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09 15:17:46

⑴ 如何坚持并做好民族团结教育从青少年做起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共同意志。?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兄弟民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各民族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共同性、一致性增多,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国对各族儿女一直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不论是在祖国强盛时期,还是暂时落后的时期,中华民族都是刻苦耐劳、自强不息、英勇奋斗、不畏强暴的民族,各族人民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爱国主义已深深地融入到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我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颁布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编写了本书。为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培养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尽绵薄之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要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思想上树立民族平等意识,打牢民族团结的根基,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妥善处理好涉及民族方面的各种现实问题。只有这样,在遇到涉及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时,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的煽动、蛊惑、唆使和利用,才能始终站稳立场,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使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内容、有形式、有考核。广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寒暑假和各种契机,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实践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各族青少年结对互助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四个认同”。
民族团结无小事,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事情抓起,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
做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懈地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才能真正实现 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具体做法
我校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生为纯回族的学校,从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显得重要,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让民族团结的思想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将来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因此,学校一直把民族团结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实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学校把民族政策、法规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已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之中。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宪法》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树立了全体教职工的各项工作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师生民族团结教育。

⒈利用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低年级学生以《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高年级学生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渗透民族基本常识。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语文、品德与生活、音体美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学生对各民族间的感情
2、扎实开展了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活动期间,学校曾多次组织召开了辖区内宗教界人士联谊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各清真寺的阿訇外还有居民代表、宗教人士代表及各寺管负责人,会上组织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了《团结村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并观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光碟。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辖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辖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3、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是我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亮点。
一是学校共开辟了30多堵德育墙,不同的墙面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如:有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民族基本常识等等主题,学校定期举办德育墙解说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此项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摩,并得到了区市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吴忠市级、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

二是利用手抄报、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电子屏、校园之声等宣传工具向学生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达到了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目的。学校还多次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民族常识基础知识竞赛活动,使得广大师生对民族基本常识更加了解,使全体师生共同树立了“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意识。
(三)加强服务,着力营造“亲情化、人文化”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团结是基础,进步是目的,服务是保障。我校服务区全部是来自南部山区贫困的回族移民,家长外出务工多,“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在“亲情化、人文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科任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形成一种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学校德育新模式,促进这些“留守学生”持续、积极、和谐地全面发展。例如:我校长期开通了亲亲热线,成立了留守之家,长期关心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学校还着力解决了留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到目前为止,属于“留守儿童”的一律免去所有费用,学校还会定期给他们发放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怀。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我还亲自申报了一项区级课题,已审批下来,现正在研究实施阶段。
几年来,学校非常重视走访慰问活动,凡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学校领导都会走访慰问不同民族的教师、辖区内的开学阿訇。对患重大疾病的教职工及家庭贫困学生进行慰问活动是学校民族工作的一项传统,通过走访增强了老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达到了学校与居民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目的。
三、今后的打算
(一)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宣传月活动,力争做到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办法,年年有新成效。
(二)继续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三)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墙报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四)结合学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力争年年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模范学校”
民族团结花永灿,校园和谐树常青。历史证明,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爱国爱民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长抓不懈,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我校必然会走出一条符合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姿。谢谢大家!

⑵ 如何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回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答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人才培养、社会和谐和教育成败一是认真抓好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的民族观直接影响着学生民族观的形成。二是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门要继续坚决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部署、抓指导、抓落实、抓督导检查做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工作,责任重大。教育系统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牢牢把握团结这个第一职责,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各族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牢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政治制度,认真落实好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这个关键,努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⑶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不仅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离不开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的强大,总是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并策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从事分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原则,积极开展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以增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⑷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1. 中华民族的由来

  2.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专

  4. 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5. 开展民族团结教属育的意义

  6. 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

⑸ 如何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

一、抓住文章的“魂”,细读品味,感受民族团结情 文章的“魂”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表现民族大团结的文章,而民族团结的“魂”往往蕴含在具体的事物或新奇的情节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地诵读,进而感受蕴含在文章中的道理和情感。比如课文《草原》,不仅描绘了蒙古草原美丽的风光,而且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蒙汉情深的美好情怀。文章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之美。在教学中可分三步进行: 首先,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场面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边读边想像画面:草原一碧千里风光秀美;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面;人们敬酒联欢的热闹。从而感受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情景美。 接着,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激发情思。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先是在充分读句子的基础上,品析“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所展现的生动画面,再想象由蒙族男女老少组成的“彩虹”是怎样的鲜亮与壮观,最后紧扣一个“飞”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彩虹”“飞”过来时的意境。同时用心去体会他们为什么跑得那么“飞”快,并通过反复朗读,把蒙古族人民急于见到汉族同胞的那份迫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最后,发掘动情点,领悟升华。课文中诸多描写最后都浓缩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上,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其中蕴涵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 二、把准文章的“脉”,环环相扣,触发民族团结情 所谓文章的“脉”就是文章的线索,是作者组织文章的一种思路。人教版第五册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整篇课文以一个“情”字为线索,统领全文,教学时可以作者的“自豪感与赞美”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如出示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课题相照应的句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自豪与赞美之情。顺势而导: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作者为何会产生自豪赞美之情呢?以此为主线引出课文重点内容进行文本阅读,如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写小学生活动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许多小动物?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这么写的目的是表现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那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同时突出小学生们读书认真入神,连小动物们都被吸引了,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最后一段的铜钟和凤尾竹影子,则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触发对民族小学的难忘和怀念之情。像这样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脉络读课文,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亲如一家,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紧密团结在五星红旗下,是那么的温暖和幸福,从而深深体会到学校的美丽和民族团结的氛围是多么的美好。 三、辐射文章的“身”,读写结合,融入民族团结情 语文教学提倡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说和写是倾吐、表达。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在教材留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进而披阅“全身”,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觉醒,自觉产生民族团结情怀。 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自读《詹天佑》一文,进行比较:詹天佑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扰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亲密无间。

⑹ 民族团结小学的教学特色

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回系。做到答了“三渗透”: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每个教学班都以少数民族命名,每班有班旗、班徽、班歌、班舞,更多的民族活动以班级展开;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有较强的意识,挖掘教材中民族教育素材,施以教育,期末时进行归类;渗透于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校在组织活动中渗透民族教育的元素,创设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
“三渗透”的民族团结教育已根植于学校的整体活动中,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绚丽的花朵。学校近几年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西城区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西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单位。

⑺ 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1、反对压迫。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回后就是中华民答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共同发展。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3、维护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7)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扩展阅读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⑻ 三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阅读全文

与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