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提高法律素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自身的形象好坏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仅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更应该把《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必学内容,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因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在二年级学习认识路线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后,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数学日记《旅游中的数学》。给大家介绍了到中原福塔乘坐的公交车727路的行车路线以及如何正确选择乘车的方案。
日记内容摘抄如下:
(1)行车路线
从紫荆山站出发,向 南 行驶2 站到紫荆山路商城路站,再向东南行驶 1 站到郑州城隍庙站,再向东行驶4站到未来路商城路站,再向南行驶5站到金色港湾站,再向东行驶4站到航海路高速路口站下车,再向前大约走200米即到。
(2)乘车方案
同学们,如果我们班同学去游览中原福塔,我们班73人加上1位老师共74人。旅游团为我们准备了两种车,一种是大巴车,限乘客50人, 租车费用一天800元;另一种是中巴车,限乘客30人,租车费用一天600元。我们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
大巴车:限乘客50人 中巴车:限乘客30人
租车费用 :800元/天 租车费用 :600元/天
我想的租车方案如下:其中方案一最适合我们班的情况,因为空位少,费用低。
大巴车/辆
中巴车/辆
可坐人数/人
所用费用/元
方案一
1
1
80
1400
方案二
2
0
100
1600
方案三
0
3
90
1800
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性。
对于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可是在做游戏时经常有个别同学故意出错,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在四年级讲授“游戏公平”的知识时,我一边指导学生要想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必须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一边告诉学生:公平竞争,诚实做人。让学生明白不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不遵守法律,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法制教育的素材。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
三、合理利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例如在讲五年级《中位数和众数》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课的开始部分,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工资里的骗局》。有一家服装公司,生意日渐红火。可是公司的员工却十分不满,原来雇用的员工每天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很低。员工们每天从早到晚,工资又不多,所以他们集体罢工,要求减轻工作量,增加工资。老板想:与其给老员工加工资保住他们,还不如招一批新工人划算。因为即使给新工人的工资低,他们一时半会也不会闹事。于是公司马上贴出一张招聘广告:“本公司职员平均工资1500元,名额有限,欲报从速。”这时大学生小王看到了招聘广告后,心想一个月1500元工资还不错,便到公司报了名。公司立即录用了他,并签了1年的工作合同。第一个月,小王干得非常卖力。到了月底,小王高高兴兴地去领工资,等钱拿到手后,一数怎么才800元呢?于是,小王气呼呼地跑到老板那里,问老板:“明明说好是1500元,为什么只给了800元?”公司老板狡猾地说:“我说的是员工平均工资1500元呀!既然是平均数,那自然就有高有低了。”说完,像变戏法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
职务
经理
副经理
员工
人数(人)
1
1
10
月工资(元)
8000
2000
800
本公司职员平均工资:
(8000×1+2000×1+800×10)÷(1+1+10)
=(8000+2000+8000)÷12
=18000÷12
=1500(元)
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小王上当的原因,并提醒学生设想当自己11年后走向工作岗位去招聘时,应如何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来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法制教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或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六年级数学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如何计算利息后,我让学生结合新学的知识和国家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来调查新个税法实施方案的计算方法。 现行方法
{(总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以总工资5105元为例,三险一金105为例
{5105-105-3500}×3%-0=45元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5%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40%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认真挖掘法制教育素材,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把法制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的学科教学中。同时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坚持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三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哪些
渗透点 ☆ 学科内容 二上/快乐的队日活动24 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回护法》 ☆ 教学答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实例分析 ☆ 示例或说明 1.教师今天同学们玩得很高兴现在要离开公园了在离开前看一 看我们的草地上留下不应该留的东西了吗 2.组织讨论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在讨论时教师向学生简单介 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叁』 简析如何在高中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1.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拓展学生法制教育渠道
法制进课堂,首先把握好教材,将法制教育列入到教学目标之列,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善于开发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因势利导、巧妙的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教育顺势而出,合情合理.我们这地方,没有旅游胜地,文物古迹少之又少,时空上不允许组织学生参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壁画……但是借助学科教学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九年级数学(下)《圆》一章中,《垂直于弦的直径》有这样一个引例:同学们知道桥吗?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它的跨度为37.4m(弧所对的弦长),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的主桥拱的半径吗?(精确到0.1m).师生带着自豪、骄傲、保护的情感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相关历史,了解文物的相关知识,就顺其自然地渗透《文物保护法》.又如,给学生直接谈野生动物保护,学生很盲目,因为学生见到野生动物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配方法》一节,出现了一个问题解决题,树林里有一群活蹦乱跳的猴子,分成两队做游戏,一队猴子数是总猴子数的 ,另一队猴子数是12只,那么猴子总数是多少?学生看到图文并茂的题,就弥补了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趁机简介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深入浅出,把平时讲不到、不好讲的法律、道德,从学习内容中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心里,形式比较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和了解能力,教师要选择好渗透的内容和渗透度,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让数学回归生活,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引发联想,激发情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隐含的法律,创造适于学生领悟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进入角色,亲身体验”做数学,学法;解数学,懂法”,情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情境中拓展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在建模解题中提升人格、了解法律,这是学习的一个完善的过程,是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模式.一次《反比例函数应用》公开课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幅图:一个水池在进水的同时也在出水.从知识的角度看,体现进水时间、进水速度、水池容量、出水时间、出水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进行解决;从德育角度看,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从法制角度看,渗透《水资源保护法》,一题三雕,完善了学生知识结构,在成才之中先成人,何乐而不为!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不能把它上成法制课,但渗透法制有意所在,不仅要见于物,更应见于人,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情动”而”知书达理”,在学生心中种下社会主义文明的种子,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陶冶情操,同时也扩大学生的视野,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科渗透法制,学之无声,懂之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