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红韶愿舞蹈教学

红韶愿舞蹈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02 22:49:56

⑴ 乐舞的传说

传说中尧、舜、禹的时代,已处于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畜牧业有了剩余产品,氏族公社的首领已成为有特权的贵族。一般认为尧建都于山西临汾一带,在这一带进行歌舞活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尧命质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这就是最早的“鼓舞”。
相传舜时有苗不服,禹率兵征伐不胜,后来听了益的建议,没有用武力,而“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尚书·大禹谟》),舞蹈了70天,有苗乃服。执干(盾)执羽而舞,应是“文舞”和“武舞”的滥觞。
《韶》又名《箫韶》,传说是歌颂舜的乐舞,实际上,原始的《韶》舞,原本是一种狩猎后欢庆胜利的群众性集体歌舞。当原始人狩猎归来,向祖先献上猎获物,并狂歌劲舞之时,有人披上兽皮,有人戴着鸟羽,模仿鸟兽动作,在排箫声中,凤凰自天而降,舞蹈达到了高潮。主要伴奏乐器,是用竹管编排而成的乐器“排箫”,舞有九段九种变化,所以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
歌颂禹治水有功的《夏龠》,创作过程是这样的:禹时“勤劳天下,日夜不懈,——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龠”即“排箫”,后来的“文舞”“左手执龠”“右手秉翟”,都是在这种舞蹈的基础上发展的,我们似应把《鼓舞》、《干羽舞》、《排箫舞》看作尧、舜、禹三位氏族首领的代表性舞蹈。
学术界历来对有无夏文化有所争论,据郭沫若意见:1.殷商之前中国当得有先住民族。2.此先住民族当得为夏民族。3.禹当得是夏民族传说中的神人。4.此夏民族与古匈奴当有密切关系(《郭沫若全集历史篇·夏禹的问题》)。
出土的乐舞文物资料,可以证明为夏代的,并以此可以想见夏代的乐舞情况。如1980年在山西临汾地区襄汾县陶寺出土的文物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约在公元前4300余年,相当夏代。出土的乐器和舞蹈道具共三件:土鼓、鼍鼓、特磐,同时出土的还有龙盘一件。传说夏人始创社祀祭坛,有礼器祭器,可以想见夏代乐舞文化。

⑵ 韶舞是为了歌颂谁

《韶》又名《箫韶》,传说是歌颂舜的乐舞,实际上,原始的《韶》舞,内原本是一种狩猎后欢容庆胜利的群众性集体歌舞。当原始人狩猎归来,向祖先献上猎获物,并狂歌劲舞之时,有人披上兽皮,有人戴着鸟羽,模仿鸟兽动作,在排箫声中,凤凰自天而降,舞蹈达到了高潮。主要伴奏乐器,是用竹管编排而成的乐器“排箫”,舞有九段九种变化,所以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

⑶ 红昭愿舞蹈的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内所谓“感”,可容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⑷ 求鞠婧祎红昭愿舞蹈教学分解动作

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以网上下载小鞠的红昭愿舞蹈视频,放慢速度的去学,也很容易学会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希望我的这个解答,可以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红韶愿舞蹈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