觉观察意图,这样才能观察到想要知道的本来面目。
4、实地参观考察
观察学校的自然环境、校舍建设、设备仪器和清洁、卫生、纪律制度、校风教风等,并观察学校教学、生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情况,这是参观学习的外地人员或上级领导者经常采用的途径。 列席学校各种会议或召开座谈会,倾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学生的发言,观察会场气氛和大家的情绪;查看反映学校以前运转情况的各种资料,如计划、教案、作业、档案等,可以了解该校办学思路、办学水平、教改情况和团结情况等,这是教育督导人员经常采用的途径。
5、访谈
与观察对象访谈,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思想倾向、仪表神态以及身体状况等。访谈包括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时研究者要善于察言观色。
10. 简答题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法有什么作用
观察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内渠道。信息化教学活动包含容有师生相互作用、学生之间的协作活动、人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既有师生交互发生作用的心智活动,又有通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所显示出来的外在行为与表象。因此,这些复杂现象的变化过程,常常要通过观察来认识。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借助观察法能及时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思想、行为变化情况,能及时地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了解教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地验证假说。所以,善于运用观察法是保证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