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11 00:23:27

1.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结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化学课堂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会使化学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智育和德育双赢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言语表达、仪表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每一堂课老师教师用自己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的场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二、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实的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无穷变化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阐明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物质永恒不变的规律。通过硫酸的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总之,只要细心地去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三、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材中,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文明和科学技术是有卓越贡献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古代发明之一,我国的造纸工业很发达时,欧洲还在用羊皮作书写材料。黑火药的发明和运用,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充实了化学理论。此外,1965年我国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四、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目前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学习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化学教材中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例如: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一位织布工人,母亲生了6个小孩,有3个因贫穷而夭折。道尔顿读完小学就因贫穷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完农活空隙还坚持自学,后来在教学中担任助理教师。工作之余发愤读书。在学校的12年,他读的书比他以后50年的还多,也为他后来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惰性的情况,有效的学习一下化学家们的奋斗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五、在化学教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气》、《水》、《燃料与热量》以及《化学与生活》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一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烧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对建筑物腐蚀,又如《化学与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实际是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难分解。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书的对比,让学生懂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使用布袋来代替塑料袋,不践踏小草等,做好带头和宣传作用,带动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共同关注环境问题。总之,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仔细地挖掘,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

2.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两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品德发展的组合期和重组期,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门学科中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该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英语教师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国情都比较了解,可以结合我国实际,针对班级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性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体验,学会用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的能力,从而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任务。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1.在英语学习的目的上渗透德育

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却是很茫然:多数学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学校课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学;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有的是喜欢听英语歌曲,看美剧,从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为了今后出国留学;有的是为了今后与外国人做生意时交流的方便等。

这时作为英语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时又学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时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呢?”学生课后查询了资料后发现: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英语是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全球有75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此时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终使我们的母语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德育渗透得以成功地进行,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这些素材就蕴含着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课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奋斗经历,有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少年时的故事,女护士南丁格尔的优秀事迹。这些课文都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强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鲜明特点是文化教学,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户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如教材中介绍了—些中西方传统节日,这时我们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帮助学生追寻这些节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蕴,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中国的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3.以生活为基础,将德育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

新教材中的多数内容都来自生活,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环保问题、安全教育问题、慈善事业问题、志愿服务等,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课本中介绍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饮食习俗其实是一种文化。

饮食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问题,它还富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礼仪。中国人热情好客,经常请亲朋好友吃饭以增进关系的亲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饭,也是各付各的账。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礼仪文化,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又如,学生在学习有关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教师在指导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还可适时布置收集英语习语、谚语的拓展作业。英语习语、谚语是西方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积累英语习语、谚语,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谚语的背后都包含着有趣的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有的习语来自《圣经》或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等;人们在得到经验教诲的同时,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艺术享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内涵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授人以渔可解—生之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求,课内、课外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例如,本人在带领学生做“英语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搜集生活中的10条英浯广告语、商店名称、双关语、菜单上的英文、进口家用电器说明书上的文字、原版电影上的语句等,再分小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积极热情,既积累了许多英语词汇,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们的活教材。

总之,英语教师如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激发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而,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如:在复习“时、分、秒”的教学,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三、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或者抄掉的现象?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微杜渐,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信息。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

4.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发展情况,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出发回,参考自身的教学答经验,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5-01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必然趋势,这样能更好实现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和外在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1.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部分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比较大,相关的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学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构建热烈的课堂

5.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觉得由于在化学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那么在这种过程中就应该加强一些德育的教育。这样不可以随意的在生活中利用这种知识来做一些不良的勾当。

6.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昌市公坡中学刘庆苗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试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英语课堂的德育功能。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熏陶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这才是德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注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单词,教师自己首先要板书认真美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它不像其他的科目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貌、互相关心等好品质。如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Nice to see you again, boys and girls等)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老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如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 Your answer is right. Thank you. Sorry, I didn’t notice it. Time is up. Goodbye boys and girls!see you tomorrow! 课外老师也要以身作侧多用这些礼貌用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不断地练习.如:Hi, Jerry, nice to see you again.Thank you for your help. Excuse me,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Everyday English 这一环节。也就是让大家轮流给同学们读英语习语或谚语,或者他们喜欢的篇章、句子(用英语)。此做法的好处有很多,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德育教育。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值得注意。一句简单的Thank you.excellent, Good / Well 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外国风俗习惯的时候,教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风俗习惯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比如,如果被人当面赞美You are a pretty girl!、或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时,西方式的回答一般都是:Thank you.西式的回答直截了当,而中式的回答因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体现出谦虚谨慎的语气。同时,教师还应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英语课的实用性,以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引出我国的各地名胜古迹,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开阔眼界。 又如在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的阅读材料。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中讲到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先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008年的奥运会,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学习运动健儿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无国界,世界大同的理念.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外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当然,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7.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一般包括新授课的导入,新授课、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布回置以及课堂反思等。答其中作为一堂课开始的导入非常的重要,导入的是否紧跟课堂内容,是否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直接的关联。有句俗语说的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文导语,充分挖掘导语的德育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已然迈出了一大步。教师在设计高中语文导入的时候,要紧扣教材内容,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者情景,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学习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备课,挖掘教材中任何可以挖掘,同时还能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在没有导语时自己精心设计导语,丰富材料,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并不是简单的肤浅文字,而是文背后透析的作者真情实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用优美的文字诠释作者文章文字背后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表达。

阅读全文

与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