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实验有哪些

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实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23 07:57:00

1. 外国教育史问题

1.试析文明的进程与学校兴起之间的关系。
答:(1)文明古国的进程
①古埃及的文明进程
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a.古埃及文字
经过长期演变,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组成的文字系统。
b.古埃及文学
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学繁荣的基础,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和题材都十分丰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军事和社会世俗生活的状况。
c.古埃及宗教
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d.古埃及文明在天象、数学、水利、生物和建筑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西亚古国的文明进程
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地域面积广大,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
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
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了成文法典。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
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来源。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
a.古印度文字
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印度文学作品
古印度的文学作品包括宗教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小说等。另外,古代印度在语言学、语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成就。
c.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吠陀教,后演变为婆罗门教,影响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印度出现了列国林立的局面,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不满,出现了各种思潮,佛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d.古印度文明在天象、数学、医学、农学、建筑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杰出成就。
(2)学校的兴起
①学校产生的原因
学校的产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a.生产力的发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产品,才使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发生分离,一部分人可以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同时,社会产品更加丰富,为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b.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第一,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的运作并确保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需要一部分掌握了政治、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知识的人来参与奴隶制国家的管理,这就要依靠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教会他们这些知识和技能。
第二,组织领导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也是国家的基本社会职能之一,只有行使好这些职能,国家政权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大。
c.文字的出现以及科学知识的丰富
第一,文字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通过耳传口授传递信息,文字产生后才有可能记录更多更广的知识经验,并把它们传授给其他人。
第二,文字使知识的继承和传递更加可靠和规范,为学校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第三,学校教育内容是源自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科学知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都更加丰富。
②学校产生的意义
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逐渐开始从人类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在专门的地点和场所进行的、运用特定手段并为了实现某些特殊目的的特殊活动。人类教育的历史方向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3)两者的关系
①学校的产生主要是依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文明进程的推进使人类社会得到了进步和发展,推动了学校的产生和壮大。
②学校起到了传播文明和生产劳动知识的功能,人们接受教育后可以更好的在社会生存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
2.怎样评价东方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1)古代东方国家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关于学校的起源的几次重要的考古发现都集中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一带。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亚非文明古国。学校的产生无疑是一种进步现象,它对于传播科学文化、发展社会生产起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保存日益增多的知识,单靠口耳相传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便创造了文字,出现了教学的场所和专门的人来进行教学工作,学校教育由此产生了。
(2)亚非文明古国的骄傲与对其他国家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亚非文明古国,而且其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后来各国纷纷前来学习,从而对其他各国甚至是世界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可以说,亚非文明古国的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端,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2. 外国教育史的简介

《外国教育史》是为我校教育系编写的一部教材。1979年,我系教育史教专研室外国教育史组全体同属志曾编印了《外国教育史(初稿)》,作为我校自用教材。我们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该书进行了总结,又学习、吸收了本学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地专业工作者及广大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本书,正式出版。
本书共四编,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古代和中古时期的教育(第一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教育(第二编),共七章;下册内容包括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教育(第三编)、苏联教育的发展(第四编),共五章。本书的章节结构和基本内容均由编著者共同讨论,分头编写。

3. 简述外国教育史上的儿童观有哪些

国外的教育观中则更多的提倡让孩子学自己感兴趣 的,适合自己的。
1.西方国家的育儿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和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独立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
2.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
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没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
至于西方国家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光明日报》1993年7月3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
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
(1)宁苦而不娇。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去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2)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家帐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 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3)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3.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结果
由于育儿观、育儿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
(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读大学的女儿每周都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
(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英国一位在约克郡的兄弟俩(12岁、14岁),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成立了“洗车公司 ”。哥俩干活认真,收费低廉。宁可多走路也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练,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就有很多不如人家的地方。做父母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4. 外国教育史关于各国的一些教育法案怎么背呀

仔细观察 基本上都是按照 初等 中等 然后高等教育来排列的 先记住名字 然后确定主要规定哪种阶段的教育 然后具体到各项措施

5. 外国教育史哪一版最好

图书名称: 外国教育史(修订本)(上册)
作 者: 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
出 版 社: 北京回师范大学出版社答
ISBN: 978-7-303-00079-1
出版日期: 1993-12-1
图书名称: 外国教育史(修订本)(下册)
作 者: 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303-00080-1
出版日期: 1993-12-1
图书名称: 外国教育史教程
作 者: 吴式颖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外国教育史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外国版古代教育包括远权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
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
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7. 外国教育史要怎么学

你是要自学吗?当然首先要选一本好的教材,推荐你看戴本博和王天一合著的《版外国权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研究是运用历史文献法研究除中国以外的世界范围内教育产生与发展进程,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所以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由此可见。
想学好外国教育史,我的建议是,首先以时间发展和地区为区分标志,将所学内容分为古代、近代、现代,欧洲、美洲、亚洲等等。将知识的发展脉络清晰掌握。
然后将各时期各地区的教育思想大家的理论观点(特别是那些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详细学习,如果看不懂,可以去读一下他们的原著。教育家的思想理论间有相近的、有对立的、有借鉴的、还有继承发扬的,这样你可以相对比着学习。
对于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和调控,主要记住国家颁布的重点法案,比如美国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法国的1833年法案。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和特点也可以对比着来学,典型的是美国与日本比较,还有雅典与斯巴达。

8. 外国教育史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介及其在中国的诞生和意义

一、五一国际劳动节简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May Day),代发论文,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拥有的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二、中国五一劳动节的诞生及意义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论文发表,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论文代发,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已基本形成。从2007年11月9日开始,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改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
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新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相关的主题文章:

深度解析世界杯阿根廷与韩国之战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总体评述

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

阅读全文

与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实验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