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读法共分五级,其中第一级的自然拼读如下:
A a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上下唇开与半开之间,形成半微笑状,嘴唇绷紧。这是一个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B b 要发准确这个音,保持上下唇紧贴,完全阻止气流,声带要振动。
C c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D d 要准确发这个音,舌尖贴住上齿龈,声带振动发音。
E e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绷紧,向外伸展呈一个半微笑状,上下唇介于半合半开之间。
F f 发这个音时,上齿紧紧贴住下唇,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
G g 这个音的发音方法和c一样,只是声带振动发声。
H h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触,气流从喉咙流出,但声带不振动。
I i 要发这个音,稍微降低下巴,放松嘴唇,呈半合状。
J j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中部贴住硬腭,完全阻止气流,然后突然释放气流,声带振动发声。
K k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L l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向上卷曲,把舌尖紧紧贴住你的上齿龈,声带振动发声。
M m 要发好这个音,闭上双唇,然后声带振动发出m的声音,气流从鼻腔流出。
N n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贴住硬腭,并且停在那里,声带振动发声,气流从鼻腔流出。
O o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开,保持放松。
P p 要准确地发这个音,上下唇紧紧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气流,然后双唇发出砰的一声,并张开,声带不振动。
qu 发kw的音,注意,这是一个不送气音。
R r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后缩,不要把舌头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圆形,并向外突出,声带振动发声。
S s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中部贴住硬腭,然后慢慢地释放气流,但不要停止气流,也不要振动声带发声。
T t 发这个音的时候,舌尖贴住硬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发声。
U u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嘴巴稍稍张开,上下唇介于半开和开之间。
V v 要发好这个音,发音方法和f一样,但声带要振动。
W w 要发好这个音,放松舌头,嘴唇呈圆形,稍微抵住牙齿并向后缩,然后声带振动发声。
X x 发音为ks。
Y y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变平,与硬腭齐平,但不要让舌头接触硬腭,嘴唇做一个大的微笑状,舌头向前伸,声带振动发声。
Z z 发音方法和s一样,但声带要振动。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Ⅱ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两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品德发展的组合期和重组期,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门学科中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该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英语教师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国情都比较了解,可以结合我国实际,针对班级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性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体验,学会用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的能力,从而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任务。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1.在英语学习的目的上渗透德育
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却是很茫然:多数学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学校课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学;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有的是喜欢听英语歌曲,看美剧,从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为了今后出国留学;有的是为了今后与外国人做生意时交流的方便等。
这时作为英语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时又学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时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呢?”学生课后查询了资料后发现: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英语是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全球有75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此时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终使我们的母语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德育渗透得以成功地进行,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这些素材就蕴含着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课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奋斗经历,有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少年时的故事,女护士南丁格尔的优秀事迹。这些课文都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强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鲜明特点是文化教学,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户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如教材中介绍了—些中西方传统节日,这时我们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帮助学生追寻这些节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蕴,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中国的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3.以生活为基础,将德育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
新教材中的多数内容都来自生活,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环保问题、安全教育问题、慈善事业问题、志愿服务等,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课本中介绍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饮食习俗其实是一种文化。
饮食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问题,它还富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礼仪。中国人热情好客,经常请亲朋好友吃饭以增进关系的亲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饭,也是各付各的账。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礼仪文化,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又如,学生在学习有关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教师在指导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还可适时布置收集英语习语、谚语的拓展作业。英语习语、谚语是西方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积累英语习语、谚语,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谚语的背后都包含着有趣的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有的习语来自《圣经》或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等;人们在得到经验教诲的同时,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艺术享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内涵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授人以渔可解—生之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求,课内、课外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例如,本人在带领学生做“英语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搜集生活中的10条英浯广告语、商店名称、双关语、菜单上的英文、进口家用电器说明书上的文字、原版电影上的语句等,再分小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积极热情,既积累了许多英语词汇,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们的活教材。
总之,英语教师如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激发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Ⅲ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昌市公坡中学刘庆苗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试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英语课堂的德育功能。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熏陶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这才是德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注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单词,教师自己首先要板书认真美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它不像其他的科目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貌、互相关心等好品质。如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Nice to see you again, boys and girls等)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老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如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 Your answer is right. Thank you. Sorry, I didn’t notice it. Time is up. Goodbye boys and girls!see you tomorrow! 课外老师也要以身作侧多用这些礼貌用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不断地练习.如:Hi, Jerry, nice to see you again.Thank you for your help. Excuse me,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Everyday English 这一环节。也就是让大家轮流给同学们读英语习语或谚语,或者他们喜欢的篇章、句子(用英语)。此做法的好处有很多,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德育教育。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值得注意。一句简单的Thank you.excellent, Good / Well 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外国风俗习惯的时候,教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风俗习惯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比如,如果被人当面赞美You are a pretty girl!、或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时,西方式的回答一般都是:Thank you.西式的回答直截了当,而中式的回答因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体现出谦虚谨慎的语气。同时,教师还应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英语课的实用性,以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引出我国的各地名胜古迹,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开阔眼界。 又如在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的阅读材料。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中讲到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先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008年的奥运会,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学习运动健儿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无国界,世界大同的理念.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外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当然,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Ⅳ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学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作风,顽强意志等道德品质修养。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呢?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以及所观所感,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各种情况和农业技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增长劳动意识,珍惜劳动成果,为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My Teacher》一文让学生学习本文主人翁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和她的老师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认真理解,培养学生助残为乐的思想品德,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虚伪性和金钱至上的丑恶性,教育学生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金钱的奴隶。《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献身科学事业,热爱和平,以及他们从事科学事业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毅力和献身精神,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寓德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困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讲授SB I Unit 10 sports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结合我国申奥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Ⅳ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育之中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根据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本人结合多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运用教材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有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等知识。特别是包括了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在教学“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礼貌用语时,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要求学生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讲授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组织模拟情景学习活动渗透德育教学
我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一些模拟情景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我设计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设计了天气预报发布会的情景;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时,设计了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通过这些模拟情景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三、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
四、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
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为人师表的风范,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Ⅵ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提起学校的德育教育,很多人认为这是辅导员的事情,似乎与其他任课老师关系不大。实际上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关键看是否能抓住有利的时机,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更深和更难的目标。
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传统的英语教育割裂了英语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无法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才的目标。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应该如何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在我八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1、结合最常用的英语礼貌用语,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从最简单、最常用的口语入手。我校中级工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通常在课堂上会讲到一些最简单的英语口语。如讲到“Thank
you!”这一最常见的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时刻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2、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始终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计划的加以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年的母亲节,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了一次名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活动课,并请家长来参加。本次活动课的目的是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基础上让学生敢于大声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众所周知,中国人在表达感情的时候非常含蓄甚至是羞于表达,就算是母子之间也很难说出“我爱你!”这类字眼,借这次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的表达他平时想说却不敢或不好意思对自己妈妈说的话。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想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得到成年人的认同。不少学生家长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后也意识到作为父母有些时候也应该扮演孩子的朋友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而作为老师,这个时候我就会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及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去和对方沟通。
3、巧用课文经典语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印象比较深的是在高级工使用的实用英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中介绍到,在美国有一位老妇人(ROSE),年轻时一直梦想着要接受并完成大学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梦想一直未能实现。在他87岁高龄的时候终于有机会进入大学。老妇人像其他的年轻学生一样每天努力地学习,因为年事已高她甚至要花费比正常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通过各项考试顺利毕业,但是在他毕业后一个星期她却在睡梦中安详地死去。有将近2000名大学生参加了她的葬礼,在他的葬礼上很多人都回想起ROSE在一次聚会上的演讲。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ach and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Have no regrets. We elderly people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n’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afraid of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结束了这一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展开了一场热烈了谈论。有的学生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后悔,有的学生为自己一直都有梦想而感到骄傲,也有部分学生觉得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寓德于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要坚持几条原则:(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一些有下厂实习经验的技校学生来说,这种德育教育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教育效果才能收到成效。(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从提高学生的知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勤奋刻苦、积极向上、自觉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3)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用希望和激励等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们英语语言运用技能,也应注重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教育。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只有学习英语与提高思想素质有机的结合,学生们才能树立并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Ⅶ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教师在注意并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努力学习好英语.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度责任感.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动、高尚的情操能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以营造严谨的学习氛围与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二、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3Thisismy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谈论房间里物品的位置,学习材料涉及到物品摆放不整齐、平常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教育孩子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帮着做,自己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创造感染的氛围去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Day、Mothers′Day等节日系列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献上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2Isthisyourpencil?其教学内容是“寻找物主”.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寻找物品主人和失物招领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领会了与他人合作的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如果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学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如果采取专制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态度冷漠、攻击性强、自治能力差;如果采取放任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将易于使学生向无组织无纪律方向发展.可见,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以民主作风对待学生.同样的道理,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于他们口头上的道德教导的影响.
道德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课堂中,耳濡目染,将团结他人、谅解他人、乐意合作、乐意分享等作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相反,学生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相互抵触、充满敌意和排他性竞争的课堂气氛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将是自私、狭隘、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相互攻击等破坏性品质.
我们应当遵循英语学科的教育规律,擅于捕捉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思想品德教育.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Ⅷ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内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容插德育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Ⅸ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适时地、自然复地、在潜移制默化中为小学生创建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可利用课堂对话的形式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Ⅹ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一个主要科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义务注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将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善于开发英语课本中的德育资源
教师若要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就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找到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将德育落实到英语的日常教学中。比如,学习animal(动物)这一单元,会有很多描述动物的词汇,诸如cute(可爱的),lazy(懒惰的),scary(可怕的)等等。教师组织学生就动物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动物以及喜欢的原因,在讨论过后,教师适时提出动物和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引导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生存。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德育思想。
二、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的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潜藏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契机,教师如果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契机,进行恰当地引导,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渗透。
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应该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思考,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比如,如果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表演,就可以用“英语才艺表演”这种形式。在表演中既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找到自信与学习的乐趣,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都能够增强。学生们通过各种活动,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受到了品德养成教育,而且,在收听歌曲、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学会的积极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品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三、善于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以外设计一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外竞赛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这时如果能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肯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在平时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多项活动。此外,我还会经常播放一些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从视听角度感受英文,感受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生活的激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应当遵循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及时捕捉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落实好德育教育。
本人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