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舞蹈的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简述每个阶段舞蹈的不同名称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
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
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
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
据《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乐舞,该乐舞共分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个乐段,每段都表现鲜活的主题,表现了先民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
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发展特征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相继建立,舞蹈也逐渐地告别了它的原始形态,如果说原始社会先民们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态的原始记录的话,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先民们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的那种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出来,并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和宗教政治活动。至此,中国舞蹈就在“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纵深发展。这类舞蹈主要表现在周代的巫术舞蹈、傩舞蹈和汉代的百戏类舞蹈。
巫术舞蹈是巫术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过祈祷、献祭等行为,求得与神灵的相通,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隶舞》,就是为求雨而作的一种祭祀行为。傩舞也是一种以驱鬼逐役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也盛行在我国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傩戏”。
在汉代,“百戏”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滑稽戏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间舞蹈成为宫廷乐舞的主要内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戏”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剑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过程中的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早期戏曲艺术形式的源头。
四、舞蹈发展的程式性与专业性特征
唐代舞蹈在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规模,纳多国、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赏的姿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从宫廷的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的老百姓无不好之,达到了一种顶峰时代。宋代舞蹈在历史的转折面前,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舞蹈的划时代历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队舞”,绘制了一个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宫词》有云:“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就是有关队舞的历史文献记载。由于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舞蹈作为戏曲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戏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决定了舞蹈表现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戏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美学特点。
自远古到明清,中国舞蹈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过程中,承传着舞蹈的精髓和内涵,融合在当代的社会火炉之中,中国舞蹈从明清戏曲舞蹈综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来,直接凭借人体身段去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情感,将中国舞蹈推向了新世纪的辉煌。中国当代舞蹈是以专业性的舞蹈作品和专业舞蹈表演而著写舞蹈历史的,先后出现了裕容龄、黎锦辉、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著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专业型的舞蹈家和专业性的舞蹈作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并壮大的,专业性的舞蹈教育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蓬勃发展的,以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1978年改大学)的成立为标志。
总之,中国舞蹈自先秦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女乐舞蹈和雅舞、汉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乐舞蹈、宋代的“队舞”、明清时期的戏曲舞蹈、当代的专业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这些在表现形式的演变上,都是一个渐次演进、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
② 旧石器时代的舞蹈分为几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舞蹈已孕育着艺术之芽,如法国境内岩洞壁画。它是原始先民朦朦胧胧审美意识的体现,旧石器时代的舞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的形体韵律表现,它几乎是指人类对类人猿舞蹈传递的直接接受,它是自然人的一种欲望快感的发泄。是动物求生欲望得到满足,生命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时得到的一种生理上满足的表现。因此说,人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快感。类人猿的围着木桩跳的环舞与人类的宗教意识和审美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快感是一种情绪反应,美感是人类有意识进行的情感表现。人类自从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舞蹈时,就进入了人为的形态韵律表现的阶段。这个阶段,舞蹈美感的产生来自于人类对文明发展的社会性需求。比如,人类对火的发现与使用。火的发现与使用使人类具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它也使人与动物有了根本区别。可以想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用火御寒取暖、烧烤食物,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勾肩搭背、踢腿顿足、呼喊高叫、欢乐歌舞的情景。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的体质得到良好的改善;体质的增强,使人类原始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人们改变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开始向氏族社会过渡。随着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等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类审美观念开始形成,从此舞蹈表现就带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也就进入了人为的形态韵律表现的发展与繁荣阶段。从这个阶段起,人类舞蹈开始朝向风格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③ 舞蹈教学阶段的特点和方法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一些基本功吧! 你一点一点教他们 让他们多练会 多去压一压,他们很软的 在每节课教一个小舞蹈 2分钟之内这样,不要太长,他们容易忘
④ 学习 中国舞蹈 需要几个阶段分别在什么年龄阶段适合学习什么舞蹈
中国舞分为:抄古典舞、民族民间袭舞。如果是培养业余爱好,那随时都可以学,我现在就在给人家上舞蹈课,中国舞的成人班里边岁数60+的都有,20多的也有,看自己喜好~~如果是小孩,就建议在3岁可以开始学习中国舞(这一时期主要培养兴趣,练练最基本的基本功,跳跳儿童舞蹈),之后想要走上专业舞蹈这条路,建议小学毕业后进入艺校专业学习舞蹈。
⑤ 舞蹈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蹈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是:选材、结构、编舞。
就舞蹈创作的一般程序而言,版常常把权一部作品的诞生分为“选材”、“结构”、“编舞”三个步骤,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这三个步骤并非截然独立的三个阶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渗透的孕育过程。对于这种浑然渗透的孕育过程,用文字语言去进行条理清晰的描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又不得不面对困难而为之。 既然,我们试图用文字语言去描述这个浑然渗透的孕育过程,就必须服从文字语言的叙述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叙述,只要我们心中明确,舞蹈思维活动贯彻于舞蹈创作的每一步骤,每一步骤不是截然分割的独立环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渗透的孕育过程这个基本特点,即使在文字叙述上分出先后顺序,同样能够理解本文所强调的特点。
⑥ 如何正确指引孩子学习舞蹈,各个年龄段应当如何
如何正确指引孩子学舞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都把舞蹈作为提升孩子气质、体态的一个必然的功课了,这一点非常好,以下是引导少儿正确学习舞蹈的方法。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接触舞蹈、学习舞蹈、并在舞蹈中产生快乐呢?
1各个年龄段的进度应该如何?
孩子0到3岁,是氛围教育阶段,让孩子热爱艺术,喜欢舞蹈就应该改善他所处的的大环境。氛围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就是通过玩得到快乐,这样就足够了。
3到5岁是舞蹈启蒙阶段,因为中国很多家长都忽视了0-3岁的氛围阶段,不过也没关系,这阶段还是以各个小舞蹈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中柔韧形体、得到快乐。
6到9岁这一阶段应该是入门阶段,这时间孩子的骨骼逐渐发育,变得结实起来,这一阶段可以进入正规的、规范的舞蹈训练了。
9到12岁,这一阶段是孩子的舞蹈爆发期,已经由启蒙阶段过渡到入门阶段、现在是相对专业阶段了,不管怎么样,也得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你们说呢?
2家长也是最好的老师
当家长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解之后,年轻的父母可适当购置一些教孩子学习舞蹈的电脑软件、电视节目录像带等。如果条件许可,孩子又喜欢和向往舞蹈艺术,家长可带孩子进入艺校或舞蹈培训基地专业学习舞蹈。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所以,形象优美、动作生动的舞蹈配以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立刻能使儿童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
家长(指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孩子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促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
3趣味性是关键
在对待幼儿及学龄初期儿童,家长(指导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时,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要加强趣味性,家长(指导教师)可与孩子共同做舞蹈游戏,活跃孩子的学习气氛,丰富其想象力。在学习进程上,使孩子有新鲜感,有利于孩子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
4舞蹈考级更多的是鼓励
考级能让少儿有了奋斗目标,可以激发更多的艺术求知欲。舞蹈考级教材本来就是内容丰富,从音乐到表演的编排都有思想、有灵魂,它能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员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觉得它有美感,有艺术感染力,创设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而舞蹈考级又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每个学生在训练中要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完成每一个动作,要求规范化、系统化,但又不程式化,要突出舞蹈动作的各种动力因素,使学员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鼓励孩子感受舞蹈、感受艺术!
⑦ 日本舞蹈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日本的舞蹈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本土文化的原始时期,吸收外来文化时期和内闭关锁国咀嚼容消化外来文化、形成本民族文化艺术时期。本土文化原始时期与世界各地史前文化状态几乎相同,是一个依赖自然,祈求神灵保佑的时期。它的文化飞跃期是从飞鸟时代开始,飞鸟时代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统治的国家,它开始与朝鲜半岛和中国隋唐王朝联系,大规模地学习了隋唐宫廷燕乐和朝鲜乐舞,制定了古代日本宫廷雅乐。日本的奈良时代是与中国交往的鼎盛时期,19次的遣唐使,他们从中国学到大批舞蹈,有宫廷燕乐、民间俗乐散乐、佛教乐舞等。这些舞蹈艺术影响了日本的猿乐、田乐、能乐、歌舞伎、狂言等。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先民按照本民族性格及独特的审美意识,采用“中和”态度对外来乐舞进行了改造,将“声震百里、动荡山谷”、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由120人表演的中国唐氏宫廷燕乐《破阵乐》,改造成由几人表演的寺庙雅乐。舞蹈已没有了豪迈雄壮、充满战斗气氛的气势,它变成舞步平缓和谐、舞姿儒雅的寺院舞蹈,这与日本民族喜欢纤巧精致的审美心理密切相关。
⑧ 学街舞分几个阶段
1.要有一颗热爱街舞的心。这是学舞的最基本的前提。为了钱,为了泡妞而练舞,那种动机是不好的。
2.培养乐感、节奏感。多听舞曲,然后在脑子里幻想一下舞步和动作。为以后的实践打好基础,不用太着急,先学会跟拍,打拍子。
3.练习好形体.以免跳起舞来太猥琐或者太生硬.
4.打好身体素质基本功。练习力量、柔韧、协调。而且这个是之后都一直不能放弃的,基本功好,练动作会很快的。力量:做俯卧撑、或者杠铃;柔韧:压腿、开肩、压腰、协调。
5.在练身体素质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培养舞感。听音乐对着镜子跳舞步,让自己的动作尽可能的好看,而且尽量跟音乐节奏。
6.在身体素质基本功小有所成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街舞基本功了。双手倒立、6步、支撑类、手翻。
7.了解清楚自己身体的情况以后,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动作了,推荐:nike、3脚顶、头顶、肘撑、踢腿翻。nike由于只需放手压脚,难度最小,也为之后的各种倒立动作打基础,所以推荐。3脚顶是为之后的各种支撑打基础,头顶是为了头转刷头之类的打最基本的基础。
8.如果身体素质基本功和街舞基本功打得好的话,学习那些简单的动作是很轻松的,所以把简单的动作练稳,动作要做得干净利落,视觉效果才好的,所以一定要练稳。
9.然后可以跟音乐跳舞步,6步接你已经练稳的nike之类的简单动作了,练到流畅自然。
10.这时可以更进一步了。可以由你开始练的简单动作进化一级,可以练飞机撑、倒7、吊腰和支撑旋转类的。
11.以上的步骤如果你能全部完成得不错了。那么,你的素质应该也很不错了的。然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一下POWERMOVE的动作了。也就是俗称的“大招”,但也不要一下就想TMS和回环那类要求较高的。先从风车和头转开始练,因为已经有了飞机撑和头顶的基础了,勤加练习,不难成功的。这时需要体会的,只是甩脚和腰的运用了。
12.呵呵,POWERMOVE是没那么容易练成的,而且很枯燥。所以在这个时期,也可以练些其他的动作,既实用又蛮好看的动作。如果手的力量充足的,还可以练一下TMS的起步,也不奢望学会,先练好那感觉。
13.接下来这就是一个漫长的过度期了。很郁闷的,POWERMOVE练不出,style又练得差不多了,那么趁这个时候,可以把自己全面化一下。把已经学会的动作练稳,没学会,但和已经学会的动作大同小异的练出来。这时候你的水平也已经脱离新手上路啦,POWERMOVE练不练出那也是次要的了。
14.会的动作多了,就可以开始练习动作的连接了。把你会的各种动作练习连接在一起,也是要干净利落,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大大提高。等到你能把你的大部分动作连起来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15.如果这时候连风车都还没练出,那真得努力攻一下POWERMOVE先了。在此时的情况,以你的力量和协调。绝对不是一件难事了,但要注意:不能练出风车就算了。要充分掌握甩脚和提腰的方法,这对之后的POWERMOVE练习都是很重要的。
16.掌握了风车的方法。甩脚和提腰应该掌握得不错了的,头转的时候运用到甩脚的话。那就会有惯性,要练出头转也不难了的。练出以后就可以头转接风车了,同时,TMS的起步也练了一段时间了。又会甩脚又会提腰,而且练了那么久的基本功的了。耐心的去练,多练多想道理,不要放弃。TMS也会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练出了的。之后,也可以练下手转类了。身体的原理和头转一样。不同的是只是用手转,记得用手掌转,同时也练下UFO。
17.动作都练得差不多了,POWERMOVE也是要连起来才牛X。所以,也可以开始练POWERMOVE的连接了。原理是由高到低,这样比较容易。象头转接风车,MS接风车,练好以后体会好连接时候的感觉。然后练到能由低到高,风车起TMS起头转。最后,达成TMS接风车接头转能循环。那就已经算是一个中上的高手了。
⑨ 我要教小学生舞蹈应该教些什么
教小学生舞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舞蹈基本训练部分
二是舞蹈教学部分
首先是舞蹈的基本训练。少儿舞蹈基本训练一般分为地面训练、把杆训练、中间位置训练。地面训练的内容包括头、颈、肩、肘活动,勾绷脚、卧姿踢腿、跪下腰练习,通过这些训练,能使学生身体得到较自然、全面的活动,增强动作关节的灵活性。把杆训练的内容包括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这部分活动量大,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训练效率。例如,在进行踢腿训练时,有的学生怕踢腿疼,不舍得用劲,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腿的软开度增强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软开度也随之提高了,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通过把杆上的训练,能规范学生动作,提高动作的软开度。中间位置训练,主要是学习手位、脚位、手臂姿态、基本舞步、小跳等,通过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舞蹈动作的要点,使动作轻巧、敏捷、稳重、有持久力。首先让学生听音乐走步,要合拍,能行进或原地走,然后随着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动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觉的发展,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绪、不同节奏、不同特点走,如老爷爷走、小朋友走、轻快地走、雄壮的走等。为提高学生动作训练的兴趣,还可加入学生喜欢的动物世界中“小伙伴”的走。如鸭走、熊走、企鹅走,使学生在愉快的模仿动作过程中,达到走步训练的目的。
总之,基本训练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句话,即:动作要领先讲清,精讲多练不放松,勉励学生勤练功,循序渐进量力行。
其次是活动课中的舞蹈教学。小学阶段现行的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律动、集体舞、表演舞。律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做不同的律动性动作。律动可以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也可将几个关联动作组合练习。如,形象模仿动作:鸟飞、兔跳等。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集体舞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队形,在音乐中整齐、协调的动作、树立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表演舞一般是指体裁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内容、情节、角色,有画面和队形的变化,舞蹈性比较强,是部分学生参加用于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教师在排练舞蹈时,要给学生讲清舞蹈中的故事情节、表演时应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要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进行模仿,反复练习,达到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排练舞蹈《花儿向阳开》时,主要动作是学生双手作动态开花状,脚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学时,学生动作做得较僵,学生理解了动作的含义,头、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动作也就做活了。总之,在排练舞蹈时,具体动作应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精讲多练,由基本动作到串联,练习速度由稍慢过渡到原速。
在教学中,也尝试创建了“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
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的构成。
所构建的“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是为教师在舞蹈课教学中提供的一个活动框架,它是依据教学过程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个正向的线性结构。该模式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及能力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欣赏—模拟—学创。
三个阶段又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及情感发展的不同的五个环节:欣赏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拟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发”;学创包含“巩固运用”和“情感发展”。
(1)欣赏。这是舞蹈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阶段提供背景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初步理解”是学生了解舞蹈知识的初始阶段,其要点是认知激活、定向准备,即要使学生在此阶段,从进入教学活动开始之时便处于认知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摄取知识,激发对舞蹈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过欣赏优美的舞蹈动作,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动作美、旋律美、服装美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美的欣赏,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同时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绪体验之中,从而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拟。模拟阶段是学生具体学习及掌握知识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生的模仿,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学创。学创阶段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启发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它是在舞蹈动作的掌握、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初步按歌曲或乐曲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⑩ 幼儿园舞蹈课初级阶段都学哪几个基本动作,有什么小组合成形舞
你说的是幼儿表演还是?建议选取一些儿童歌曲,节奏明显比较好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