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改曾让我们盲目效仿,看别人的课例是那样的理想状态,可是自己实施起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反问自己为什么?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就该是千姿百态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就应该去引导、发现,而不是千人一面,这才是新课程所期待的.
关键词:尊重个人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分析个人所长,探索适合模式;自我意识觉醒;反思成长.
一、课题设立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在我校的深入实施,每一个教师都在实践中增长着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努力想成为一个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教师,他们发现只有多元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教师个性的发展和飞速发展的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就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有所作为.本课题从2008年3月起已经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基本按预定的目标进行.
二、课题目标
以挖掘教师的个人特长和潜能,形成科学的、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创造力的新一代为己任,经过上课、观摩,对自己和他人的课例进行反思,足使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再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有利于每个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是研究的核心.
三、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断准备阶段理论学习提高认识,3月份4个教研活动日;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从2008年4月——7月,以及今后2年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第三阶段整理总结;第四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四、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新课程指出:教师的发展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但主要是实践知识与智慧.于是,在最初的一个月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
1、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网上)
2、教师如何形成具有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智慧?(教师博览2008、9)
3、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的《创新与发展》即教学技能的创新和《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等等.
(二)、分析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践,总结评价.首先将教材中的知识板块进行合理的分割:数概念、计算、空间观念、用数学等几大块,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特长,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由于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综合教学能力,选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探索概念教学的模式,就能够给大家提供很好的教学榜样,使参与听课评价的每一位老师都有所收获.例如《平均分》是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凸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表现了教师课堂调控,环节衔接自然等的能力.基本模式:一、开放引入:讨论如何将6朵花奖励给课前准备做得最好的两个学生?依此引入平均分;二、联系实际,认识平均分;主要进入主题图,发现今天所带食品的特点:每份都一样就是平均分;深入再追问?那个不平均分?怎么办?生发表自己的见移动多的一份.电脑动画演示学生加深认识平均分;三、小组合作,体验平均分:每组一包糖果,根据你组人数平均分每包分别为(6、12、18、24)四、化知为能,加深理解
1、请你动手圈一圈:(基本练习)以教材为主;
2、拓展练习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小明想和11个同学一起做分组游戏,大家讨论一下,12个人可以怎么平均分呢?先和同桌交流,然后再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交流.
反馈交流,师投影完成表格.
12个人分组游戏
平均分组数
每组人数
水到渠成,自然流畅:情景引入激兴趣——观察比较形成表象——抽象概括得到本质特征——用概念形成能力.引起思维的碰撞,才能擦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师在多处设置障碍追问?怎么才能达到平均分呢?生多次移多补少,使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达到了强化主题的目的.
对于计算教学,选择在训练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有独特方法的教师担任.新课程开展以来,人们盲目效仿,加之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因此,人们重算理、轻计算,重算法多样化、轻优化,结果使计算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反思之后,过去有的好方法还是要捡回来,于是,让这方面有特色的教师给大家讲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时间,做到重点突出.例如:9加几的教学过程:
A、复习:9+1+1、9+1+2、9+1+3、9+1+4、9+1+5、9+1+6、、、、、、发现规律、引入新课.
B、直达例2探讨算理
C、完成做一做体验算法
1、课本练习
2、教师补充,评价.引导发现规律与复习题比较,发生联系强化新知.
D、再回主题图找出今天的9加几都有哪些?生以踢毽子的9人为中心,提出很多关于今天的问题,兴趣溢于言表.
E、归纳总结,回味规律.
今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计算为主,研究算理之后是形式多样的练习,而过去的教学为了创造一个情景,先从主题图开始,发现问题,列式研讨方法,很容易把一个计算课上成用数学,学生没有充分的练习时间.而且,本节课的教师不管在板书、评价、作业指导方面(在投影上为学生写出格式)很好的为大家做了示范作用,一个治学严谨,始终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放在知识教学的首位的教师让人肃然起敬.
② 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有哪些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
一般说来,在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采用这种风格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的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相比内向型性格的教师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情感型教学风格。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所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日常教学中,并不是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严格遵循上面的某一种风格,常常是同时体现其中的多种风格,只不过,这个风格的比重大些、那种小些而已。
③ [阅读数: ]主题: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有哪些
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类型也就不同。我们这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其特点是:知识内容的交流性强,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教师长于理论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教学态度冷静,追求一种 理智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强调以理服人;内容讲授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课堂教学设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 (二)情感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艺术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 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具有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 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 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教学组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师情感优势的发挥,重视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训练。 (三)情理结合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情知型。其特点是兼有上述两种,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四)幽默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趣味型或唯趣型。其特点是:教师的表达手段(语言表达手段和非语言表达手段)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 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 (五)典雅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蕴含深远,韵味醇厚。这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经典的、权威的,但信奉经典而不守古,能够翻新和灵活运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稳健、完善、和谐,很少有失误。这种教学风格有一种很深、很浓远的审美感觉。 (六)直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善于运用图表勾画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 系,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即以感性促理性。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富于谜力,奇异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换。要有发展、有创造,独辟溪径。
④ 教师教学风格有哪些
教学风格类型:
1、立法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喜欢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执行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问题,喜欢按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进行教学;
3、批判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或评价任务。
4、整体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面的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偏好总体性、概念性、观念性的教学任务。
5、局部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细节性、具体性的教学任务,完成工作时能够深思熟虑;
6、激进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超越现有的规则和程序,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任务;
7、保守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熟悉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喜欢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模式:
1、模仿。模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第一步。每个教师,都要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但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熟悉他人的教学艺术,有的教师模仿的多一些,有的相对少一些,模仿的目的,是对不同教学风格有所了解,不断熟悉,但切忌“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
2、选择。在熟悉众多的教学风格后,根据个人的特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生理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模式。
3、定向。选择了某种教学模式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做初步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向这一方向努力。
4、创新。向确定方向努力的过程,就是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高层次的教学风格的过程。这种创造是自觉地将教学艺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⑤ 英语教师 的教学风格有哪几类
5类。
1、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层层分析,紧密联系,严密论证,结构严谨,以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听老师精辟的教学,学生不仅会学到知识,接受思维训练,还会受到老师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影响,学会冷静独立地思考。虽然有些教师课堂上不笑,但他们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类理性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2、自然型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朴实,不做作,不刻意渲染。相反,老师和学生们仔细地交谈和相互诱导。在平等,合作,和谐的氛围中,师生进行无声的双向交流,把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入到简单、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们安静地思考并默许。知识。虽然老师的讲课声音不高,但他自信而真诚,就像春雨渗入学生的心田,默默滋润着万物,给人一种轻松、快乐、祥和的感觉。
3、情感型
这种教学风格表现为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
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4、幽默型
这种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诙谐、诙谐、动人。一个生动的比喻,如点睛之笔,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一种适当的幽默,使学生们微笑,如喝一杯清新的泉水,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余味;时不时插入哲学家的格言和文化格言,给学生以启发和警觉。
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心情很好,愿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他们可以得到生活的灵感、心灵的锻炼,把机械的模仿变成理解和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的主动意识。
5、技巧型
此种风格在于,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不带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将多媒体等引入课堂,整个课堂结构有如思维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
讲解,分析,论证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教材知识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
(5)课堂教学形成的教学风格扩展阅读:
实践提升式 实践提升式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择其典型特征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实践提升形式包括: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整理和筛选,得出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个性的典型经验,将典型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升华,揭示其本质特点。
将本质特点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等。实践提升的各种形式,都体现着实践经验的价值和经验筛选的特点。
⑥ 浅谈怎样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有亲和力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有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无序的活跃或死气沉沉,更严重一点的是部分学生会煽动一种拒听老师上课的情绪,但是也有些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各种教学设计都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老师挥洒自如,学生如沐春分。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与学的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学生行为和人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一旦赢得了威信,其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和榜样。
对教师的威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它不应该是“师严然后道尊”,而应该是教师的亲和力的体现。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和学生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在人际关系上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它与师道尊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以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而是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下面是我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亲和力的几点体会。
一、充满活力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烦恼或快乐,角色之间不能冲突,当你走进课堂是,只有一种角色:我是老师。精神上,要轻松,面容充满和善,眼神里流露期待与关爱;形态上,从发型到着装,常变常新。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只有一个目的:在轻松愉快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与合作。把一种平等,具有合作意识的健康心态展现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历史可以让人睿智,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历史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可以让一个人内心丰富,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如: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当时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兵力对比悬殊。另外红军缺少枪支弹药。平均4个人一支枪,一支枪不到50发子弹。红军一路上被动挨打,没有打胜仗、没有缴获就无法补充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用3万人的兵力跳出40万敌军的重兵包围,而且还打了一场大胜仗! 毛泽东运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战术,可以说是用兵如神。47年国民党20多万大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撤离延安后,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并没有渡黄河南下,而是一直转战在陕北,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无比正确的判断力。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熟读史书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历史教材里,这种充满智慧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的心灵里形成对老师、对历史的依恋之情。
三、教师要具备幽默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幽默可以把冷冰冰的气氛、情绪、关系软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老 师 好”,老师说:“接下来,你们坐着,我,站着。请坐下。”
幽默要能体现老师的睿智,其中少不了讥讽。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老师:“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他们把矛头指向中国,他们向中国输出刀、叉(这里教师要适当的整合教材)”,-------停顿 ,学生的气氛马上起来,“卖不掉!”.“但是,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英国却很畅销,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为了打开在中国赚钱的大门,终于发现中国人喜欢吃一样东西------”,学生:“鸦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把“ 怒其不争”的情感也同时灌输到学生的心灵。
由于学生具有多层次,部分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严重,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有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有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求学生谈谈青少年该怎么做,老师在分析解题思路时,在黑板上写了“抱达祖国”四个字,而且加重语气读出来,学生立即沸腾起来,老师选出一位同学把正确的“报答祖国”写在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某位(不说出姓名)同学的所作的作业,同时延伸,告知学生,在历史试卷中写错人名、地名、专用名词,阅卷老师一律不给分。
四、熟练掌握并运用课堂“布白”
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一种非语言艺术。按照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形式在感觉中生成,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存在一个从课间转入课堂的注意力转移问题,课堂上也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意外发生,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纪律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的语言布白会变成一种非语言的刺激物,使学生意识到课堂秩序的不完美,从而情不自禁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课堂处在一种有序的形式之下,这种布白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语,却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内容上的布白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凡尔登绞肉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形成等等,特别是在法国拍卖的青铜兽首兔首和鼠首,为何流落海外,均可布白;板书的布白是许多老师常用的手法;学生在面对历史波澜时,可以创造大量的情感的布白,比如让学生比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明和南京大屠杀,体会军国主义的无耻罪恶,对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理解等等;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布白的地方很多,只要熟练运用,就能起到虚实相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老师的亲和力。
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感知过程中,会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老师要公平对待男生和女生;第二,公平对待学困生和学优生。不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表述学生应该或不应该怎么做,对学生应该做的,做得好的,在多样文件里,都有如何表彰的做法,但是,对行为恶劣,违背守则和规范的学生,该如何对待,均没有意见。这是学生评价机制的缺失,极端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种缺失要靠教师来弥补,特别是对有过错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期待他们受到批评和惩处。教师在这时代表的是正义,处理不当,则会丧失威信,从而丧失亲和力。某生,学习成绩在年级前三名,但是他的课堂形象一直较差:塌腰、用大腿坐板凳、睡着写字,其他老师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在历史课上记笔记,是头低着,把笔记本放在腿上的姿态,咱们用历史方法解决。首先严厉的点他的名,然后和蔼的说了一个小故事:左宗棠收复新疆回京以后,任清廷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而且管理兵部事物。有一天李莲英去给他送了个信,告诉他东太后死了,左宗棠张口就说,啊,东太后死了,昨天不是好好的吗?就因为这一句话遭到了慈禧的记恨,1881年夏天被调任两广总督,在京任职仅几个月。你的懒散行为容易让不了解的人感觉到你对他的敌意。教室里一片寂静,该生也摆正了姿态,但是他恶习难改,不过以后他在出现懒散行为时,只须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他改变了。
对待学困生,因为多种因素,许多人都无奈的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次随机抽样的学生座谈会上,某生发言时真诚的说:我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希望老师在我注意力不集中时能看我一眼。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的,对待学困生的关注尤为重要。他们的学习困难大多数来自于基础阶段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智力的因素很少。对待这部分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学困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出来,多让他们发言,在鼓励他们回答正确时可以适当布白,因为他们对自己缺少自信,布白可以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品尝成功的快乐。
六、通过肢体语言、语气、板书等形式,打造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灵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它的灵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风格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其中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浙江教育学院汪潮老师在《情感性教学十大理念》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麦热滨通过体态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肢体语言和语气的重要性。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板书的作用虽然在淡化,但是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课,学生在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教师板书:原、计算机、航、生,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均可用一个字代替,但是计算机三个字却不能少,而且要写的大一些,工整一些。突出这三个字,为下文“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做了铺垫,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⑦ 如何以高效课堂的标准评课
高效课堂理念下中学数学评课基本原则和评课要点
听课评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推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随之跟上。评课 的关注点必须与新课标、新课改的理念相一致 .评课的标准必须与高效课堂的要求相衔接,才能真正体现评课的教学教研功能、教学诊断功能、课改导向功能、促进发展功能。
(1)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老师,适当兼顾学生。一般分五部分,①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置是否恰当;②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启发法教学理念;③教学过程是否严谨,包括旧知回顾,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是否清晰,过度是否自然,有无知识性漏洞;④教师个人基本功是否扎实,包括专业素养是否良好,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教具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娴熟,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板书是否合理规范等;⑤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包括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怎么样等。他是紧紧围绕教师在评价,对学生偶有兼顾。
(2)与传统评课相比,高效课堂背景下的评课必须实现的几个转变。
其一,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主动地学习、探究并与同伴合作。即从传统的主要观察数学教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到讲授新知识、从提问到示范再到练习 、巩固的教学程序,并关注教师如何控制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转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每一个学生是否都 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否与同伴进行有效地合作与交流。
其二 ,从偏重数学知识的教学,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数学经验获得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三 ,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情况 ,转向关注学生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数学探索与数学建模活动中,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刻意培养学生数学化的技能,从而养成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 习习惯。
其四,从偏重“教教科书”,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有效“用教科书教”,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
其五,从传统注重纸笔训练,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注重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其六 ,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过分强调量化分析,过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智力目标,转向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反映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取得的进步,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3)高效课堂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生为本”是评课的首要原则。首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其次,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否全程参与,是否全体参与,是真正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等;再次,看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实现了由教会到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最后是课堂的民主氛围是否浓厚,是否体现了师生平等等。
第二、实事求是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实际学情,尊重学校客观教学条件,在这方面,上课的老师要充分关注,评课的老师也要关注,不能不顾实际一概而论;其次,不带任何偏见,只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评价依据,以具体课型的具体要求、具体目标为评价准绳,对课堂上发生的真实情况来进行评价,不随便以自己的“理想模式”否定别人的“模式”,以自己的特点否定别人的特色;最后,本着对被评老师负责的态度,评价要中肯,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长处短处明确指出,以利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共同进步。
第三、全面评价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要坚持全面评价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学的局部和细节,又要把每一个局部和细节纳入整体教学设计来评价分析,既要看课堂发生的实际,又要结合老师在说课过程中谈及的教学构思设想。一般评课前最好能由教者先说课,然后评课者再进行评价比较好。如果评课人的发言比较靠后,则宜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补充性意见,不要过多的重复前面评课人的观点意见,以使整个评课更加完整。
第四、鼓励特色原则。评课要遵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否则,没有标准就无法评课,但必须尊重差异,鼓励特色,不同要求,区别对待。首先,不同性质的课评价的方向不同。比如示范课,重点是评其长处,对其弱点及不足,应提出完善意见,供大家学习参考;观摩研讨课的评价,重在研究探讨,以探索更优更好的教学策略;新手教师汇报课的评价,要宽严适度,鼓励为主。要充分肯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给老师以信心,也要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于老师坚持优点,克服不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而赛教课的评课则重在对照标准、从严要求、挑剔不足、鼓励特色。其次,一般评课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鼓励不同的课有不同的上法,不同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形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才能形成美丽和谐的春天。
第五、以事论理的原则。较高水平的评课,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肯定的或否定意见,最好都能说出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来,使讲课人和其他评课老师,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收获会更大。以小见大,深层说理,往往会使听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但空话连篇,言而无物,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也会使人不知所措。
第六、合理表达的原则。任何评课,必须公平、公正、善意,特别是当着讲课人面的评课,更要注意既讲科学又讲艺
术。教师是既自尊又敏感的群体,善意的、鼓励式的评课,即使评的再到位,老师也能感觉到你的善意,这会有助于老师的健康成长;但如果评课老师只顾自己卖弄,言辞刁钻、刻薄,完全不顾及被评人的感受,会给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在以后较长时间内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4)高效课堂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要点一、评价教者对教材分析与学情研判:
①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② 重点难点分析是否符合教材实际及课标要求;
③ 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合理;
④制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学生学情。
要点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① 学生的预习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怎么样;
② 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的合理性、有效性怎么样;
⑶ 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的有效性、真实性如何;
④ 学生参与度如何;
⑤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要点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 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② 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③ 教师的点拨指导是否有效,是否导在关键处,点在要害上;
④ 学法指导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
⑤是否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要点四、体现教师专业素养
①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②是否注重了数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经验)的落实和渗透;
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方面的准确性、严谨性怎么样;
④课堂 环节是否紧凑,时间掌控是否恰当,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⑤多媒体使用的熟练性与合理性如何;
⑥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
要点五、教学效果评价:
① 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实现了三维目标,特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② 是否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否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
③是否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学科兴趣的培养,是否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当堂训练中体现出的教学效果怎么样。
在口语评课时,只要抓住目标定位、重点难点、主体突出、主导精当、合作有效、四基落实、知识准确、方法恰当、测试合理、氛围和谐十个方面就行了。
⑧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的论文
一、引言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1,2]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罗宾逊(Robinson,1986)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3]蒂尔伯格和希牡利(Van Tilburg & Heimlich,1994)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sensitivity)和包容性(inclusion)。[4]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在分析教学风格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者考察了可能对教学风格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埃文斯(Evans,2004)研究用综合—分析维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的影响。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男教师表现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往往是分析性风格。同时,他发现教师教学课程类型与教学风格无显著关系,不同课程的教师表现出各种教学风格水平。[5]
安得尔斯(Endres,1992)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杂志写作课的男女教师的风格差异,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类似的,并无显著差异。还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雷克(Lacey,1998)研究指出,在教学风格的敏感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包容性维度上,男教师显著地低于女教师。[4]
国内关于教学风格的量化研究十分有限,[6]缺乏教学风格的测量工具,以及对教学风格内在结构的深入研究,仅局限于基于观察的教学特点描述与总结。本文在开发出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龄、性别、教育阶段等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二、方法
(一)测量工具
本研究开发了教学风格调查表(Teaching Style Inventory,TSI)。该量表由六个分测验组成,六个分测验的命名与意义为:1.情感陶冶,指在教学过程中溶入情绪情感的行为方式,对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偏好程度;2.知识训练,指对运用各种训练的方法加强知识学习的偏好程度,对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的态度;3.教师中心,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程度;4.学生中心,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导向的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5.严格严谨,指对学生要求的严格程度,对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偏好程度;6.体系形象,指对运用各种形象化的手段组织教学的偏好程度,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态度。TSI经过前期研究,表明有良好的信度与结构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工具。
(二)样本
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丽水市的8所中小学教师193名,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4.82%(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以团体测量的形式,让被试用52道题组成的TSI进行自我评价,每个题目采用4点利克特量表记分。
三、结果
(一)所有被试各因素得分描述统计(见表2)
(二)学校性质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笔者将学校分成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两类,分析这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学校的教师表现出更多的教师中心性,较少的学生中心性,而普通学校教师的特征恰好相反。另外,重点学校的教师更重视知识教学与训练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两类学校在这方面的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三)教学风格的性别差异
在教学风格的各个因素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进一步分析男、女教师的六个因素得分离散程度(详见表4)时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分量表得分的离散性不同,男性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异性比较大,而女性教师更显得集中一些。在知识训练、严格严谨两个分量表上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注:表中数据为不同性别教师的各分量表得分方差,F值为方差齐性检验统计量,*表示P<0.05。
四)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我们将教师的教龄分成5个阶段(详见图1),并用标准T分数(T=10Z+50)表示因素得分。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风格六因素上的差异性分析表明,教龄对学生中心因素有显著影响(F=4.19,P<0.01)。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中心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但是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中心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教龄对体系形象因素有显著影响(F=3.54,P<0.01),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路清晰,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教龄对知识训练因素有一定的影响(F=2.11,0.5<P<0.1),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表现出重视知识传授和知识训练的趋势。
(五)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分析表明只有语文课教师与数学课教师在情感陶冶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T=2.05,P<0.05),语文课教师在“情感陶冶”因素上得分较高,而数学教师得分相对较低。文、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六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六)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风格差异
教育阶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水平。方差分析表明,教育阶段对知识训练(F=4.22,P<0.05)、教师中心(F=14.36,P<0.01)、学生中心(F=7.35,P<0.01)三个因素有显著影响(F=4.22,P<0.05)。Duncan检验表明小学和高中教师相对重视课堂训练,重视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效果;高中教师的课堂上教师的主体性强于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小学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中心性显著地高于初中课堂和高中课堂(见图2)。
四、讨论
(一)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众所周知,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产物,两类学校在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考察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看,重点学校的教师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以各种训练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特征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造成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类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发展构成了影响。
(二)性别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关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争论较多,[4,5]但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的任何一个因素上存在差异。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样本中男性的比例过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小学校教学的高度求同性造成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趋于一致。但是笔者也发现男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大于女性教师。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骨干教师人群中,男教师比女教师独立性更强,更有主见。[7]可能由于男女教师在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他们在教学风格离散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雷克等人(1998)的研究结论却相反,他们发现男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性要显著地小于女教师。[4]
(三)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5]笔者也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趋势,即因素得分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随教龄的增长而减缓,最高教龄组(21年以上)略呈下降趋势。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学风格的发展性。这种发展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新经验在量的方面的积累会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风格。[8]
(四)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这一结论与艾文斯(2004)的研究结果相符。[2]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而是更高层次的形式范畴,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同一位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时,依然保持相同的教学风格,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五)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本次调查发现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在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三个教学风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倾向于营造情感丰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视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强调训练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初中教师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的程度较高;高中教师倾向于严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的程度最高,同时也最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各阶段的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eimlich,J E,Norland,E.Teaching Style:Where Are We Now〔J〕?New Directions for Alt and Continuing Ecation,No.93,Spring 2002:17—25.
〔2〕刘和平.教学风格辨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2):107—110.
〔3〕Robinson R.Egography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heir Teaching abou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6,18(4):409—427.
〔4〕Lacey,C H.A Study of the Teaching Styles of Male and Female Professors〔A〕.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Women in Ec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Z〕.Lincoln,Nebraska,USA,October 11—12,1998.
〔5〕Evans C.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Teaching Style〔J〕.Ecational Psychology,2004,24(4):509—530.
〔6〕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28.
〔7〕汪小琴,等.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4,(1):69—70.
〔8〕练国铮.教学风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3):55—56.
⑨ 教师从评课当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个方面为什么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常规性活动,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得与失的全方位分析和综合评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革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更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敦促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确立课改理念
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时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理念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一节课的优劣,得失做出客观、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才能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知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若用传统的、陈旧的、僵化的教育理念去评课,不但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启发、鼓励,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从而制约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 、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同样一门学科,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会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则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吸引学生;有的教师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充满学习的乐趣。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个班的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师上课,有着不同的表现。学生精力的投入程度、浓厚兴趣的产生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评课者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发现和归纳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注意挖掘其闪光点,要对执教者所表现出来独到的教学风格大加鼓励和肯定,对其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问题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短期内改进,使执教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不断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三、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构建和谐环境、求得共同提高
评课是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领导引领最有效的模式。通过评课为不同教学群体各抒己见以增进彼此了解创造了机会,为教师交流切磋搭建了平台,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管理者可及时获得有关教与学的准确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好的地方应得以强化,缺点和不足应得以及时纠正,使课堂教学管理有的放矢,达到全面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所以,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评课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情感的功能,同时,也可促进领导与教师之间、校际或校内教师之间的了解,提高评课者自身的认识,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