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哪个文件
出自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版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权学质量的意见》。
2017年8月,贵州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要求,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生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得超过7小时。
根据督查和群众反映,对于作息管理工作,个别地区和学校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政策宣传不深入、督促检查不力等问题。少数学校片面理解为到校时间就是学校开门时间,导致学生在学校门口聚集和逗留,存在安全隐患。
个别学校仍然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侵害师生正常休息权利,引起学生家长反复举报。
省教育厅要求,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作息管理的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尤其对群众举报及工作中查实的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在校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要督促学校立行立改,并跟踪落实。
2. 教育部规定小学一年级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一年级周课时数26节,其中语文7节,数学4节,音乐2节,美术节,体育4节,品德与生活2节,地方课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截至2017年7月,教育部设有19个内设司、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其中。另外,教育部还直接管理15个教育类社会团体和组织。
主要职责
一、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三、 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五、 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3. 国家规定中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几小时
初中学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
4. 高中教育大纲对学生每天作业量的要求是多长时间(高一学生)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回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答、1。5小时、2小时。要求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中学推行综合素质评定。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不举办复读班。
5. 安徽省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
走读生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包括自习和文体活动)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
6. 为什么教育部长说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8.1小时,明明不到七小时,上午8点十分,到12点4四小时,小五
😶
7. 国家教委规定的初中学生每天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总量(含自习时间)是多少
各地区不一样,我河南的 政府跟教育局串通,都想出人才,我高中每天22点45放学,早上4点40起床。
8.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是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8)学生每天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总量扩展阅读
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鉴此,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
为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就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各地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二、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
三、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通过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形成了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从这些年的实践情况看,这种活动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评。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形成制度。
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四、落实必要的物质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保证中小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支持中小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
尚未达到《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作出相应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学校还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快乐体育园地,努力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中小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
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
六、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学校校长年终考评以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使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9. 国家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运动只有积累足够的量和强度刺激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学生在学校进行一般的运动,回一小时是个答底线,保证了时间保证了锻炼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发育。
学生时代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康的身体是干事业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它的意义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
10. 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分别为什么
怎样升官发财,混个领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