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学义务教育新常规达标校材料汇报

教学义务教育新常规达标校材料汇报

发布时间:2020-12-24 16:23:16

『壹』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的学校严格常规管理

严格的常规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1.全校形成共识。管理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内管理出效益容,严格、科学的管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全体师生的 积极性,激发内在潜能,弥补诸多先天不足。在这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现在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责 任制、部门负责制和年级负责制。2.完善制度,做到制度育人。所谓管理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按章办事。从学生管理到教师管理 ,从德育到教学到后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纪律制度,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该校每年都要对 照《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自查自纠,不断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迈向新的层次。3.管理求实、求细、求严。在管理中,我们不贪多,不务虚,从小事入手,每学期抓一两个方面,严格 要求,常抓不懈,“管”出成效。学生的仪表、自行车排放、打扫卫生、作业书写、自习课要求等等, 每一项都管理到位。4.严格规范的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该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已经形成,各部门高效运转,各项 工作按部就班,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市先进集体、市常规管理达标学 校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贰』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工作

新时期基础教育已从注重数量规模的扩展,转到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和重点工作。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一、认真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工作能力是加强教学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是先导,思想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虽然新课改实施工作已经多年,但是,当前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够重视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课堂封闭。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比较严重,他们有经验,但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同时,年轻的教师虽然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但是对新课程精神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虽然教学方法花样翻新,但是华而不实,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差别即在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高度决定教师的教学高度。 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创建平台和机制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思想,如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或邀请知名教师到学校讲学,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组织并鼓励教师阅读教育杂志、教育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和大师们对话,使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制高点。要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要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等等方式,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促进广大教师实现“六个转变”: 1、 教学理念由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设计;2、 教学模式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3、 教学顺序由“教后学”转向“学后教”;4、教学活动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5、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化;6、教学质量评价由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培养良好习惯为重点。 二、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过程的管理, 首先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学常规依然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修订“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课外辅导、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和课堂评价标准逐一落实到新的教学常规中,把每个管理环节做细做透。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应该是:1、备课要求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要建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备课应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要研究实施过程,选择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艺术和整合教学手段。备课时应体现“三个痕迹”:书上有备课的痕迹,教案上有修改的痕迹,教完后有反思的痕迹(写教学后记),学会根据“学情”不断丰富、调整、优化自己的设计。2、上课要求激趣导入,起点准确。讲授精准,探究有效。训练扎实,注重应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论教”,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的。因此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教师不要多讲;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能取代;能让学生总结的教师不能包办,鼓励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目标达成率。3、新课程实施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4、科学地进行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鼓励他们冒尖。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其次是加强教学过程监控。1、创新备课检查内容和方式。 要改变教案检查大都注重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教学过程是否详细,板书设计是否美观,教案书写是否工整的情形。教案检查应着重从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加强检查,强调以学论教。对于集体单元备课,应着重对单元教案进行检查;对资源共享的内容,应加强进行个性化改进与创新部分进行检查与指导,突出教案使用的实效性及个性化。实行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书面检查与课前调讲相结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对教师进行课前调讲,听取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思路、策略的设计与选择等,及时进行评价指导。这样有助于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备课情况,特别是在单元集体备课后,有助于督促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同时突出个性的创造。淡化检查,强化指导,有助于促进教师成长。2、坚持有效地听课、评课、说课。 要听课是观众,会听课是艺术,能说课是能力。只有坚持听课,管理者才有发言权。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蔡林森在洋思中学当校长每天都要去班级听课,到河南永威学校当校长为了使全体教师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理念变成行动,蔡林森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课,一个学期听了500多节课。每听一节课都要评课说课,而且评得非常认真说的很执着,这是非常难得的。教学管理者要使自己成为内行,就必须向蔡林森学习,听课以后能评课说课,才能抓住本质与规律。教学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是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得到了发挥,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说课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位置。现在我们有不少教学管理者不上课也不听课,这是很不应该的!教学管理者听课是必须的,只有听课才能真正了解课堂的情况,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才能真正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三、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生长点。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首先要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要特别注重课堂监控、单元检测、学科竞赛、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地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把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过程和结果各自所占的比例要适当,克服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倾向。其次要严肃考风考纪,认真组织每一次测试、竞赛,提高考试信度。同时考核评价要实事求是,认真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确保考核的全面和公正。 四、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益的增长点。 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服务,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所学校。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最高目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两个轮子,一是教学常规,二是教研教改。校本教研作为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校本教研,深入研究教学常规,深化教学常规,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常规,促进教学常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益。 一个教师要做好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管理中学会管理。校本教研是教师学习进修的重要途径,倡导教师把改进工作与教学研究、学习进修相结合,用学习和研究的态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方式,它为教学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对学校发展机制的重新认识。 学校管理中要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要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问题追踪、课题研究、专家讲座、校际合作、微格教学、教学后记、公开观摩、学术沙龙、成果展示等校本教研方式和自主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途径,引领教师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疑惑和共性问题,不断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组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要尊重教师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年轻教师的校本研修要从教学过程管理做起,落实教学常规;骨干教师要通过教研活动的策划和改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鼓励有个人风格的优秀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综合专业素养,探索和解决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二要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 积极开展学校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知识管理的创新和探索,从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运作的反思与改进中寻求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师的和谐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教学管理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抓好上述几项管理工作,就把握了教学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就能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叁』 教师业务知识考试,说非专业知识(常规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标准)占25%,谁知道那个是考的什么类型的题啊

2005年湘潭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初 中 化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题次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Zn:65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
题次12345678910
答案
题次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下列做法中,能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B、人在进食时细细嚼食物
C、在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 D、煤燃烧时向煤炉中鼓入空气
2、厨房是学生的家庭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对化学进行探究。下列实验不能利用厨房中的物品来完成的是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制取无壳鸡蛋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4、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5、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右图 。
下列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与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6、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铁钉,同时向右边烧杯中加入6.5g 锌粒。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指针偏转的情况可能是
A、始终向左偏转 B、始终向右偏转
C、不发生偏转 D、最初向左偏转,然后向右偏转
7、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B、在氢氧化铝中加入盐酸: OH-+ H+ = H2O
C、将氯气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 + 2OH- = C1- + ClO- + H2O
D、在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H+ + NaHCO3=Na+ + CO2↑ + H2O
8、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摩尔氧气中约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氧气分子
C、标准状况下1 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升
D、铁的摩尔质量为56g/mol
9、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为负极,锌被氧化 B、锌为正极,锌被还原
C、铜为负极,铜被还原 D、铜为正极,铜被氧化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存在电离平衡
B、所有盐的水溶液pH=7
C、0.01 mol/L的盐酸中 pH=2
D、常温下水的离子积等于1×10-14
11、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Y元素是

A、碳 B、硫 C、氧 D、氯
12、通常,能缩短反应所需时间,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反应条件是
A、 浓度 B、 压强 C、 温度 D、 催化剂
13、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146C具有放射性。在考古研究中,可通过测定146C的含量来判断古化石的地质年代。146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6 B、8 C、14 D、20
14、下列措施中,最适宜提高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 ZnSO4+ H2↑)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 B、用浓硫酸
C、用镁粒代替锌粒 D、在稀硫酸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15、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16、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下列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
② 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 做银镜反应后残留的银,用稀氨水洗涤
④ 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
B、用烧杯做容器,给液体物质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C、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D、在中和滴定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
18、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 分子是极性分子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SO2具有漂白作用 D、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19、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碳 > 硅 B、酸性:HClO4>H2SO4
C、碱性:NaOH<KOH D、稳定性:H2O<H2S
20、a b两种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 b 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A、b>a>c B、a>b>c C、c>a>b D、c>b>a
二、填空题 (共17 分)
21、X、Y、Z代表三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某种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含有Y元素的化合物种类在自然界最多;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由X、Z的单质相互反应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由X、Y所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写出YZ2的电子式 。
22、2005年10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一般将它与液态N2O4一起作为火箭的推进剂。在肼的分子中存在一个N-N单键和四个N-H键,则肼的结构式为 ,电子式为 。
(2)已知液态肼与足量液态N2O4完全反应,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际发射过程中会看到有大量红色的烟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副反应的发生,生成了 的缘故。
(3)飞船上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和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电池是氢氧燃料电池,已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则该电池中的总反应式是 。
23、初中化学最常见的有机物有乙醇(CH3CH2OH)和醋酸(CH3COOH),请回答下列有关乙醇和醋酸的问题:
(1) 醋酸的官能团是 ;
(2 ) 乙醇与醋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分子间失水生成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3) 区别乙醇和醋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
24、某冶炼厂的废渣经处理后含有铁、银、氧化铝三种物质,经加工后可制得多种化工产品。加工的主要流程如下:
(1)写出产品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
(2)写出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加盐酸后的滤液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三、实验题 (共13分)
25、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漂白粉。图中装置乙中盛饱和食盐水;装置丙中盛浓硫酸;装置甲中分液漏斗A盛浓盐酸,烧瓶B中加二氧化锰,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装置丁中的大试管C内盛有石灰乳,发生如下反应: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试回答:
(1)在装入试剂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制取氯气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
(3)有同学认为可以省去某些不必要的装置,试分析:
① 能否省去乙装置 (答能或不能),理由是 ;
② 能否省去丙装置 (答能或不能),理由是

26、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兴奋,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 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 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
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
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⑵ 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
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CO32-不存在
(2) 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 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共10分)
27、有一包由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取此混合物9.5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残留固体质量为7.95g。另取此混合物9.5g加入到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五、教学理论(共20分)
28、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目标(通常称为三维目标),一是 ;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 。试结合你的课堂教学谈一谈你是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
29、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内容定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 化学基础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0分)
题次12345678910
答案CDCCBDCCAB
题次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BDAAABDD
二、填空题 (共17分)
21. +6 H2O CH4 O C O
22、(1)H-N-N-H H N N H
H H H H
(2) 8N2H4+N2O4=9N2+4H2O NO2
(3)2H2+O2=2H2O
23、 (1)-COOH (2)CH3COOH+HOC2H5 →CH3COOC2H5 +H2O
(3)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为醋酸
24、(1) AgNO3、Fe2O3 、AlCl3。
(2)Fe+2H+ === Fe2++H2↑
(3)将Fe2+氧化成Fe3+
三、实验题 (共13分)
25、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手捂住园底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观察乙、丙、丁中的导气管进口处,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MnO2
(3)① 不能;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进入丁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l2,减少了有效成分Ca(ClO)2的含量
② 能;漂白粉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且有水生成,反应前不需干燥。
26、
实验一:(1)氧气(或O2 )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
能有Na2CO3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2)碱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四、计算题 (10分)
27、(1)44.2% (2) 0.3mol/L
五、教学理论题(共20分)
28、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略
29、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化学实验的技能

『肆』 新学期常规教育有感

新学期伊始,永丰县藤田镇中心学校把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专来抓,属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培养学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造就完美人格的基础。紧紧围绕德育教育这一核心,以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通过开展三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让规范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告别不良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校风校纪建设。

一是召开一次班主任专题会议,就新学期开展常规教育专门研究部署。会上强调常规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扎实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在全体班主任教师中树立一种“德育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意识。二是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各班围绕常规教育这一主题举行主题班会,各班学生以遵章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稳定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该校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思想与行动同步。

『伍』 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龙家圈乡小学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教学义务教育新常规达标校材料汇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