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羌族的舞蹈是什么
跳皮鼓或称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羌族人每遇病、丧之事,都要请巫师跳皮鼓。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的颤动,带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两边踮跳步,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还有开胯下蹲跳步、松膝绕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后,跳皮鼓要进行3天3夜,死者的亲朋故友都要参加跳皮鼓,人数不限,跟在巫师身后,从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动。先成曲线队形,然后成圆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节拍多以为常见,较少。鼓点种类繁多,相传过去跳皮鼓的鼓点曾有108种之多。猫舞是属于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这种舞蹈由巫师在祭祀中跳,是源于羌族古老民间舞蹈的一种。舞时双手做猫爪状,有单腿踮跳、双腿蹲跳、开胯甩腰踏步等动作,多模拟猫的动态,以灵活、短线条动作为主,独具特色。跳叶隆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有神秘和恐惧色彩。它的某些舞姿类似猫舞。跳麻龙巫师在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龙身是用6.7米余长的粗麻绳做成。舞动龙头时,长麻绳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其动作技巧难度大,舞步多采用以蹲跳为主的跳皮鼓的动作。巫师边跳边念祈雨的咒语。跳盔甲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故亦称大葬舞。表演时人数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动作以踮跳步、模仿冲杀,弩矛飞舞,伴随着震天吼声,叮铃声,表现羌族人民的威武气概。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舞蹈中有传统的套路动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鸟为祭。此种遗风在茂汶县羌族中仍有流传,每年十月初一,青壮年手执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娱神。 喜事锅庄是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男女相对,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一唱一答,边唱边舞。当舞蹈进入快板时,男女两排相互交换位置,或众人拉手相继从别人腋下钻过,穿梭不停。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最后达到高潮。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通宵达旦,气氛热烈。忧事锅庄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在丧事之后,死者的亲朋都参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旷地表演。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舞蹈气氛低沉。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各地忧事锅庄风格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步伐单一,反复跳动,有的舞步活跃。网络上都有哦!第十届桃李杯群舞“羌寨里的年轻人”
2. 羌族舞蹈的羌族简介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专活中有重要的属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3. 羌族的舞蹈方式来源于那里
http://www.godpp.gov.cn/wmzh/2007-08/28/content_10986317_2.htm羌族最为古老的《羊皮鼓舞》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马蹬村的“何家祖坟”是当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根据资料记载,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后进行。火化时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然后转为以吟唱丧歌来寄托哀思,再继之以牵手顿足的舞蹈为祈求神灵保佑死者进入另一世界进行祝福。歌舞直延续到次日清晨,将骨灰埋入地下为止。这种丧俗在《吕氏春秋·义尚》中有“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而不焚也”的记载,可为左证。在少数民族之中,羌族的“丧舞”和为祭祖所举行的传统祭祀舞蹈都极具特色。 当太阳把高大松拍树长长的影子缩到最短时,村寨里的男女和前来特为祭祀何家祖先的巫师们,跟随着何家主人陆续到达一片松柏围绕的墓地,并在林中的坟茔前供放好各类祭品后,便等待着祭祀“时辰”的到来。 只听得羊皮单鼓的一阵作响,一队由手拿雕有神仙头像的“克里米娃子”神杖、戴着放置圣物帽子的巫师为首开路,紧跟其后的是头戴金丝猴头,羌语称作“休匹儿”猴皮帽,手拿挂有鹰爪等避邪物“板铃”的大巫师、敲打着羌语称“日卜”羊皮单鼓、挥舞棍棒类法器的六、七位巫师组成的队伍,从松柏林外蹦跳而来。他们踏着咚咚作响的羊皮单鼓和板铃响声,跳起了《金丝猴舞》。头戴金丝猴头帽的巫师在自己作舞的同时,还负责指挥其他巫师在仪式过程中表演各种舞蹈的方向和应做的次数。这些巫师每人的舞姿并不相同,有的边挥动法器边向各个方向弓腰屈背地祭拜;有的轮流替换着左右腿做前后蹦跳、有的却在原地左旋右转……,似乎是在表演着各自的“单人舞”。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所有巫师唯一一致的是,每人口中都用不停念唱的咒语和经文伴陪自己的舞动。 在羌族的祭祖仪式中,有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皮帽,并同时敲打羊皮单鼓的特殊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来历还有着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为根据。 据说,很早以前,羌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当时已十分年迈的祖师爷为了把从天神那里得来的各种经文和有关人间衣食住行的所有学问,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记录并保存在一卷卷桦树皮上,准备传给羌族的后代。这一年的春天,祖师爷生怕这些桦树皮经卷受潮,便拿出来放在外面的山坡上晾晒。竟不知何时跑来一只山羊,把所有的桦树皮经卷统统嚼吃饱餐后逃遁而去。等祖师爷午后来收取经卷时,发现所有经卷竟全部丢失而大惊失色,四处寻觅也不得踪影而急得拍胸顿足、悲痛欲绝。这时一只金丝猴从高高的树上爬了下来,告诉祖师爷它曾看见一只山羊吃掉经卷的经过。从此后,祖师爷便下决心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不管花费多大心血也要寻找到这只罪恶的山羊。后来,经历了千辛万苦在金丝猴的引路和协助下,终于找到了这只罪恶的山羊。祖师爷为了惩罚这只山羊,把宰杀后的山羊皮制成了祭神用的单鼓“日卜”,使它永世遭受羌族后代的鞭笞。从此以后,每当祖师爷敲打单鼓时,眼前就会出现写在桦树皮上的经文字句。为了使这些宝贵的经文永远不会再度丢失,祖师爷背下所有的经文,并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授给后代巫师,而再不使用文字,因此羌族至今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而没有了文字。同时,为了感谢金丝猴引路找寻到山羊,使羌族后代通过古老经文而倍受五大天神保佑的功德,便在金丝猴死后将它的头部和皮制成了帽子,装饰上可以驱邪镇魔的小铜镜、海螺等法器,作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崇拜之物。 以后每当祭祖时,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帽,其位置安排在紧跟“克里米娃子”神杖之后,以此来表示人们对金丝猴的崇敬,并通过它来为巫师引路与神灵相通。而且,巫师们所表演的舞蹈,正是讲述了“在金丝猴帮助下如何寻找到罪恶山羊”的故事。 敲打羊皮鼓作舞,是巫师们作法时的“专利”。除祭祖时巫师敲打羊皮鼓、跳“金丝猴寻找罪恶山羊”舞蹈外,再要领略“羊皮鼓舞”的风姿,就非梭磨河上游理县木卡乡的《布拉兹》所莫属了。 闻名方圆百里的木卡乡羊皮鼓舞《布拉兹》,也属于“巫舞”之列,必须由真正掌握十六卷经文和所有法式技能,具备一定医药、星象知识,能主持传统的祭祀仪式的巫师才能表演。这类巫师被当地羌民称作“释比”。 羌寨各家如要“请愿”、“还愿”或驱鬼逐疫,就要聘请“释比”来跳羊皮鼓舞《布拉兹》。巫师的人数和规模,根据各家经济能力而定。“释比”所作的各种法事中,“羊皮抓鼓”是不可缺少的法器,同时也是“释比”跳《布拉兹》时唯一的伴奏乐器。理县木卡乡最著名的两位“释比”不但是一对兄弟,而且所合跳的《布拉兹》,舞姿之优美、风韵之潇洒,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 只见,两位身着湖蓝色右襟长袍,腰系白色麻制百褶裙,头缠白色包头的“释比”,在手击羊皮抓鼓的咚咚作响下轻盈起舞。整个舞蹈过程中,他们神情专注如入无人之境,舞姿轻盈飘逸、刚健沉稳。二人齐舞时,张驰有序,如行云流水;对舞中,婀娜多姿,似彩蝶双飞。全部舞蹈在双膝不断地颤抖中,连续表演“持鼓绕头”、“屈腿左右旋转”、“旋摆髋部”等复杂而多变的动作。他们干净利落的动作随羊皮鼓节奏的加快而丝毫不乱分寸。舞姿的和谐完美、一招一式的准确到位与贯穿其中古朴、无华与内在的神韵,不能不令人们对他们功底的深厚发出赞叹,这是任何专业舞人所难以达到和所能体现的。
4. 蒙古舞,藏族舞,羌族舞的基本体态特征 是什么
蒙古舞多为热情奔放,节奏欢快,女子动作欢快、优美、高贵。男子动作挺专拔豪迈,属具有阳刚之美。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和奔跑的骏马,来体现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藏族舞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和宗教特点形成了独特舞蹈风格,多以颤膝、堆谐、上身的放松随动为基本类型,有时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又有时注重情感的表现,踏地为节,优美豪放,粗犷激扬。呈现出藏舞的多种风格特征。
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羌族舞蹈锅庄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最后达到高潮。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通宵达旦,气氛热烈。
5. 羌族舞蹈的介绍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
6. 羌族舞蹈 戒尺舞 音乐
你问一下北川蝉西,羌族舞蹈他是老师
7. 一边顺动作在羌族舞蹈中是怎样体现的
人生便是如此,你会用一秒钟撞上一个人,用一分钟注意这个人,用一小时勾搭这个人,用一天爱上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是,用一生来遗忘这个人。
8. 羌族舞蹈教学视频下载
只要是视频我都能下载 骗子死全家
9. 急求羌族舞蹈动作的特点 编儿童舞要用 跪求专家啊!!!!!
羌族舞的特点就是,甩肩和甩胯,这是两个基本的舞蹈元素。
至于具体的动作是怎么样的,你可以上视频网站搜一下羌族的莎朗视频、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羌族锅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