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指导完成一篇习作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激情导入,自由练说
1、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
生谈。(四至五个)
2、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老师给大家提两点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2)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板书:事情写清楚表达出感悟)
生自由练说。
二、交流分享,相机指导
1、小组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交流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好,开始吧。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
指名交流(在他发言时其他同学要用心听,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讲述中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有哪些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评价时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1、事件叙述的完整2、借鉴了课文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3、能从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通过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师也感受到这些“第一次”的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确了要求,开始动笔写吧。
板书:
难忘的第一次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通过评讲,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通过评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知道如何弥补,进而逐步改进。
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
一、总结习作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还记得本次的习作要求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事情写清楚,要写出感悟,)
2、总结感受
在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后,老师非常感动、也很高兴,从大家的文章中,我感到经过小学将近六年的学习同学们都积淀了自己的学养,并能用心感悟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集体欣赏
这篇作文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习作之一,想听么?用心听老师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一部分?觉得那个地方很好?同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评价,明确这篇习作将事情的的经过写的非常具体,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借鉴课文中表达感悟的方法,能结合具体事件把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2、出示片断,讨论修改
这是咱班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它记述了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习作的一个片断,(师读片段)你觉得这个片段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要求学生通过修改了解如何通过修改将过程记录清楚)
三、精益求精
1、明确修改的作用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叶圣陶先生,他为肖复兴详细修改的作文更是令我们记忆犹新。有人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谈)
师:“是的,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明确修改标准
那么针对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修改?
明确修改标准: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内容: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完整,将感悟写清楚。
3、表达: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小组合作修改
下面就依据这些标准,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向自己的组员求助。
4、展示修改的内容
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自己哪一处修改得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你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生交流
四、总结讲评
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下去后可以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将习作上传到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上,与更多的人分享。
Ⅱ 的作文怎么写》课堂教学实录
的机会干嘛不留给自己好好珍惜,干嘛非要拱手让给别人呢(事实上,回由于越来越多的答父母倾向于网上征名,而那些“起名专家”起出来的“好名字”又相当有限,因此网上起名的重名率是相当高的)?
一个好名字的标准只要寓意好、叫起来响亮顺口、写起来洒脱顺手就ok了,完全没必要将其复杂化、神秘化。每个宝宝有每个宝宝的成长轨迹,即便是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也绝不会因为同名同姓而拥有同样的人生。
亲爱的
新爸爸新妈妈们,如果你们真的爱你们的宝宝,那么就亲自为你们的宝宝起个名字吧!父母亲自起的名字一定会包含这世界上最多最多的爱意和最美最美的期待,别忘了,这可是你们为宝
Ⅲ 作文怎样选材课堂实录
上次作文课呢,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如何围绕作文中心进行选材。同学们,咱们来复习一下。围绕中心来选材,我们必须分三步走。
哪三歩啊?第一步是:确定中心。第二步是:广泛取材。第三步是仔细删选。 (板书)
诶,对,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围绕中心选材的3个步骤。可是,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实在找不着一个围绕中心的材料,我能不能编一个呢?大家伙儿说,能不能啊? 不能! 对,万万不行。老师呢,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同学写的材料,大家来看一下。 PPT(500元 一亿元,10块钱的)
我看到有同学笑了,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笑呢? 同学1 对,这说明这两则材料怎么样啊? (不真实)
太虚假了,这告诉我们作文选材一定要怎么样啊? 真实 (板书)一定要真实,否则就会闹大笑话。
所以说,要做到在写作是讲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咱们呀就必须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素材,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做文章,也就是要做到观察生活,关注细节 (板书) 才能保证作文材料的什么呀?真实。 对,真实。
好,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文的优秀片段。(PPT)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纠正读音 褪色 shai
同学们,读完过后,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怎么样? (好) 写得好,怎么个好法?互相讨论一下,待会儿老师抽人回答。
同学2:他用了很多比喻的修辞。
比喻的修辞,找一找,读一读。 比如说:春寒料峭,风依旧像小刀一样锋利。 还有吗? 那仔细的动作,让人觉得她手里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值得拥有的珍品。 (衣服比作珍品) 你还有发现其他修辞手法吗?
单调的声音在清冷的夜里诉说着她无言的爱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讲的真准确,请坐。)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同学3 她的背影俯下,抬起,俯下,抬起……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反复的手法,对不对? 对)
那么,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有运用其他手法吗? 我已经听到有同学在说了,
同学4 你来为大家说说。 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比如黯黯的灯光以及春寒料峭,风依旧像小刀一样锋利。 回答的很好,请坐。这些环境描写啊衬托出妈妈的什么啊?(辛苦)然后呢作者体会到了妈妈的 爱 这是环境衬托的作用。那你觉得这则材料还有其他写的好的地方吗? 还有细节描写。 妈妈用她那柔而有力的双手一下一下的搓洗着,领子、袖口、前襟……这个是什么细节的描写啊? 动作 好,还有吗? 她的背影俯下,抬起,俯下,抬起…… 很棒,请坐。
小作者呢,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细节。为了真实地再现妈妈洗衣服的情景,他抓住了动作这个细节,同时呢还应用了环境的衬托和修辞的手法来使得材料更真实,使情景呢更感人。如果没有小作者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对细节的认真刻画,是达不到令人感动的效果的。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细节。你们回忆一下,认真思考,以“那一刻,我很--”为题,选择材料,同桌俩互相交流,写下来,等会儿我们口头交流。 2分钟 (下去巡查)
好了,哪位同学来为大家口头分享一下。
同学5
我选择的是那一刻我很感动。奶奶一手提着菜篮子,并用另一只手倚靠着墙壁缓步上楼。她微微喘气,长满了老茧的手与粗糙的墙壁仅仅贴合,走上几步便要停下来休息。微风拂过她鬓角的银丝,细细地摩挲,却抚不平她额头上车辙般的沟壑。
说的真好,真棒。谁来评价一下。
同学6 这则材料写得很好,从对奶奶发丝的细致刻画、细微动作表达了奶奶买菜的辛苦。
好,请坐。她评价得怎么样? 好。 同学8写得怎么样? 好。 他们都表现的很好,咱们给他们点掌声。
由于时间问题,咱们就不一一展示大家的作品了。看到同学们能写得出如此真实感人的材料,老师很欣慰。同学们表现得很棒。只有通过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也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细节,咱们在写作时才能讲真话,抒真情。才能写出一篇真实感人的作文。
同学们,学完本课,大家对作文选择真实材料方面已经有所掌握,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认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
以《谢谢你》为题,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真实感人的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谢谢大家的积极配合,下课!
Ⅳ 写事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哪里有小学五年级
作文教学实录
六年级:烧不死的鱼 山东兖州实验小学 赵卫东
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1、 出示:小金鱼(你们喜欢吗?下课时候,谁表现好,就奖励给他)
2、 取出一只烧杯,灌满水,里面一只小金鱼。师问:你们猜猜看:要是放在火上烧,金鱼会不会被烧死?(学生猜不着)
3、 师演示过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清楚每个动作,并指生说清楚。
4、 分组实验,注意观察和记录。
5、 指生读记录。
6、 师:实验中,你们遇到了什么疑问吗?
a) 水烧开了,为什么小金鱼烧不死?
b) 火焰分为内焰和外焰,给小金鱼加热的是内焰……(教师说:你再想想)〔教师如果换一种引导,譬如:你就用另一种方法,实验一下,看看烧得死烧不死?〕
c) 看到小金鱼跳出来了(想过为什么吗?)刚才实验有趣吗?有收获吗?想和别人分享吗?告诉谁,告诉什么?你有什么打算?
7、 写作。
四年级:编歇后语故事 浙江奉化市居敬小学 陈洁男
课前谈话:
一、我们昨天见过面,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你们如夏天一样的灿烂笑脸。今天,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谢谢你,让我读读你的名字――随手拿起那孩子的课本;你说得真好,让我们握握手吧!)
我还听说,咱们班有许多小能人,会唱歌的有吗?
二、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1、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拓展课余生活,编歇后语故事
2、听《相声》(出示课件)。
3、把刚才听到了几个歇后语?大大方方写在黑板上
a) 水仙不开花――装蒜;
b) 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
c) 高山上打大锣――四方闻名;
d) 够撵鸭子――呱呱叫。
4、歇后语,是我们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前半截是谜面,后面是谜底。我们来合作:老鼠过街―― 泥菩萨过江―― 王婆卖瓜―― 八仙过海――
5、你还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歇后语?(牛棚里的口袋――草包;……)
6、出示一组歇后语:
e) 麻雀下鹅蛋――瞎吹;
f)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g) 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
h)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i) 百灵鸟遇到鹦鹉――会唱的碰到了会说的。
5、 讲故事:(新年到了,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地过节。黄鼠狼想,到母鸡家去,假装拜年,吃了老母鸡。到了那儿,黄鼠狼用甜美的声音……)知道讲的故事是哪个歇后语吗?(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6、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喜欢什么呢?
7、 师总结:之所以把简单的歇后语,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因为这个歇后语画面感很强,我读了以后,就感觉到一组画面,然后在编故事时候,就想着这些画面。你们也可以选择一个歇后语,用这样的方法,想像一下。
8、 检查:你选择的是哪一个歇后语?想像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说说看,为什么老鼠那么不受欢迎呢?(生说)要是加上老鼠平时干的坏事,编的故事听上去一定更有趣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9、 编歇后语故事。(建议:分组,可以下座位,和自己喜欢的搭档找一空地一起编;也可以单独编。)
10、 生分组编一编、演一演。
11、 指生演一演课本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夸西瓜不够,要是全班都一起卖,卖给老师,老师故意刁难,不肯接受,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教师可以恳求学生,排练角色时候,把自己也安排进去,这样,可以把握剧情的进展和人物的现场语言,而不必随意以局外人的身份干扰演戏〕
12、 再指(表演:割腹藏珍――要钱不要命)
13、 作业:班级举行“歇后语故事大赛”。
总结:我和大家一起编歇后语故事,也收益多多,谢谢大家。在此,也祝愿建湖实小四
(3)班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读读习作。
三年级:编童话故事 浙江宁波市钟公庙小学 石利波
Ⅳ 写作体验课怎么教
课型述略
“写作体验课”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并获得写作经验为主要特征的写作课。这类课往往要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写作活动,让学生焕发写作兴趣,生成写作内容,感受写作过程,体验写作
经历,感悟写作规律,获得写作经验和技能。这种“写作体验课”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
以获得写作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
写作体验课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与环境(生活世界、人、课堂情境)的互动建构,从而获得
写作经验。
“写作经验”是指“与主体关联了的”的知识、概念、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策略等。它具
有一种情境性、个体性、反思性的特征。
过去的写作教学习惯于传授所谓的“写作知识”
。这些写作知识往往是概念性的、去情境的、
公共性的,是较难直接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其实,写作能力很多时候表现为个
性化、情境性、反思性的“写作经验”
。让学生获得写作经验,是体验式写作的最主要目的。
2.
以写作体验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
写作体验课,顾名思义,以开展写作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写作体验活动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外在体验活动”
,即对写作对象直接观察或亲力亲为。比如写“春游”就亲自到春
天里游玩一番,写“参观”就亲自参观一次,写“游戏”就亲自游戏一番。目前流行的“活动
式作文”经常采用这种“搞活动”方式,在做中学。
第二种是“内在体验活动”
,主要是以回忆、想象、联想、玄想、头脑风暴等“想”的形式进
行,激活作者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比如写“亲情”就要调动起相关生活积累,唤起记忆
中亲人们的关爱故事及点点滴滴。
第三种是对写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和过程的体验。这些体验主要是靠范文鉴
赏、想象性还原、教师点拨、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
3.
教学过程体现为教师精心设计并作用于学生写作行为和认识的一系列活动
写作体验课从教学过程上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写作活动,达成教学目的的。这些活动有
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有的是帮学生发现和生成写作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感悟写的方
法和技巧。这些写作活动要有连贯性,前后衔接,环环相扣;这些活动要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
的各种问题和障碍;这些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这些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内心省察和反思;这
些活动不仅仅是外在的“做”
,还包括内在的“思”
,是“学思结合”
“行知一体”的学习行为。
语文教师要在写作体验活动设计上下工夫。将写作教学目标化为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促成学
生对写作经验的心理感知和操作技能,这是写作体验课的一个重要特征。
Ⅵ 谁有小学作文教学实录,与大家分享
一 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