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2. 课题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版学习目标,进一步权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回态度与答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4.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ppt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版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权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5. 课堂教学设计表的过程结构设计怎么写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 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反映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客观上为我们的教学顺序安排提供了依据。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使知识体系完整、系统,使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更为直观,而且也能较容易地鉴别出重难点的内容,为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导入教学、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知识、辅导答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程序安排等将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中。
● 努力创设学生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发展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素质教育呼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种学习模式,特别是发现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过程。基于这种观点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实际操作、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练习作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活动因素,师生活动协调进行,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基本要素。
● 媒体设计
在完成教学媒体工作表的前提下,对媒体使用时机、使用次数的考虑设计,直观地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中。
6. 哪位好人能够提供一份详细的初中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范表)急用,谢谢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罗仕兰 单位(学校):兴宁市龙北中学 授课班级:初一(5)班
章节名称
《苏州园林》
学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生特征
1、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使用还不够熟悉。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2
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1.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2.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1)作比较: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2)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时间(分钟) 媒体来源
1
2
3
4
5
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文朗读和字词检查)
整体感知
把握结构
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体验与反思 ppt
ppt
ppt
ppt
ppt 引入新课
作者介绍
扫盲(新字词的学习)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巩固以上知识点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归纳总结,
复习巩固 边播放、边讲解
边播放、边讲解
播放—讨论—总结
播放—讨论—总结
边播放、边讲解 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有预习,扫除了学习的第一道障碍
学生能积极讨论、合作交流;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效果好。
学生能积极互动,思维活跃,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表述,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课的目标要求。
共计2课时
本课件所用资源均来自网络,经过本人加工,仅供学习之用。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特征 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 ③ 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 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 ④ 主 引资料
哪个点上 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 ⑤ 要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 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深 ⑥ 举例子
一幅完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 —享受 ⑦ 举例子
的图画② 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 ⑧ 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⑨ 要 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具体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速读法和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学教并重模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文朗读和字词检查)
四、整体感知
五、把握结构
六、合作探究
七、学以致用
八、体验与反思
形
成
性
检
测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1
2
3
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运用所学到的有关说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理解并运用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中考链接站
请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
2、文中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能概括池沼特点的一句是( )。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点是()。
3、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4、本文的语言准确而生动,试以文中的句子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
挑战自我——我来做导游(以导游的口吻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堆叠
池沼的布置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1、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并请你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
形
成
性
评
价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学生思维较活跃,能联系已有知识能力积累;但也有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
(3)学生基本能认真去做好知识巩固。
教
学
反
思
学生不喜欢传统的一味地讲授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喜欢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小故事、心理小测验、小实验等等;或者通过ppt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受;最后要加强老师的言语表达功夫。
通过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 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学生感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学生基本能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能初步写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