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2017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

2017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11 23:41:34

Ⅰ 什么叫教学成果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每专4年评审一次,获属奖项目需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1)2017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扩展阅读:

相关事件

1993年国家教委第二次奖励了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在高等学校中,形成了由国家法规所确定的,与科技“三项奖”所并行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1987年开始,国家教委每四年进行一次高等学校国家级教材奖励。原定于1996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级教材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轨”。1997年国家教委成果奖中有438项教材参加了评审,117项教材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13项教材获得了一等奖。

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奖励额度,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学校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将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套奖励。

Ⅱ 上海教育发展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一)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袁世凯倒台后,范源濂为教育总长,他表示要切实实行元年所发表的教育方针。1916年9月,教育部撤销1915年颁布的“教育纲要”。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民国初年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二)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同时,积极地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主张男女有平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主张男女同学。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1918年6月,教育部通过各省区酌量地方情形,分别办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请推广女子教育案”。1920年暑假,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1921年以后,各大学都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中学实行男女同学虽然较为迟缓,但一些比较进步的中学如广东的省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也实行了男女兼收,甚至同班的办法。这些措施,尽管距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三)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等新文学,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于是,教育界人士强烈要求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年会议决《推行注音字母以期语言统一案》,要求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191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当时,在北京,蔡元培等创办的孔德学校自编了国语读本,江苏省自行通过“各学校用国语教授案”,开始用国语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教科书》,也用了一些白话文。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淘汰。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四)大学的改制蔡元培1917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他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课;改革预科,调整专业,将学门制改为学系制度;将年级制改为选科制,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设评议会,实行民主管理;筹设研究所,组织各种研究会,鼓励科学研究;首先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采用白话文讲义,帮助学生办刊物,成立各种学会等。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思想活跃,气象一新。北京大学的改制,引起全国高等学校的反响,有些做法当时即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以后,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五)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旗帜鼓动下,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育团体。主要有1915年在美国建立,1918年迁回国内的“中国科学社”,1915年由各省教育联合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代表组成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17年由国内教育、实业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1921年冬由实际教育调查所、新教育共进所、新教育编辑所合并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1923年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这些教育团体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教育改革运动,对1922年学制改革。对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学改革实验(一)试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分别是用以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方法。起源欧美,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1918年江苏省立师范附小主任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用智力测验考试报考学生。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教授麦柯尔来华,与东南大学及北京各大学师生合作编了智力与教育测验约30种。后陆志韦又订正法国比纳—西蒙量表,共包括65个测验。同时国内各地举行智力测验与教育测验实验。1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社内设立“施行教育心理测验讲习会”。192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测验部,江西省教育厅设江西儿童智力测验局并在南昌、九江及各地举行测验,1931年6月“中国测验学会”成立,并发行“测验杂志”,但因“经费支细,致工作未能如期完成”[1]。后来有关这方面的活动,除师范院校设有“教育测验与统计”课外,在30年代就已经消沉下去了。(二)推行设计教学法和实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都是作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学法介绍进来的。设计教学法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教育哲学系主任克伯屈等人所创,1917年输入中国。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曾议决过“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计教学法的中心人物克伯屈访华,在上海、北京等地讲演并大力介绍设计教学法。一时这种教学法颇为风行。当时设计教学法实验主要采用不分科的“作业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和分科的“设计式的各科教学法”两种形式进行。道尔顿制为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所创,从1922年起中国开始介绍道尔顿制。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上海吴湖中学,以东南大学附中等校的实验最著名。据统计,到1925年全国实验此法的中小学有57所。1925年柏克赫斯特来华讲学,扩大了道尔顿制的影响。1931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来华,介绍文纳特卡制,这是一种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混合的教学制度,曾在当时陈鹤琴主持下的工部局小学试行,对某些学校的教学有过一定影响。(三)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清末以来关于学校教学方法的问题,一直称为“教授法”。陶行知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来些知识,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陶行知这个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基于杜威的教学观点而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带普遍性的同题,作为教学规律和科学概念“教学法”比“教授法”更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实质,所以为教育界所接受,此后,均将教授法改称期“教学法”。此外,这时一些学校还开展对各科教学法的研究。1927年各省市有专设实施小学者,明确规定其任务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实验都比较零碎,成果不大。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925年8月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随之职教社又提出“试验农村改进计划”。目的是:“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会革新之基。”在列举的2i项事业中,第一是“研究改良农事,推行试验有效之农作方法”。第二“研究增进工艺效能”。第三“推行义务教育,凡学今儿童,不论男女设法使之就学”。第四“对年长失学者,施以平民教育”等[2]。并于1926年7月以沪宁线上昆山的徐公桥为第一试办区域。办法是在徐公桥成立乡村改进会,下分总务、建设、农艺、教育、卫生、娱乐、宣传7部,试验期6年。1928年开始试验,主要工作为:建立农艺试验场,设立农具农产品陈列室,散发改良种子,组织信用合作社,借低利贷给农民,建立公共诊疗所等;教育方面,建立4所公立小学,2所私立小学,2个流动教室,开办夜校(教材用《农民千字课》,加授农民常识、公民常识、乡村信条),以及建立阅书室,立格言牌,举行露天识字、讲演等。于1934年试验完毕交地方办理。此外,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在镇江黄墟、吴县善人桥、沪郊等地办理过农村改进实验区。为了培养从事农村改造工作的人材,职教社在徐公桥办了讲习所。1933年秋在沪西清河泾创办农村服务专修科,在浙江余姚县诸家桥办了“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中华职业教育社想通过农村改进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当然是改良主义的幻想。不过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区把发展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采取“富政教合一”的方针,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二)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3]。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陶行知在1927年

Ⅲ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多少万人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幼儿园教职工419.29万人,比上年版增加37.50万人,增长9.82%;专任教权师243.21万人,比上年增加20.01万人,增长8.9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9.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此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406.63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42.18万人、在初中就读364.45万人。

Ⅳ 上海有哪些大学

1、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经从建校之初的一所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法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为国家、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2、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3、复旦大学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4、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5、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

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Ⅳ 上海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上海的二本院校有:

1、上海中医药大学:简称“上中医”,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是首批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之一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秘书处所在地。

2、上海师范大学:简称“上海师大”,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111计划、国家千人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3、上海金融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一般指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简称“立信”。上海市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

4、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高等学府。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5、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Ⅵ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负责拟订教委工作的季度、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年度工作总结;
综合协调教委机关重要政务、事务;
负责文件运转和管理;
负责教委重要会务、接待的组织安排;
负责信息管理、简报编辑、文秘、文书档案、机要、人大代表书面意见与政协提案的办理;
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和“上海教育”网站管理;
负责督查、催办工作;
负责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负责教育系统社会团体审核工作;
负责机关资产管理、安全保卫及有关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制定本市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拟定并协调各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招生指导计划;
统筹协调高、中等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及设点布局工作;
负责审核或审批市属各类高校、中专校的设置、撤销、变更工作;
审批社会力量办学;
负责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
负责审核市属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市属学校基建投资计划;
编制各类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指导各区、县学校校舍的建设、管理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人事工作;制定本市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协调人事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负责人事调配、工资福利、编制管理、劳动力管理;
指导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负责学校师资队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建设和评优奖励工作;
负责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
协助市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改革工作;
负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编制、工资福利管理工作;
协调和指导本系统人才交流及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拟定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政策;编制教育经费预、决算和教育费附加使用计划;
统计和监测教育经费投入和执行情况;统筹管理市财政下达的教育事业费、教育基建投资和教育费附加;制定学校公用经费定额,协助制定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的情况;
负责市属学校、单位的财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并监督资本运营;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财务管理;管理国外教育援助、国内赞助和教育贷款;负责机关财务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基础教育工作;
制定本市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问题;
指导学前教育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指导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图书及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工作;
审定和归口管理基础教育的各类竞赛、向中小学生发行的各类教材、参考书籍和电子读物;
制定基础教育基本教学文件及评估标准;
制定和指导基础教育入学、升学、考试、学籍管理等有关政策;
统筹协调中小学生的社区教育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成人教育工作;统筹管理各类成人培训,指导扫盲工作;
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协调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专业目录,负责课程教材建设;指导图书、仪器、实训基地建设;
制定教学指导文件和教学评估标准
;制定、指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入学、升学、考试等有关政策,参与协调毕业生调配与就业指导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社区教育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制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协调解决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管理各类非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指导扫盲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企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工作。 综合管理市属各类高校,指导、协调中央部委在沪高校工作;
制定本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和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负责审批高校专业设置,指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及图书馆建设;协调“211工程”建设工作;
承担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和硕士点的设置工作。 负责本市高校学生的学籍、学历管理、奖惩、助学金和贷学金工作;
负责高校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
研究高校招生改革、参与招生工作;
负责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工作;
统筹协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学生卫生保健、艺术教育和科普工作;
指导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民防教育、学生军训和红十字会工作;
指导市级学生艺术团体,协调各类学校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艺术交流和科普活动;
监督学校饮食卫生。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负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系统港、澳、台事务;管理教育系统出国留学、进修、考察及援外工作;指导学校对外籍专家、教师和境外来沪留学、进修考察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和外事活动的接待工作;受理审核境外人员或机构合作办学;负责境外捐赠审核及办理有关免税申请;负责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审核和管理出国留学人员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负责指导学校后勤管理,负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拟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和办法,监督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管理学校和直属单位的治安保卫和系统的综合治理与安全防范工作;
协助制定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标准并组织实施
;协助处理学校突发事件;
协助管理学校和直属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指导校园绿化、防汛、防台、防火和环境卫生工作。 负责拟订上海教育立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起草本市教育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
组织协调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承办及组织承办市教委主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案件的应诉、代理工作;
负责委机关涉及法律问题的指导和协调;负责教育系统普法工作。 负责本市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培训工作;
指导文字规范化建设。 指导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制定内部审计有关制度;
培训教育系统专兼职审计人员;
负责对市属学校、单位进行审计工作。 综合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
制订有关加强德育工作的规划和政策,负责德育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调研和实践;
指导学校“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负责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协调社会各方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综合治理,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工作。

Ⅶ 2017年上海本科普通批次投档线是多少

据报道,7月源19日晚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次各院校专业组投档分数线,2017年共有505所在沪招生高校总计990个院校专业组参加本科普通批次招生,招生高校的数量超过了往年。

专家提醒称,按照今年的招生工作日程安排,今天起至22日为高校录取阶段,考生可于7月22日22:00登录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本科普通批次录取结果。

Ⅷ 2017年上海教育机构排名第一名!

上海排名第一

Ⅸ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

教育部2017年工作来要点:
第自14条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
第26条提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2017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
第28条提出: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统一城乡义务教育资助政策,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阅读全文

与2017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