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才能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第1句:教师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练习写作、探究专题。
名师一定是站在讲台上的。因为教师离开了讲台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有了影响力,所以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苦心孤诣地钻研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坚持不懈地写作。只有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教师才能逐渐成长。
第2句:耐力是一种智慧。
这一句话是我的个人格言。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如果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专心工作,那就非常了不起。
即面对很难逾越的困难、很难排遣的烦恼、很大的打击时,你只要轻轻叹一口气,说“算啦,再重新来一次”,这就是一种耐力,一种智慧。
第3句: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句话中也蕴涵着一种耐力,但它是指稳步的发展。教师成才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人应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使最后走不通了,也不后悔,因为毕竟走过。
第4句:名师都是在艰苦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很顺利的事情,要是有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难。同样,教师要想成为名师,也必须经受苦难与磨炼。
也许有的人的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是如果要想成为名师,就必须在自设的艰苦环境中磨炼。所谓艰苦环境,即要求自己做困难的事情,为自己设置障碍、规定目标等。这样,教师才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第5句:教师研究教材的8个字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的8个字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把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炼,因此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没有灵感、没有深刻的领悟是不行的。读懂了教材,有关教学设计的8个字也就很好理解了。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的课一定要有波澜,不能像一潭死水,教师要给学生制造悬念。
第6句:教师事业有成离不开的10个字是敬业、环境、毅力、智慧、学问。
在谈到教师的事业时,环境和智慧是必须要强调的,环境是客观的,智慧是主观的,但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受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难遇到好的导师,所以教师的发展要更多地依赖自己。教师的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是靠教师自己创造的。
智慧,不仅包括先天的智慧,更多的智慧是教师在工作中形成、磨炼出来的。在工作中,教师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7句:教师事业的构思就像散文的构思一样,要托物、蓄势、开掘。
托物抒情的散文,就是把物描写得非常好,然后顺势开源,点出道理。
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托物,写作就是蓄势,努力发展自己就是开掘。
第8句:教师要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做一个品行完善的人。
做让人感动的人,要有善良的品性,“善良”二字,意境深远:关爱他人,在自己的群体中尽心尽力,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对别人的给予总是心怀感激,常常被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动,善解人意,不苟求他人,面对误解或责难一笑了之……这一切都是善良的品性。
有善良品性的人,生活在他的眼中就是美好的。在做人方面,教师要在品性上追求完美。
第9句:教师要追求高度。
高度,有多元的理解,我在这里主要讲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一个教师在做人方面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在教研室工作时,从来没有妄自批评过一个教师,因为每个教师都有可敬的品质。名师的高度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尊重名师的同时,也要努力超越他们。
㈡ 科学家的刨根问底小故事。
1883年5月他终于找到第一份教职,在德国北部的军港基尔(Kiel)工业
学校教机械课。这里没有实验室,他只好又开始烧制他的玻璃瓶、做电池,
慢慢把简单的实验室装配起来。
他的空暇时间很多,经常一个人到海边的沙滩散步。孤单、工作不稳定
、想家,使他愈来愈愤世嫉俗。他在1884年5月写道:“我深深地感到不公
平——为什么人要有炫人的头衔,众人的眼光才会盯着你,却没有人在意你
手上做了什么事?”
1884年12月他经历一次严重的失恋。这是一生中最灰色的日子,他也搞
不清楚为什么会把自己弄到这步田地。他课堂上的学生都快跑光了,只剩七
个人留下来听课;他满腹理想全化为牢骚,1885年初情绪差到几乎要去自杀
。
苦境转回
1885年3月,他有机会转到德国西南部边境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技
术学院,担任物理系教授。又开始装配他的电学实验室,并且在上课时示范
电学实验。他说:“我不相信一个人只能由理论就可以知道实际。”
小学校的实验经费少得可怜,他却一点一滴造出一间精密的电磁实验室
。系上教三角学的多尔(Max Doll)教授很欣赏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
种卓尔不群的风骨,他请赫兹来家里坐坐,把女儿伊丽莎白(Elisabeth
Do11)介绍给他。
伊丽莎白后来写道:“赫兹在星光下有一种近平骄傲的自信。他自认是
全世界惟一了解星光是什么的人,在他看来满天的星光是不同的光体,有规
律地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来到地上……在他的说明中,星夜不只是美丽的
,而且是有规则的。”赫兹的自信没有错,19世纪全世界最懂电磁波实验的
有两人,一位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另一位就是赫兹。
伊丽莎白不懂电磁波,但是她知道这位寻求科学之真的男士,心里也是
一片真诚与率直。他们认识不到四个月就结婚,当时赫兹29岁。
赫兹找到爱情的归宿,并展开他一生最著名的研究。由于这一实验研究
的成功,后来纽约物理系教授萨默斯(Morris H.Shamos)回顾历史上物理学
家,由伽利略到爱因斯坦,他认为最伟大的物理实验家就是赫兹。赫兹以实
验证明人类千古的谜团——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第一个发射电磁波的人
如果物理学像是一出歌剧,那歌剧最精彩的一个高音无疑就是电磁波的
研究。今天的无线电波、收音机、电视、人造卫星通讯,都是电磁波
㈢ 洋葱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材料.请回答:(1)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可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的目的杀死、固定细胞;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
(2)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3)实验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三氯化铝,因变量是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观察指标是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实验步骤:
①取材编号:将两个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洁净培养皿中,在室温下培养发根,每天换水一次.约38h-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分别作不同处理: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观察实验结果: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洋葱根尖数个,经过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根尖分生区各10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根据预期结果,可进一步探究三氯化铝浓度或作用时间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杀死、固定细胞;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
(2)不能.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3)b.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次序不能颠倒)
d.三氯化铝浓度或作用时间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答对任何一个即给分)
㈣ 西南大学是211吗
西南大学是大学。
西南大学,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开办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创始学校之一。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西南大学拥有11个学部,下设36个学院。共有55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
1、学科建设: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共37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
2、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学、语言学导论、数学教育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