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黑走马舞蹈教学

黑走马舞蹈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24 09:34:55

『壹』 健身舞起来第13期的那个舞蹈黑走马的背景音乐谁知道啊急需,有MP3格式的能发给我吗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贰』 传统的《黑走马》舞蹈与现代的《黑走马》舞蹈有什么区别

黑走马属于哈萨克族的,是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属于非物质遗产,甘肃省酒泉地区阿克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黑走马”传承人库丽木剑!蒙古族的传统舞蹈是萨吾尔登,被联合国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叁』 “黑走马”到底是哈萨克族的还是蒙古族的

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种类极其丰富,共分12种,而黑走马即交热哈尔萨吾尔登只是其中的一种

黑走马,蒙语“交拉哈尔”(Joraa Khar),是卫拉特蒙古族托布秀尔曲十二调舞蹈(毕)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新疆蒙古族地区和蒙古国西部地区等卫拉特蒙古居住地区,也属于卫拉特蒙古群众游牧生活当中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之一。



中文名 黑走马 外文名 Joraa Khar 别称 黑走马(Joraa Khar) 所属类型 舞蹈 流传地区 新疆蒙古族和蒙古国西部等地区蒙古族黑走马(Joraa Khar)舞蹈的简介 听语音 交拉哈热舞蹈一般男性跳为主,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 交拉哈热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和婚礼上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

萨吾尔登(贝·贝勒格)2009年蒙古国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肆』 求哈萨克族民族舞蹈黑走马的介绍

黑走马 ,哈萨克语“卡拉角勒哈[1]”,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卡拉角勒哈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舞蹈,关于它的来源,在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家乡)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在马上和马下,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时矫健姿态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

起源一

关于 黑走马”乐曲的产生,在哈萨克民族中也同样流传着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相传蒙古人强大之后,为了和哈萨克人争夺草场,曾经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战争迫使哈萨克人逐步向伊犁河流域迁徙。有一次,蒙古人在抢占了哈萨克人的草场之后,又把哈萨克人的马也抢走了。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牧马人了解了马的习性,他们知道在被抢走的马群中有一匹黑色走马特别通人性,能听懂牧马人的斯布孜笛声。失去爱马的牧马人在焦急无奈之时时,就坐在山头上,拿起了自己心爱的斯布孜一遍一遍地吹了起来。婉转悲凄的笛声随着风儿从山头慢慢地飘到了山下,传到了那匹很有灵性的黑走马耳中。从笛声中黑走马听到了主人的忧愁、伤感和思念,听到了主人的呼唤。

只见它扬起前腿仰天一声长嘶,便奋起四像一阵旋风一般蹄连奔带跑地冲向马群,将被抢的马群赶回它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到了主人的身旁。黑走马的义举使牧马人感动万分。想到黑走马不仅带回了被抢走的马群,还同时避免了两族之间为争夺马群而可能发生的一场更残酷的战争,他内心的激动便如潮水一般涌动。情之所至,激情澎湃的牧马人就即兴吹奏了一曲赞颂黑走马的曲子,在族人中广为流传。后来哈萨克民间艺人又按照这支曲子的旋律将这个故事编排成“黑走马”舞。在整个舞蹈中表演者随着音乐的起伏和快慢,用肢体语言完整的讲述着“黑走马”的故事。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表演者时常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各种动态揉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语汇和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由此衍化出诸如“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拉面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有轻松愉快的表演,有刚强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哈萨克族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欢舞达旦。 卡拉角勒哈以同名乐曲伴奏。这种乐曲的节奏感极强,明快活泼,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

『伍』 黑走马舞蹈属不属于哈萨克族的非物质遗产

属于非物质遗产,甘肃省酒泉地区阿克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黑走马”传承人库丽木剑!

『陆』 qarajorgha“黑走马”是蒙古族舞蹈还是哈萨克舞蹈

哈萨克族的~蒙古族的也有类似舞蹈,都是游牧民族

『柒』 哈萨克族 舞蹈 的确切手型 是什么求指点,谢谢!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没什么的吧。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这是无可内争议的,世人皆知的事容实。但如果你认为非得哈萨克族人来表演,就未免有点太过狭隘。据我所知,此次《黑走马》的编舞万马尖措是藏族人,算是一位非常有实力和名气的编导。他肯定比我们更懂这些舞蹈艺术,他既然安排一位蒙古族小伙来领舞,自然是觉得合适没有什么问题才安排的。由此而说破坏民族团结就不太合适了。我们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哈萨克族,藏族,蒙古族,汉族等等等都是中华的一份子,大家一起跳一起在这种国际性的地方展现哈萨克族人民的勤劳勇敢不是很好吗?而且抛开舞蹈的文化背景,这支舞蹈无疑是赏心悦目的,从演员们的表演上来讲。一支舞蹈有时候也不必上纲上线的一定要分出个你我他来。舞蹈是多种形式的,融汇贯通也是常有的事情。

『捌』 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有哪些

卡拉角勒哈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鹰舞”是哈萨克族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贝坦乡和布尔津一带。
长期以来,哈萨克人除放牧以外,狩猎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而猎鹰就是猎人在狩猎时最亲密的伙伴,好的猎鹰可以用来抓黄羊、野兔、狼和狐狸,因此,哈萨克人对鹰有着非常特殊的喜爱。养鹰和驯鹰不仅是作为谋生的技能,也被认为是男子汉最好的娱乐,和顽强刚毅性格的主要标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赞美猎鹰的诗歌和乐曲,而鹰舞则是用舞蹈来表现山鹰勇猛无畏形象的代表作。
“熊舞”哈萨克语为“阿尤毕依”,流传托里一带哈萨克人中间。托里的哈萨克族属克烈部落,原游牧在阿勒泰地区,清同治年间,即公元1862年以后,其中一部分由阿勒泰迁至托里。现在,托里有熊舞,阿勒泰也有熊舞,说明这个舞蹈原是克烈部落的传统舞蹈。但托里的熊舞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发展,已独具风格。
“抵角戏”流传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能歌善舞的哈萨克人,结合牧区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了许多矫健优美的似兽舞蹈。其中表现最多的是鹰、马、羊和熊,并赋以不同的涵意:鹰地圣洁的象征,马和羊是日常生活的指靠和庇护者,而熊则被当作贪婪、诡诈的典型。虽然各种似兽舞蹈因表演者的认识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寓有不同的内涵和感情色彩,但总的来说,都具有神礅模拟逼真,形象生动,舞蹈动作舒展奔放;、顿挫有力的共同特征。
抵角戏是模拟山羊形态的舞蹈,一般在喜庆聚会之日表演。
擀 毡 舞
“擀毡舞”是哈萨克族女子舞蹈,传播甚广,伊犁、阿勒泰、塔城、木垒、巴里坤和乌鲁木齐等地哈萨克族聚居区都有流传。
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那特殊的环境中,哈萨克女子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等,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装扮毡房,美化生活,终年忙碌,在牧民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每当喜庆佳节,哈萨克族牧民团聚一堂欢歌赛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揉进舞蹈表演当中去。然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提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擀毡舞和“挤奶舞”、“绣花舞”、“剪羊毛舞”等等舞蹈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这些舞蹈在民间也统称之为“劳动舞”。

挤 奶 舞
“挤奶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广为流传。舞蹈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制做奶茶的全过程,从挤奶、搅奶……直到献奶茶。主要由女性表演。舞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将劳动过程揉进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里,加之表演中的即兴发挥,使其成为独具草原特色的哈萨克族民间舞。
绣 花 舞
“绣花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在繁忙的生产劳动间隙,精心绣制巧夺天工的各种服饰和装饰品美化生活。舞蹈动作比较简单,都围绕着绣花的过程来展开,如“捻线”、“理线”、“穿针”、“绣花”和“梳头”、“照镜子”等,随意性比较强。

『玖』 黑走马是哪个民族的

黑走马,【哈萨克族】舞蹈艺术形式。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回克语,意为答“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阅读全文

与黑走马舞蹈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