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春课堂教学目标

春课堂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0-12-23 13:19:28

❶ 如何确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2006-2007年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纲要》,初中语文组以“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精心计划,勤于实践,积极探索。26日下午,组内开展了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这次的研究主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之一“目标明确”。

我们认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准则有五条:1、目标明确;2、思路清晰;3、活动充分4、积累丰富;5、氛围和谐。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目的”不是“目标”。规范的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四点: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等都是不规范的。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明确的。如教《海燕》写“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写作技巧”就笼统了。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通过什么过程或在10分钟内完成什么任务”。
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与预期到的最低水准。

我们来看课例。这是游春香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朱自清的散文——《春》。

老师首先出示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很有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三个步骤:1、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2、感知性朗读,理清文章思路;3、涵咏性朗读,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教师确定的本次课目标是“3、涵咏朗读”。

要评价教学目标,就要明确评价的标准。怎样评价目标预设是否具体、准确、科学呢?或者说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依据呢?

1、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共有10条,分别从语文素养与情感态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这是贯穿九年的纵向目标。“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作了阐述,这是横向目标。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找到纵横交合的坐标点。

2、单元目标。语文教材的编排虽然没有十分严格的逻辑顺序,但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册教材由若干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目标既集中体现在课文的共性中,也分散体现在每篇有特点的课文中。忽视单元目标,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会导致知能训练的断层和认知的盲区。

3、课文特点。课后练习基本上提示了该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从练习的要求把握标向和标高。忽视课文特点,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会单一,会重复,会没有载体,教学也会变得千篇一律。

4、学生基础。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就是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离开学生的基础谈目标设定,那是空谈。学生的认知基础、智能结构、兴趣习惯等都是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因素。目标的设定要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着)”,如果拔高和降低标高,都会造成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5、课时划分。一节课可以只有一个中心目标,但学习一篇课文却可能有几个目标,怎样将多个目标划分到不同的课时中去落实,也是有讲究的。目标太高、容量太大、环节过多,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教学目标要注重课堂生成。强调预设目标,也要关注生成目标,甚至可以说要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因为学生开放性的存在,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课堂中常常有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要老师独具慧眼,驾驭课堂,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忽视生成目标,课堂变得僵化,缺少灵动,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发展会受到阻碍。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从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观照《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了。

先看课标中关于“阅读”要求的第一条:“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看单元提示语:“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品味诗文有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第三看课后练习:1、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2、课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词句,回答问题。3、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课文最后三段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第四看学生基础:第一单元要求“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要求“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第五考虑课时分配。从以上几点看来,本课用三个课时来学习比较合理,重点分别是朗读指导、朗读品评、涵咏运用。这样安排由浅入深,思路清晰。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坐标点应该是:美文的阅读。因为是初一学生,所以要学习朗读的轻重音、语速、语调等,讲究抑扬顿挫,然后在朗读中感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情感,直到背诵。因为有第一课时的“正确朗读”作基础,本次课的“涵咏朗读”就有了梯度。第三课时重点在朗读中品味美的语言。因此,我们认为游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是恰当的。

如果教学目标需要更精确的话,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表述:
1、第一课时——学生通过查字典、读注释,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反复练习,流利朗读课文;教师讲解重音、语速、音调等朗读技巧后,通过练习,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课)
2、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品味课文描写的春天美景,感受美好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大部分同学能背诵。(朗读品评课)
3、第三课时——学生通过品读,能指出体现课文语言的生动性的几个表示行为动作的词;通过老师讲解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能对语言的形象性进行举例说明(这是低限度),少部分学生能运用比喻写句子(这是高标准,可测评——涵咏运用课)

❷ 春天在哪里优秀教案设计一最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找春天"的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知识,多角度欣赏、体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知道礼貌是春风,友爱是阳光,生活中也有春天;学习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走到郊外,用眼睛寻找自然界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生活,用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春天。
2、用乐曲歌唱春天,在大自然中与春天亲密接触,在生活中留住春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学生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和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讲究礼貌、相互关爱的快乐。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多角度欣赏、体验自然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活动过程:

一、感受自然界春天的美丽
活动一:欣赏歌曲设疑入题
1、师扮演小燕子边唱"小燕子"歌曲边做动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呀?你们知道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2、学生交流。
3、是啊!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可是春天到底在那里呢?(板书: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到下面的录像里去找一找吧。
活动二:观看媒体寻找春天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能告诉大家春天在哪里呀?(师把桃花发到谁手里就由谁讲)
活动三: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1、其实,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老师让你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找了春天,你们也一定找到春天了吧?说给大家听听吧!(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月---日,柳枝长出了新芽。)
2、学生交流和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四:小组合作改编歌曲
1、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来!我们为她编首歌吧。
2、出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呀,这里有(),还有那()。
3、学生分组商量,根据自己看到的春天情景填词后交流。
4、师生一起唱自编的歌曲。
(师:小朋友们编得好极了,把春天的美丽,春天勃勃的生机表达得淋漓尽致,太让我激动了,我真想唱一首歌啊!出示:《春天在哪里》歌曲,会唱吗?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二、赞美自然界美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我们找了半天的春天,小朋友们,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呀?
2、让学生讨论总结。
活动二:实践操作赞美春天
1、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小结:春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天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春天让我们精神焕发,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燕子姐姐再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结束课堂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懂得礼貌是春风,友爱是阳光,生活中也有春天;学习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活动过程:

一、回顾自然界春天的美丽
1、上一节课小朋友从各自的眼睛里找到了春天,并把它编了一首歌,现在请小朋友再一次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来唱一唱自己编的歌吧。
2、学生唱自编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感受生活中春天的温暖
活动一:观看录像寻找生活中的春天
1、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桃红柳绿,小动物们也纷纷出来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因为春天给大家带来了温暖。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与人交往中也有春天,这个春天会让人更加温暖。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的一段录像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春天,你们仔细看,找一找录像里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学生观看录像。
3、教师示范交流录像中的春天,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是呀,桃红柳绿是春天,礼貌友爱也是春天。老师要送你一句话:礼貌是春天,友谊是阳光,春天就在我们生活中。
活动二:判断辨别巩固认识
1、出示学生之间相处的事例。
2、学生进行判断,并用表演的形式演一演。
3、拓展:学生表演自己生活中曾有的文明相处、互相帮助的事例。
三、留住生活中美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小朋友想把这美丽、温暖的春天留住吗?那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一下碰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出示:见面要说("你好");分别要说("再见");别人有难(多帮助);受人帮助(要谢谢);无意伤人说("对不起");宽容他人说("没关系");尊重他人常说("请")]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齐读板书。
活动二:体验感悟加深认识
1、生活中的这个春天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来,快让我们画画这朵春天里最美的花。
2、学生描画,画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
3、把花朵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最好的朋友,说出送花原因并会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三:学唱歌曲感悟提升
1、自然界的春天是美丽,但这美丽的情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只有生活中的春天才会永远让人温暖,今后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那么春天就会留在这里。
2、表演唱《春天在这里》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也有春天,春天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相信大家在找到春天的同时,更会找到生活的快乐。

❸ 古诗《春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越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电脑演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古诗。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学生注意听):《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三、深入理解
1、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边读、边看电脑演示,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电脑显示古诗,学生答出来词义后,电脑再显示答案,最后,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诗及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四、准确把握。
1、自读全诗,说说诗的意思。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春夜喜雨》《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技)
六、总结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能自学古诗啦,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古诗。
设计说明: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电脑资料,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师充分利用电脑课件,将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本首诗并不难,因此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当堂课就安排一首难度相当的诗,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❹ 幼儿大班春日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❺ 幼儿大班下册主题三春天的聚会的教育目标及策略是什么

< 刚送别了冬爷爷,春姑娘又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做客。春天是多么的美好,那层层白雾和处处的鸟语花香都征示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湿漉漉的,无论是花朵还是小草都挂上几颗春姑娘送的水晶珠,晶莹透亮地闪烁着。一颗颗圆鼓鼓的露珠从叶片上滑落下来,滴在了土里,滋润了大地。在春天的早晨里,白雾如轻纱般地笼罩住整个城市,到处都变得朦胧一片,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变得那么生机勃勃。当春雨落下时,仿佛给所有植物染上了鲜艳的色彩。瞧,小草给春雨染得绿油油的,在春光的沐浴下满足地摇曳着,是多么地可爱啊;花朵经过春雨的梳妆,变得美丽无暇,尽情地伸展着她那婀娜的身姿。一阵春风拂来,温柔地抚摸着人们的发丝,一切都是那么惬意。那清脆的泉水声叮咚叮咚地奏着,鸟儿欢快地歌唱着,仿佛是歌颂着美丽的春天。 春天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春风,萌发的新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宁静。

❻ 春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书 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❼ 幼儿园以春天为单元的音乐教育目标

目标
来1、能跟随老师准确的自朗诵诗歌。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诗歌。
3、培养幼儿对春天的音乐和诗歌感兴趣。
4、培养幼儿新学期音乐课堂的常规纪律。
大组: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表演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诗歌内容。
2、培养幼儿对春天的音乐和诗歌感兴趣。
3、培养幼儿新学期音乐课堂的常规纪律。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黑板、春天和冬天的图片
活动重点:
自信地展现诗歌,让学生融入正确的课堂氛围中。
活动难点:
准确记忆背诵诗歌。
活动过程:

阅读全文

与春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