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大班教育教学及各类活动

大班教育教学及各类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05 08:31:29

Ⅰ 分类活动的形式有哪些幼儿小中大班的分类活动的教学要求

1.小班分类教学活动

小班的分类活动应引导幼儿按一个标记求同、按几个标记求同,在认识颜色、大小和形状标记的基础上,学习按颜色、大小和形状分粪。教师在最初的活动中可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玩一玩拿到的玩具材料,说一说拿到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把它送到插有相应标记的篮子中,这样将求同活动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愿意和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活动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分类的材料,如选取颜色不同但大小、形状、质地等均相同的图形片,让幼儿观察、区分图形片的异同,学习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片放在一起。接下来的活动设计,仍是按颜色分类,但所选物品除颜色不同外,物品的材料也不相同,有图形片、积木等,要求幼儿排除物体材料的干扰,将不同材料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且在摆放时,要求幼儿边送边说:“红积木,送你回红标记的家。”以后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

在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形状标记时,教师要先出示颜色或形状标记,告诉幼儿这是一张卡片,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涂着什么颜色或卡片是什么形状,接着告诉幼儿:“这张卡片涂着红颜色,我们就叫它红标记,它插在这个盒子上,就告诉我们,这里住着红玩具。”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按标记摆放相应的玩具。当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检查,在插红标记的盒子里,都住着什么颜色的玩具。

而认识和使用大小标记,一般安排在认识颜色、形状标记后进行,这是因为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是幼儿能直接感知到的,用色块和图形的轮廓线作为标记来表示某物品也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物体的大小需要经过比较才能确定,同时大与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所以作为大小的标记不能用物体的某一特征来表示,而霈采用某种象征性的形象作为标记,这样易于幼儿从形象上感知和理解大小标记的含义。如以手和脚的分开与并拢来区分大小,手脚分开站着表示大,而手脚并拢则表示小。

另外,在幼儿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时,教师选取的物品应是幼儿熟悉的,也是幼儿在生活中使用过的,这样幼儿才能说出每种物品有什么作用,哪些物品可归放在一起。同时,教师可先出示有关物品,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再请幼儿想一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它们能放在一起?让幼儿学习将不同用途的物品(如吃的、穿的、玩的)分别归类。

分类教学活动对小班上、下学期的幼儿应有所区别。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又刚入幼儿园,独立操作能力还较弱,所以最初的活动建议以集体的游戏活动为主,以后逐步采用分组活动形式进行。而且刚开始分组活动的内容不要太多(以三组左右为宜),这样便于幼儿选择和交换活动。

小班下学期分类活动的内容与上学期的内容是相衔接的,但教师在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要求幼儿根据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要较以前复杂。例如,在上学期的分类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标记将图形片或物品分类,或先分类再选择相应的标记表示分类结果;下学期教师则可以要求幼儿学习自己制作标记表示分类结果。同时,教师也可将分类活动的设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要求幼儿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类,如在按数量将物品归类时,要突出强调:“几只××和几只X×一样多,它们应放在一起”,这样运用语言帮助幼儿感知相等的数量,逐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同时可让幼儿在学习给物体集合按照其数量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逐步地将数的实际意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

Ⅱ 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总结

在忙忙碌碌的教学中,一个学期也接近尾声了,回顾到我们幼儿园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忧,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但我热爱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对每一件事情都认真负责。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保教工作上,我力求从每件小事做起,耐心细致,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从班里的常规抓起,把教学环节之间的连贯模式化,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我学习了《赛格幼儿园员工手册》,并严格按照《手册》来要求自己。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的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吸取教学经验。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上我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与兴趣,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与欢乐。 二、在教学工作上,本学期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学期初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了:田字格本、数学练习本、拼音本,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开展了 “ 学习星 ” 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幼儿说话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讲故事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幼儿对做算术题的兴趣也更浓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对幼儿做了各种训练。如:遵守时间的训练:训练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独立性的训练: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规则意识的训练:要求幼儿听上课铃声准备上课,听下课铃声再去小便、喝水、自由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中,也反复强调严格遵守行为规则,课堂规则。这些训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这些孩子到了小学一定是最棒的孩子。 三、在家长工作方面,本学期我们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及时会面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如发现幼儿有不好的行为或家长对幼儿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及时与家长进行更细致的交流,最终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我们发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丰富多样的家园活动,如: “ 亲子活动 ”、“ 六一活动 ”、“ 毕业典礼 ”等,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总之,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扬长避短,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力争更上一层楼。 这学期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三个教学视主题活动,《我从那里来》《叶子》和《再见了,幼儿园》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真正做到玩中学,做中明。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他们能顺利的进入小学吗?下面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总结:语言常识:在《我从那里来》的教学主题中让幼儿明白了自己是从那里来的,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辛苦,知道了怎么孝敬父母。经过这主题的学习家长都觉得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 感到很是欣慰;在《叶子》的教学视听中,让幼儿寻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叶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的叶子,并自我探索叶子的用途线及所隐藏的奥秘,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小常识,还丰富了幼儿的视眼,懂得热爱大自然。《再见了,幼儿园!》这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围绕幼儿园展开,在幼儿园的三年里的变化,孩子们的感觉,老师的感觉,离别时的心情都能展开很多很多的活动,在这里主要是回忆过去,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是就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艺术:教孩子唱歌的同时,增强了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认识了音符,和音符做游戏做朋友,还了解音乐可给人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意境及收获,促进了孩子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在“六一”的时候我们班准备的节目是歌舞《我开火车游祖国》,毕业典礼的时候是音乐剧《白雪公主历险记》,这些节目孩子们都演得津津有味,看得人也合不拢嘴,真开心,这都和我们班良好的音乐底子分不开的:绘画方面本班幼儿进步非常快,特别是构图及色彩搭配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大赛的时候,得奖的幼儿非常多,这和我们平时的美术课也是分不开的。 数学: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老师精心的准备及授课当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全班的幼儿都掌握了物体的二次分类,10以内的加减,认识了时钟,学会了看月历,还懂得了一些关于算盘的基本知识使孩子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及观察能力。 体育:由专职的体育老师担任,体育课中活动较多,幼儿非常乐意参与各项技能活动,体育的达标较高。 常规:我们班男孩子多,比较调皮,平时常规也抓得挺多的,知道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上下楼梯不推人,行人靠右,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室里不追跑……明白了很多道理,为以后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打好了基础。 这学期,我们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好,但也看到了存在一些不足,如: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上应更加规范,孩子的常规还需要加强、我们争取在下一学期里,取其精华,弃其糟泊,紧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的宗旨,争取做得更好! 自己改动一下

Ⅲ 大班幼儿可以开展哪些家庭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家长也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年轻的父母常常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成为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幼儿园是目前承担这项指导工作最为适合的机构。由于不同地区会存在不同问题,东营地区有 着极其特殊的油田文化和黄河口文化。因此,对该地区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现状开展调查,对于建立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及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及“4421”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该地区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调查。正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研究设计,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详细梳理现状调查结果;第四部分,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第五部分,总结本研究结论,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 论文结论如下:第 一,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面,企业幼儿园优于国办幼儿园,但两者差距不大:私立幼儿园较差。第 二,幼儿园侧重对大班幼儿家长的指导工作,小班、中班指导不足,小、中班家长表示指导需求强烈。第 三,男孩和女孩的家长指导内容没有区别,但男孩家长和女孩家长在指导内容的需求上有差异。第 四,家长期望能有更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各类幼儿园在指导频率和时间安排及资费方面基本符合家长需求。第 五,幼儿教师是主要的指导者,少部分家长由有经验的其他家长为其提供指导帮助,极少数是幼儿教育专家,没有家庭教育指导师作指导;家长期望有更多专业指导。 根据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对私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支持;第二,均衡发展各年龄班的家庭教育指导;第三,基于幼儿性别进行有区别的指导;第四,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第五,优化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 最后,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及不足,并指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Ⅳ 幼儿园小中大班集分类教育方案

所谓“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具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它是从求同中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把一个集合分成从属于它的若干个子集。 幼儿建立“类”的意识,初步形成集合的观念,需经历一个对物体属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并对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样”或“不一样”做出界定和选择。在分类活动中,标记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符号,“标记”是事物某一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作为求同的依据或分类的说明,即在求同时,标记起着提示求同标准所特指的物体属性的作用,而在分类时,标记又是分类的依据。当幼儿理解了标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运用这一标记表示某个或某一类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思维的抽象水平和概括能力也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小、中、大班分类活动设计一般可遵循按一个标记求同一一按几个标记求同——一分类插标记一一按内部属性求同和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层级分类一一多个角度分类等顺序进行。
1.小班分类教学活动
小班的分类活动应引导幼儿按一个标记求同、按几个标记求同,在认识颜色、大小和形状标记的基础上,学习按颜色、大小和形状分粪。教师在最初的活动中可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玩一玩拿到的玩具材料,说一说拿到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把它送到插有相应标记的篮子中,这样将求同活动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愿意和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活动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分类的材料,如选取颜色不同但大小、形状、质地等均相同的图形片,让幼儿观察、区分图形片的异同,学习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片放在一起。接下来的活动设计,仍是按颜色分类,但所选物品除颜色不同外,物品的材料也不相同,有图形片、积木等,要求幼儿排除物体材料的干扰,将不同材料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且在摆放时,要求幼儿边送边说:“红积木,送你回红标记的家。”以后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
在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形状标记时,教师要先出示颜色或形状标记,告诉幼儿这是一张卡片,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涂着什么颜色或卡片是什么形状,接着告诉幼儿:“这张卡片涂着红颜色,我们就叫它红标记,它插在这个盒子上,就告诉我们,这里住着红玩具。”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按标记摆放相应的玩具。当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检查,在插红标记的盒子里,都住着什么颜色的玩具。
而认识和使用大小标记,一般安排在认识颜色、形状标记后进行,这是因为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是幼儿能直接感知到的,用色块和图形的轮廓线作为标记来表示某物品也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物体的大小需要经过比较才能确定,同时大与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所以作为大小的标记不能用物体的某一特征来表示,而霈采用某种象征性的形象作为标记,这样易于幼儿从形象上感知和理解大小标记的含义。如以手和脚的分开与并拢来区分大小,手脚分开站着表示大,而手脚并拢则表示小。
另外,在幼儿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时,教师选取的物品应是幼儿熟悉的,也是幼儿在生活中使用过的,这样幼儿才能说出每种物品有什么作用,哪些物品可归放在一起。同时,教师可先出示有关物品,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再请幼儿想一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它们能放在一起?让幼儿学习将不同用途的物品(如吃的、穿的、玩的)分别归类。
分类教学活动对小班上、下学期的幼儿应有所区别。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又刚入幼儿园,独立操作能力还较弱,所以最初的活动建议以集体的游戏活动为主,以后逐步采用分组活动形式进行。而且刚开始分组活动的内容不要太多(以三组左右为宜),这样便于幼儿选择和交换活动。
小班下学期分类活动的内容与上学期的内容是相衔接的,但教师在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要求幼儿根据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要较以前复杂。例如,在上学期的分类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标记将图形片或物品分类,或先分类再选择相应的标记表示分类结果;下学期教师则可以要求幼儿学习自己制作标记表示分类结果。同时,教师也可将分类活动的设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要求幼儿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类,如在按数量将物品归类时,要突出强调:“几只××和几只X×一样多,它们应放在一起”,这样运用语言帮助幼儿感知相等的数量,逐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同时可让幼儿在学习给物体集合按照其数量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逐步地将数的实际意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
2.中班分类教学活动
中班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记录,学习按物俸的多种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启发幼儿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分类的标准。另外,还可进行逻辑分类、层级分类。
如“几何图形拼图分类计数”的活动,幼儿学习按图形本质特征分类(即忽略大小、颜色干扰),并记录分类结果(即每种图形有几个)。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成的某个物体,例如蝴蝶、花朵、小鸟等,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它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请幼儿先进行图形分类,再记下每种图形有几个。反之,在小组活动中还可以准备一些图形片,让幼儿玩图形拼图的游戏,要求幼儿在拼图的基础上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
再如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并记录结果”,每种物体都具有多种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幼儿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颜色或形状将这一物体和某几个物体划为一类。如设计各种各样的帽子、汽车、花朵图,幼儿可以按大小分类,也可按颜色分类,还可按有无花纹进行分类。
为了便于幼儿在记录时表示某种特征的“有”和“无”,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肯定标记与否定标记,懂得它们表示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用一片叶子代表有叶子,而在叶子上划一斜线则表示没有叶子。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设计一些按肯定与否定标记分类的活动。如按“圆形”和“不是圆形”进行分类,按“红色玩具”和“不是红色玩具”进行分类。分类活动还可以与认数活动的内容相结合,例如看纸口袋上的数字,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点子卡、竖线条、实物卡等放入口袋中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学习按数量进行分类。
3.大班的分类教学活动
教师可结合一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或利用生活中容易收集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例如“树旰朋友”的活动,可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树叶异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树叶进行分类,并探索运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标记和数字记录分类后每种树叶的种类和数量。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树叶,比较树叶的异同,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树叶分类,把同种的树叶放在一起,说一说每种树叶各有多少,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记录树叶的种类和数量,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学习同伴的不同记录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再如设计“动物朋友”的活动,让幼儿自由结伴,2人一组,每组1张分类板、1份动物卡片(如虎、狐狸、鳄鱼、马、大象、猫、蝙蝠、鸽子、青蛙、鸭等)、2张标记卡。请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动物,说说有哪些动物,并请幼儿选择适当的分类的标准,大胆尝试将动物分成两组并做相应的标记,同时记录分类后每组动物的数量。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对幼儿的分类记录进行统计或共同观察讲述,相互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从不同角度灵活地思考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层级分类活动。如“送片片回家”引导幼儿按图形片的某种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对图形片进行连续分类,如先按颜色标记将图形片分成两类,再分别将两类颜色图形按形状标记分成几个形状集合。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实物或单张图片,便于幼儿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物体分类,同时也有助于其将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动作。

Ⅳ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一、在生活中渗透教育。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各种日常生活的技能技巧对成年人来说,早已形成熟练技巧、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然而,幼儿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独立生活能力还很低,生活习惯还在形成中,因此,在幼儿园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教育。 1、建立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化每一环节的管理,从入园、晨间活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餐点、午睡、起床、离园,每一环节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活泼的发展。 2、保教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落到实处,强化幼儿常规习惯的训练,重视养成教育。在悉心照料幼儿生活的同时,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如饭前洗手是关系幼儿健康的问题,也是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过程,即使对小班幼儿,教师也要在耐心讲解示范甚至手把手教的基础上对其提出要求,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3、注重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常生活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一个途径。在组织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敏锐地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把品德习惯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 4、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组织幼儿日常活动中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因此我们加强对游戏活动的正确引导,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玩“小小飞行员”的游戏,可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样的玩法?飞机起飞时是怎样飞?下降时又是怎样下降?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想象。当孩子在头脑中想想出一种新形象时,及时帮助孩子通过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达出来。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在科学活动“沉浮”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并鼓励大胆实验,教师积极地捕捉他们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4、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 1、主题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幼儿的学习效果源于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的相关活动中,幼儿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在我们的师幼互动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不断生成新的内容。生成和预设是灵活机动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生成的内容可以是正在进行的课题本身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生活中孩子其他感兴趣的问题。 2、主题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综合。在每个主题中,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给幼儿,有利于幼儿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同时强调各种资源的综合以及教育手段、方法的综合。 3、主题活动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过去,我们较多考虑怎样去教会幼儿,让幼儿通过“听”来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使活动气氛和谐,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我们注意改变自己的角色和立场,常以“朋友”的身份投入各项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食物”中,教师以水果为二级主题,让孩子们自带水果到班级和同伴共同观察、认识,数水果、水果分类、吃水果、画水果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4、主题活动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单纯地追求结果的正确,更注重了解幼儿在整个探索活动中是否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让幼儿有自信、有思想、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有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如《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外部结构和特征,而把他们灵敏的触角伸向了内部结构。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斜坡、滚动、惯性等科学理论得到了实践和验证;孩子们收集了各种材料进行交通工具的制作;环保问题也深深根植于孩子心中。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性被激发起来了,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的自信心以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等,将伴随他们一生。 5、主题活动的节日活动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抓住各种节日的教育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如国庆节、春节、中秋、儿童节、劳动节、新年等各个节日虽然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但对儿童来说都有着共同的,突出的教育作用,那就是迎接节日的准备工作到庆祝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儿童持续地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开展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和才能,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四、开展特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将特色课程渗透在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广泛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让幼儿在幼年接受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抓住幼儿语言成长的关键期,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积极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环境,启蒙阅读以完整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教育主线,通过听视、生活、听读和游戏四个途径,伴随其活动、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 2、重视体格训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确保幼儿体育活动时间,注重提高各环节中的户外活动的质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4、创设良好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5、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只有与家长携手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Ⅵ 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可以粗略分为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育活动等 分科的话是五大领域:语言领域(包括谈话,散文欣赏,诗歌学习,故事教学等)、健康领域(健康,生活,体育等)、科学领域(科学实验探索,数学等)、社会领域、艺术领域(音乐、绘画,泥工,手工等)

Ⅶ 大班教学活动有哪些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活动一、谈话:认识新年
活动准备:
新日历一份;大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迎接新年的VCD片。
活动建议:
1、出示日历讨论:“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
2、观看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等)。
3、讨论: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活动二、儿歌:新年到
活动准备:
学儿歌所需的布娃娃及做好的小红帽,每人一套。
活动建议:
1、讨论:新年要到了,我会给好朋友送什么礼物?
2、出示“我”给布娃娃的礼物并示范表演儿歌。
3、幼儿通过操作手中的布娃娃学习表演儿歌。
4、分配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三、歌曲:新年好
活动准备:
大人们庆新年的图片以及歌曲磁带;课前排练大班孩子表演歌曲《新年好》。
活动建议:
1、看图片讨论:大人们怎样庆祝新年的到来?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歌曲《新年好》。
3、跟大班哥哥姐姐学唱歌曲。采用“一帮一”形式学唱。
4、为歌曲编配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此环节着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认识新年”的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直观手段来丰富了孩子们感性认识。孩子们虽然对“元旦”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与鼓励支持下,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理解,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特别是当谈到“我又长大一岁了”的时候,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个说:“我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了。”那个说:“我能帮爸爸妈妈干好多事,能扫地板,还能洗手绢-----”还有的说“我不用大人抱”“我会给爷爷奶奶捶背”,有的孩子提出“我能帮老师收拾玩具,给小朋友分苹果”,还有的说“我能自己擦屁股了”------每个孩子的发言都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对语言能力有欠缺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与满足。孩子们以稚气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着,可爱又投入,有的甚至还细心地帮娃娃整理衣服和头发,真有个“大一岁了”的样子。在学习歌曲“新年好”的时候,孩子们第一次和大班的哥哥姐姐合作,感到非常新奇、有趣,也非常高兴,学习兴致高、兴趣浓,学得很快,在学会此歌曲的基础上,我们又趁热打铁,增加了一个活动,学了英文歌曲“Ha y New Year”,孩子们边唱边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Ⅷ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的目标有哪些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大班是孩子的重要过渡阶段,它的社会活动目标有哪些?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阅读全文

与大班教育教学及各类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