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宽度14m的道路,建筑退让几米
根据城市不同要求也不同,你去查查你所在城市的政府令。而且你说的14米是指版机动车道权宽度还是红线宽度,一般退让都是以道路红线宽度算的,记得一般可能是以20米为界,20米以上需退5米,20米以下需退3米(别的地方的,举个例子)。所以你去找你所在城市关于建筑规范的政府令就行。
❷ 建筑控制线一般后退用地红线多少
建筑红线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
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一、概念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基底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
道路沿线建筑按建筑高度的比例后退道路红线最初是源自美国的区划法。美国纽约的城市规划对沿街建筑的高度控制采用留出一定“天空暴露面”的控制方式,沿街建筑物的体量必须控制在这个面之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街道采光、通风,避免建筑物对城市街道造成过多的压迫感 。
距离控制类型
1、仅考虑沿线建筑功能和有无道路绿带确定退让距离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仅有天津一例)。天津在其管理技术规定中规定了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的统一退线标准“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
2、仅根据道路等级(或红线宽度)确定退让距离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5图1纽约城市法规中关于天空暴露面的规定(出自《南京市区高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技术规定研究》)3例,代表城市有广州、荆州等)。
3、从道路断面角度考虑,采用沿街建筑高度与道路红线宽度关联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17例,代表城市有上海、重庆、武汉、昆明、宿州、南通等)。
4、综合考虑道路红线宽度、沿街建筑高度、建筑功能、建筑尺度、道路功能等多项因素确定退让间距的综合因素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11例,代表城市有成都、大连、太原、杭州、烟台等)。
总体而言,大部分城市还是以沿街建筑高度与道路红线宽度相关联作为基本原则,也有部分城市趋向于控制因素复杂化,如杭州引入的Q值概念等,以增强规范的适应度。
因此很难说退界距离的控制到底是越简单越好,还是越详细越好。究其原因,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界定是基于规划管理控制和城市街道空间景观塑造两个层面来考虑的。
❸ 构筑物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标准
建筑红线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
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3)教学楼退让机动车道扩展阅读:
一、道路宽度标准
道路红线的划定是与城市规模、宽度标准道路性质、两侧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关的。但是,过宽的道路形成的空间阻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弊端之一。
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动车。在大城市级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务于机动车通勤的交通性主干路道路红线以50~60米为宜,主干道道路红线以36~50米为宜,主要为道路两侧生活用地服务的次干路不宜大于30米。
支路的宽度在24米以下为宜,在规划时必须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宽度的增加。道路具体红线确定时,主干道要考虑道路是交通性还是生活性、过境性还是区域性、是否为景观性道路、流量对道路机动车道数的要求、两侧用地对人行道、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等。
二、最小距离
建筑物退让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沿城市道路两侧建设的各类建筑物,在已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在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控制。
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场等公共建筑及规模较大的商业建筑,其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在上述基础上再做适当增加。红线宽度20米以下道路两侧建筑物退让红线距离,应同时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
❹ 道路的红线宽带是54米,是不是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还有绿化带。房屋离绿化带边缘至少要多少米
道路抄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袭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因为在道路红线内是不允许有任何永久性建筑的。道路红线54m应该包含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分隔带及人行道,道路外侧房屋距离道路红线的距离不是一个定值,各地规划要求的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标准不一样,且不同道路及周边地块用地性质不同退让红线宽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想知道建筑物需要退让多少可到当地规划局询问。
❺ 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5)教学楼退让机动车道扩展阅读:
具体内容
1.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动作,语言,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2.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
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
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3.文明用语:1、您好! 2、请坐!3、请问…… 4、请稍候! 5、对不起!6、请原谅! 7、很抱歉!8、没关系!9、不客气!10、谢谢!11、请不要着急!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13、您请讲! 14、我会尽量帮助您。15、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16、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17、非常感谢您的合作18、再见。
4.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有时甚至失礼失态,一句“对不起” 就能使怨气烟消云散,反之,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酿成人间悲剧。在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我们要学会说“对不起”,力争做个文明青少年。
而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往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社会才是“彩色”的。当然,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还有很多,要注意各种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
5.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
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6.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
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7.礼仪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礼仪能使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加浓厚。
❻ 地铁轨道控制线退界多少
其后退规划地抄铁线距离(退界)不应小袭于6米,并应符合地铁轨道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地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具体以当地政府部门的公告为准。
❼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区别
1、划分范围不同抄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非机动车道是公路、城市道路上的车行道上自右侧人行道牙(线)至第一条车辆分道线(或隔离带、墩)之间或者在人行道上划出的车道。
4、划分设施不同
人行道按功能可简单的划分为:路牙沿、附属设施功能带、盲道、人行道、退让线五个部分。
非机动车道就是一条车道,没有其他功能设置。
❽ 请问建筑物距离各种道路的间距是多少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安全距离叫做建筑退让,具体规定如下:
1、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
2、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
3、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
4、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
5、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
6、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 5m,纵坡不应大于2.5%;
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 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 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❾ 如何确定建筑退线 建筑高度和建筑红线的关系
关于某些定义其他的几个人也都给出了,网络上也有关于红线退线之类的定义,我就再给你补充一点点资料吧
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开发建设这个地块的建筑小区时候,还需要退红线2米左右,这个数字各地不一,要看当地规划局的规定。小区的建筑必须在退红线范围内,退出的这块地不准占用。也就是说,尽管你已经为退出的这块地付出了土地出让金,但就是不准占用。
用地红线只是标注在红线图上,现场是看不到的。不过退界线就一目了然:小区的围墙就是退界线。
“建筑红线”指的是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又细分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
道路红线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有的也把用地红线直接称为建筑红线)。
绿地红线现在已改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只能用作绿化,不得改作他用。
退红、退绿是指在已确定或批准的红线、绿线的基础上再退后适当的距离作为缓冲带,退后的距离各地并不统一,由主管部门规定。在这一区域内未经批准也不得进行任何项目的建设。
“建筑控制线”是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如“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城市绿线”等都属于建筑控制线。此外,在城市规划中的建筑控制线还有“城市黄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等。
1.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具体点说就是道路红线内包括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
人行道,是道路的两侧最外边的线。
2.用地红线是用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线。例如一个居住区的用地红线,就是这个居住区的最外边界线,居住区内的建筑和绿化以及道路只能在用地红线内进行设计。
3.建筑红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说白了,就是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范围线。有的建筑离开地面的建筑是可以超出建筑红线的,这是根据各个地方的要求不同来设置的。
4.绿化线就是绿化位置的控制线。意思如上。
这些控制线的退线要求,是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规定,为了说明白,举个例子吧:我有一块矩形(长方形)的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地块的北侧临近城市干道,假如城市干道的宽度是50米,路两侧要求建筑后天20米,那么我这个地块北侧的建筑红线就要从用地红线向内(南)侧退出20米才可以有建筑。如果地块的东侧和西侧也都是居住区,一般的要求东、西侧建筑后退是6米或10米,南侧不临近路的话,也是建筑后退6米或10米。拿后退6米举例,我这个地块的建筑红线就是:东西长200-6-6=188米,南北宽150-20-6=124米。
❿ 建筑悬挑部分超出红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2 建筑突出物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此为黑体字,强制性条文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
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
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4.2.4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
4.2.5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
这规范不知道和你胃口不?
一般道路红线范围大于等于建筑红线,具体看规范和当地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