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在教学中渗透宽容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宽容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23 21:29:56

㈠ 中国历史上宽容的故事

一、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齐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之后,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因此这样做,是正因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此刻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二、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正因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三、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之后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四、"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联,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五、郑板桥与小偷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件,床头金银无半分。

出门休惹黄尾狗,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因当潍县县令时擅自开仓赈济灾民而被罢官,但他身心释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随身只带黄狗一只,书卷几箱,兰花一盆,悠悠然来到扬州定居。

一夜,天色阴沉,下起了毛毛细雨。劳作的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郑板桥却辗转难眠,忽听房门响动,只见一小偷闪进屋内,板桥心神有些慌乱,想呼救,又怕惹恼小偷,自讨苦吃。转念一想,计上心来。便喃喃低吟;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忙着搜寻物件的小偷一听,心想,坏了,让主人发现了。刚刚转身要走,又听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分。小偷听明白了,是个只会读书的穷光蛋,还是赶快逃走吧,转身出门,有听提醒道;出门休惹黄尾犬。

小偷心想,院门不能走了。还是跳墙跑吧。此时又听房内警告;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抬头发现墙头上果然放着一盆兰花。于是避开兰花盆纵身跃上墙头。刚要缩身跳下,又听屋内高声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小偷一听乐了。真是一个好心肠的诗书君子。

(1)在教学中渗透宽容教育扩展阅读:

我们要提倡宽容精神,因为宽容待人有着积极的健康意义。近几年,在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突起一门叫“宽容学”的新学科,专门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对人宽容心态与自身健康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证据确凿的是,人的宽容品格对自身健康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不宽容”状态对身心产生不良压力,这种“不宽容”交织着苦恼、愤怒、敌意、不满、仇恨和恐惧,还有强烈的自卑和自弃,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和激素紊乱等,从而引起心血管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甚至可能会伤害神经功能和记忆力。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宽容是如何具体调理身心健康的,但好处却显而易见,如宽容者更快乐和更健康长寿。

据推测,人类的“情感宽容”可能是一种“接受和宽厚的本性”,使人类不会在一些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上纠缠不休或没完没了,而是向前看,对未来充满希望。宽容应该融合于人格和品质之中,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态,而不仅是对某事的简单回应。

宽容的品格是需要后天培育和修养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和媒体的引导,社会形成风气,非常重要。例如,现代的人应过着一种多元和平衡的生活,而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而社会对幸福和成功的认同只有一个标准,如挣大钱发大财或出人头地,结果只能是不宽容。

我们要强调,日复一日“心不宽”对个人身心健康微小危害的“积聚效应”;更要警惕,全社会“心不宽”的“爆发效应”。如此,提倡宽容,也就是“多个态度多条路”,为社会和自个拓宽畅快呼吸的空间。

㈡ 宽容的事例(现代的) 要真实!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之后,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㈢ 古兰经中关于慈爱,戒恶,渗透,善行,宽恕的意思是什么

阿弥陀佛。伊斯兰教的慈爱的意思就是佛教中的慈悲,一切善源于慈悲,一切恶源于残忍。专戒恶对应的是属佛教中的五戒十善。渗透指的是要把戒律和经教用于生活,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行比解更重要,光有行没有解,也可以有成就,光有解没有行,那没用的。)。善行指的是利益他人,利益大众的行为。宽恕指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能报仇,不能有报复的念头。

㈣ 如何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开展宽容教育 王丽静

宽容教育是尊重和耐心,是包容中的促进,是承认人性美、未来更美好的理念。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倡导、实施宽容教育,用宽容的思想、方法对待、教育每一位学生。
新时期的中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倡导、实施宽容教育。用宽容的思想、方法对待、教育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宽容的确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是宽容教育?宽容教育在中学教学管理实践中有何重要作用?怎样实施宽容教育?本文将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宽容教育的内涵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下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下,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个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师傅的背,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只是平静地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于是,很多人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应该宽容。
二、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实施宽容教育的意义
1.宽容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改其过”。中学时期是学生观察周围世界、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反抗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个性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即通常的逆反心理,独生子女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中学生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应加强情感投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宽容态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可以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理解学生,进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对学生情感虐待是心理教育的天敌。一位教育家的名言:“不是棒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2.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宽容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觉得周围的人和事总与自己过不去,很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转化后进生,采取适当的宽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后进生的包容。有了情感上的碰撞,后进生从心理上便接受了我们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后进生往往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加上长期积聚的惯性,他们往往表现出言行不符、出尔反尔,甚至是感而不化,教而不改。因此,转化后进生还必须有耐心、信心,能用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唯物辩证观点看待后进生,而这个过程始终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宽容和感化。
三、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实施宽容教育的途径
要使宽容教育在中学教学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只强调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结果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个体进行具体分析。老禅师之所以对小和尚施以宽容,是因为他对小和尚的行为品德、性格特点了如指掌,认为宽容能促其改过从善,而不会使其继续作恶。学生不可能都是小和尚,因而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强求学生发展的一致性。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少年儿童受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多情绪性行为、多模仿性行为,学校不能仅靠成文的纪律约束他们,更不能要求他们不犯错。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2.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行为规范方面,还是认知方面出现错误都是很正常的。对于性质不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就要给予宽容。树大自然直的思想虽然有失公允,但它强调的是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对树的滋润作用,教师只要对所“树”之人广施爱心,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树就一定会茁壮成材。
3.宽容以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为依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名优秀教师的大智大慧,很多时候就体现在教育的宽容中。宽容有错误的学生、有缺点的学生、甚至是冒犯过自己的学生,是一个教师厚德的表现。教师厚德的形成不但需要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汲取,而且需要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断改造,更需要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4.宽容教育要坚持辩证、适度的原则
老禅师之所以达到了教育目的,是因为那个徒弟有了悔过之心,但是在教育中,并不是靠一言两语就能改变某些学生的。如果案例中的这个徒弟没有任何悔过之心,没有任何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认为师傅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那么宽容教育还有作用吗?宽容教育固然有其独到之处,我认为批评、惩罚、冷处理同样也有作用。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一味地宽容很难时时奏效。我们既要把宽容与批评、惩罚结合起来,又要把宽容与学生的特点及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科学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另外,宽容要以适度为原则。一个学生的个人言行只要不影响他人,不危害国家、集体利益就可以被宽容。相反,如果个人举动危及他人安全,有损国家、集体利益,就不能坐视不管。虽然宽容可以带来和谐,可以造就学生自由奔放的个性,但是宽容不当却会造成学生的懒惰无知和任性胡为,以致贻误学生终生。
要做到对学生知识缺陷的宽容,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教育和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抛却功利之心,切莫以恨铁不成钢为借口,做拔苗助长之事。我们提倡的宽容教育是尊重和耐心,是包容中的促进,是承认人性美、未来更美好的理念。如果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宽容的思想、方法对待、教育每一位学生,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阅读全文

与在教学中渗透宽容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