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名单

发布时间:2021-01-07 14:54:34

① 内蒙古师范大学怎么样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也是国家及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自治区民族雕塑研究中心、专业艺术创作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是自治区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国八省区蒙古族体育人才、中国北方民族音乐人才、自治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亿余元。馆藏图书250万余册,电子图书170万余册。学校下设28个教学机构,2个合作办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2所附属学校。现有教职工2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3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1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43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2002年至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45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30人。

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1677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本专科生6593人,有各类研究生433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905人,各类留学生645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92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3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9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0个,其中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3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同时拥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自治区首批科普示范基地1个。

建校66年来,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5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50余个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聘请包括5位两院院士和4位学部委员在内的40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正按照“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理念转型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② 内蒙古医科大学怎么样

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343.2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20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70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5人。其中,本科生10643人、专科生2325人、研究生1473人、留学生89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中职生2173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和普通外科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蒙医脾胃病学;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有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国内仅有的2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乌兰、阿古拉,均是我校的研究生导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5人,硕士学位人员5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74.41%。有硕士生导师5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2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4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教坛新秀8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6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2016年5月更新)

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内蒙古师范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图书220余万册,电子图书1600GB,长年购置的电子文献数据达9种,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0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43%,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4人;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0人(次),享受政府津贴教师40人,荣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乌兰夫基金奖1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各类研究生37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2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专业硕士8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有科研机构6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8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77项,省部级课题224项,厅局级课题260项,横向课题74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560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647篇,出版学术专著 224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2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7项,申请专利14项,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60项。201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初审通过增列的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和审核通过增列的6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其中,我校心理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内蒙古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渐深化,经过沉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成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二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目前,学校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抓机遇、求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领导机构 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 陈中永

党委副书记 杨一江、斯日古楞、傅永春

纪委书记 傅永春

党委委员 王希明、亚新、云炜恒、云国宏、阿拉腾巴特尔、格日乐图、韩猛

行政领导
校长 杨一江

副 校 长 王希明、亚新、云炜恒、照日格图、郑福田、云国宏
巡 视 员 刘新华

校长助理 阿拉腾巴特尔

校本部: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95号;
盛乐校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7463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汉文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及教育科学版),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

教职工 现有教职工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5.7%。有硕士生导师28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6人。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全日制研究生1110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现有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共131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有48个科研机构,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学校现有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蒙古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旅游学院 法政学院 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美术学院 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雕塑艺术研究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传媒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田家炳教育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青年政治学院 人民武装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军事教研室 公共体育部 公共管理学院(筹) 鸿德学院 大学外语部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该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目前,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

盛乐校区(20张)编辑本段积累经验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步深化,经过积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人才强校,教学为主,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的办学理念和“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毕业生8万余人,遍布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各地,历届毕业生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等众多杰出人才。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编辑本段当前任务
当前,学校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抓机遇,求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编辑本段历任校长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任校领导一览表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任职时间 左智 男 汉 院长 1951.7---1953.9 副院长 1957.2---1959.6 副书记、院长 1959.6---1967.2 郭以青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1955.11---1956.12 郝绍尧 男 汉 副院长 1954.8---1959.12 戈瓦 男 蒙古 副院长 1954.8---1957.2 冀丕扬 男 汉 副院长 1954.8---1971 副院长 1978.11---1983 韩明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1957.2---1959.6 书记 1959.6---1961.3 特木尔巴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1957.7---1961.3 书记 1961.3---1964.6 副书记、副院长 1979.2---1982.6 纪之 男 汉 副院长 1959.5---1964.1 副书记 1962.2---1964.1 书记 1964.1---1971 王修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972.11---1973.8 书记、主任 1973.9---1981.12 王炜 男 汉 副主任 1973.12---1978.6 高源涵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973.1---1978.3 图和 男 蒙古 副书记、副主任 1973---1978.2 关方 男 满 副主任 1975.1---1977.12 林阳 男 汉 副院长 1978.11---1980.1 王建平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3.9 岳正仁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0.9 葛洪儒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3 土木尔 男 蒙古 副院长 1978.6---1979.3 赛西娅 女 蒙古 副院长 1979.1---1983.4 马振铎 男 蒙古 书记 1981.12---1983.3 沙驼 男 鄂温克 副书记、院长 1981.12---1983.4 书记 1983.4---1988.7 李向义 男 汉 副书记 1981.12---1983.3 刘献文 男 汉 副书记、副院长 1981.12---1982.6 窦伯菊 女 汉 副院长 1981.12---1983.4 副书记、校长 1983.4---1992.9 那音太 男 蒙古 副校长 1981.5---1991.3 新思 男 达斡尔 副校长 1982.6---1989.1 敖特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1983.4---1983.10 白音 男 蒙古 副校长 1983.9---1984.7 副书记 1984.7---1988.7 书记 1988.7---1990.8 赵维章 男 汉 副校长 1983.9---1992.1 梁仲仁 女 汉 副书记 1984.7---1991.4 韩永久 男 蒙古 副书记 1990.2---1990.8 书记 1990.8---1992.1 曹世明 男 汉 副校长 1991.4---1992.9 副书记、校长 1992.9---1998.5 杨效春 男 汉 副书记 1991.3---1995.8 副书记、校长 1998.5---2000.6 书记 2000.6---2001.12 德力格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1991.3---1995.8 呼格吉勒图 男 蒙古 书记 1992.1---2000.6 陈山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2.1---1995.8 乌汉格日勒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2.1---1995.8 副书记 1995.8---2000.6 申建中 男 汉 副校长 1992.9---1995.8 范勇 男 汉 副书记 1995.8---1995.11 能乃扎布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5.8---1999.9 陈中永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5.8---2000.6 副书记、校长 2000.6---2006.4 初志壮 男 汉 副校长 1995.8---2006.4 刘丽华 女 汉 副书记 1997.3---2000.6 刘新华 男 汉 副校长 1997.3--- 亚新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9.8--- 王占荣 男 汉 副书记 2000.6---2001.12 书记 2001.12---2006-4 特木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2000.6---2004 王希明 男 汉 副校长 2000.6--- 石忠文 男 汉 纪检委书记 2000.6---2005

斯日古楞男 蒙古 党委副书记 2004.3--- 照日格图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4.3--- 郑福田 男 汉 副校长 2004.3--- 赵丽娟 女 汉 纪检委书记 2005.4--- 陈中永 男 蒙古 书记 2006.4--- 杨一江 男 汉 校长 2006.4--- 云炜恒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6.4--- 傅永春 男 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7.5--- 云国宏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7.5---编辑本段鸿德学院
学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区内机场路北侧,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紧邻新建火车东站,是距离呼市政府、内蒙政府大楼最近的高等学府。学院自主拥有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地及休闲场所;建有多个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舞蹈室、钢琴室等;开辟多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50多万册图书;现有教师298人,其中正教授占8%,副教授占30%,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各国的外籍教师14名。学院现有办学条件能同时满足4500名在校生的各种教学与生活需求。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秉承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化传统,依托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 2008年之前鸿德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08年成为了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首次列入学院招生计划的有英语、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工程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6个本科专业,共14个专业培养方向。学院在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推荐及毕业派遣等方面,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新生入学即可依据国发[2007]13号文件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金贷款等高校助学政策。 学院将充分利用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高等教育优势,坚持以质量打品牌,以特色谋求发展,努力将学院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的一流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新型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编辑本段师资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校园文化教职工总数为294人,其中外聘教师109人、专职教师111人、行政后勤保卫人员55人、外籍教师19人。2009年度学院拟定教师招聘计划48人,截止2009年年末,专职教师人数将曾到159人。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近几年从各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经过学院的严格审定和考核,进行聘用。教师们在经历了专科段和本科段的教学实践,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学院广泛认可和学生的称赞,为我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内蒙古自治区民办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教师们除了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外,非师范类教师正在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定期举办的教育学、心理学考试,为早日获取大学教师资格证而努力。

④ 内蒙古财经大学怎么样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1960-09-01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注册成立的,注册地址位于内北二环185号。
内蒙容古财经大学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21500004600297019,企业法人杜金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经营范围是:培养高等学历财经人才

⑤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院分两个校区,旧校区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新校区位于赤峰市新城区,新校区已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建有教学大楼、综合实习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图书馆、学生餐厅、足球场等设施。
学院具备能够满足汽车、交通土建、计算机等方面十几个专业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习实训室、实验室42个,国家乙级公路实验厂一个。同时还具有先进的计算机教学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多媒体语音室,并通过主控室宽带接入Internet网,成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装备现代远程设施的院校。
学院新校园坐落在赤峰市新城王府大街2号,占地面积656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汽车、计算机、公路等专业图书总量达35万余册(其中专业图书超过70%),教学用计算机总量达到1000余台;拥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拥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中心,现已与北方交通大学联网投入使用,汽车、公路、计算机等专业实习室和基础实验室40余个,其中公路实验室达到国家二级实验室标准。经过评估学院总固定资产近5亿元。 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45人,讲师87人,“双师型”教师176人。还有一级实习指导教师22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交通部教学名师1人,教师中有多人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分层次、分重点的教学方式方式培养教师,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采取高校进修、企业锻炼、技术服务、立项科研等多种形式的培养培训方式,建设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能够吃苦耐劳的师资队伍。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均已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学院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参加学院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学院广泛开拓就业渠道,与百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这些单位包括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天津津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修理厂、内蒙古公路局等,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广东等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实施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把学生培养成为既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⑥ 有谁知道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吗

学院前身内蒙古工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9月,原名扎兰屯工业学校。1953年7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专工业部批准属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学校 ",1956年8月由扎兰屯迁到呼和浩特现址至今,是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第一所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2006年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将成立于1956年的原内蒙古水利学校整体并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使学院的办学空间和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建校56年来,共培养出27000多名毕业生。

⑦ 内蒙古大学怎么样啊

内蒙古大学,简称内大,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英国《简明版大不列颠网络全书》所列权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1997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教育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中国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有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学科的中国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

⑧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升本

想去内师大英语教育专业,是高职高专的,这专业能升本;在专科毕业那一年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录取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再上二年本科,毕业本科为第一学历,与普通本科待遇一样。

⑨ 内蒙古中医学院有成人考试领取毕业证的吗

可以的!
内蒙古中医学院前身是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西医院校中设置中医学专业较早的系部之一。2004年9月经上级批准更名为“中蒙医学院”;2006年12月中医和蒙医分为2个学院,成立了“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建院(系)以来,一直以中医本科教育为主,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及成人教育,是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唯一的教学基地。50多年来,已为省内外培养出中医药高级人才近3000余名,多数已成为各级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学院目前设中医基础学、中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3个系,设置中医学、针灸推拿学2个本科专业及中西医结合、中医养生康复2个本科专业方向;中医学专业于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7个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1所附属中蒙医院,17所临床实习医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千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目前学院有在编教职工76名,其中专业教师64人,教辅人员8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工勤人员1名。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0人(教授人24,副教授16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6人,实验人员8人,兼职博导2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16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4人;2名教授被授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教授被评为自治区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有10几名教师在各级中医药学会任职,2名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中医学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中医诊断学”于2007年被评为“自 治区精品课程”,2008年中蒙医临床模拟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内科学于2010年“自治区精品课程”,针灸推拿学于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1年,一名校级教学名师,一名校级优秀主讲教师,一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校级精品课程。
我院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与效果,以科研促进教学,勇于实践与创新,现有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9项,科研经费已达到236.4万元。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不少学子在中医学界已具有较大影响力。
近10年我院应届毕业生每年的考研录取率均在30%左右,居全校第一;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80%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我院与国内各中医药院校及部分西医院校开展广泛交流,建立了经常性的往来和联络,借鉴各校办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使中医学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卫生保健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⑩ 2012 年内蒙古教育系列评高级的要求什么

第六条 教师资格要求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七条 学历、资历要求
(一)申报教授(研究员)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5年。
(二)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 满5年。
(三)本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学位),是指国民教育序列中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不同的,须参加申报学科1年以上进修并取得结业证书(思政系列除外)。
第八条 考核要求
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能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九条 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外语水平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称外语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 (内人发(2007)60号)规定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 61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 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 破格条件要求
(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等条件的限制,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1.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自治区引进的“草原英才”工程人选;
5.“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6.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获得者或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9.经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的自治区支柱产业急需的人才以及特殊行业、有特殊贡献的特殊人才。
(二)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后具备符合要求的学历,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的限制,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1.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2.科技成果省部级二等奖获得者;
3.自治区“高等学校1 11人才工程力一、二层次人选;
4.优秀教学成果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三)破格评审业绩成果参照正常晋升条件,已用于破格的条件不能作为评审条件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 转系列要求
(一)高校内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不同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之间,从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晋升另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先转后评。由于工作变动,已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转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可根据本人实际,直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拟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须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后,在高校教师岗位工作满2年,方可转评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其业绩成果以高校教师岗位工作的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论文、研究成果仅作参考。
(二)转系列满1年后,具备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资历等相应要求,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第十三条 引进人才要求
经认定从国(境)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后在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根据其资历和实际水平,可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四条 调入人员要求
由党政机关调入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三年之内第一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可不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限制,可以根据本人的学历和业绩成果等条件,比照同类人员申报副高级以下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后按正常程序、条件申报。
第十五条 博士后人员要求
出站博士后人员,经学校考核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并符合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可以直接申报副教授资格。
第十六条 返聘人员要求
被返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退休人员,可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但不兑现相关待遇。
第十七条 兼职人员要求
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不低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经学校同意参加培训进修或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任现职期间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规定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八条 延迟申报人员要求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本评审条件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
(一)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廷迟2年申报.
(二)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三)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3-5年申报。
(四)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未定等次者,延迟1年申报。

第三章 业绩成果条件
第十九条 本科院校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1)
第二十条 高职高专院校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2)
第二十一条 艺术类学科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3)
第二十二条 体育类学科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4)
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5)
第二十四条 高级实验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6)
第二十五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员、副研究员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7)
第二十六条 业绩成果补充说明
(一)本评审条件中的业绩,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
(二)本评审条件要求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完成并发表在具有“CN"、“ISSN"刊号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专著或教材必须是有“ISBN力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上收录的论文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
(三)按要求提交的论文,须有三分之一以上在非本单位主办的期刊上发表。同一原创作品多次获奖,以最高奖项只计1次。
(四)本条件所称核心学术期刊指收录在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中所列核心期刊。
(五)经全国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立项并审定的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六)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包括:国家特色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精品课、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验示范中心、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七)本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等级等凡冠以“以上’’者,均含本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二等奖以上奖励含二等奖,等等。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的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不低于本条件的评审条件,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审核后方可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试行。之前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阅读全文

与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名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