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记录

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记录

发布时间:2020-12-22 12:51:58

⑴ 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教育漫话》约翰·洛克《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爱弥尔》(上下)卢梭《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卡娅 编《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包括以下5本)杨九俊主编《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备课新思维》《说课、听课与评课》《听名师讲课》(数学卷)雷玲 主编 《听名师讲课》(语文卷) 雷玲 主编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窦桂梅 著《英美精彩课堂》 杨桂青 主编 《多元智能》(修订版)霍华德·加德纳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 郑杰 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 肖川 张文质著 《教育漫谈》纪大海著教师专业素养类书籍包括两类: 一类是“教育理性与智慧类”,包括经典和教育新理论类著作。如我们所知的、也是教育权威人士推荐的“教师专业素养基本书架”书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杜威学校》、《杜威在华教育演讲》、《国际教育新理念》、《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教师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论与生活》、《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论小学教学》、《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爱情的教育》、《公民的诞生》、学校无分数教育三步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教育漫话》、《大教学论》、《再论教育目的》、《爱弥儿》、《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的使命》、《教育——财富蕴***其中》、《全球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全球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蒙台梭利幼教经典丛书:《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有吸收力的心理》、《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订版)》等,都是对人类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图书。作为教师,不读这些书就说明还没有进入教育者的状态。另一类是“教学智慧与探索类”,主要为了帮助老师们吸收他人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智慧。例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杨九俊主编 教育专业图书近两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听名师讲课》、《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英美精彩课堂》、《教师科研有问必答》、《名师备课经验》、《课改新课型》、《课堂掌控艺术》、《教师反思的方法》等。这些书都来自于实践,针对性强,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人已经弄明白的问题,我们不必要从零开始摸索。“拿来主义”,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以上两类书籍,既有教育理论书籍,也有教育教学实践书籍。我们既要读理论家的书,也要读实践者的书,前者可以使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过的东西;后者可以使思路开阔,了解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

⑵ 考教育学专业的推荐书籍

山东省复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制类考试用书,有以下三种: 1、《综合公共知识》,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这是所有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人都必须使用的考试用书,一般较大的新华书店有售。 2、《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的知识。可以使用师范生时在读时或考教师资格证时使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课本或参考书。 3、《**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学历专业或报考学科的基础知识。使用高考时某个学科的复习参考书即可。

⑶ 有关教育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

夏山学校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5、《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⑷ 老师最应该读哪些书

首先要熟读教材。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能先抛开教参,抛开课堂,抛开学生,先做课文虔诚的读者,把课文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同时也让学生谈体会,写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师生之间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深受学生欢迎。
师生一起用心去感悟课文,阅读后一起为课文写点读书笔记,少一些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少一些对课文的肢解讲解,多一些咀嚼品味,多一些互相交流。如果能做到这样,学生就不会讨厌读课文了,学生的视野就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能够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是大有裨益的,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定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次要精读经典。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把握教育的规律和真谛,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薛瑞萍老师仅仅两年时间,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接近20种,有《给教师的建议》、《童年的秘密》、《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廷教育》、《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韵》等,读书笔记则积累了20多万字,出版了《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见证了薛老师吸纳教育理论智慧、确认并完善自身教育实践的完整过程。她说:
薛瑞萍说:读进教育理论,需要心平气和;目前的我,读进教育理论了,才算平心静气。这种平静,是植物扎根沃野——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阳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风时候的大喜悦。真正的成长需要宁静,静悄悄的成长的快乐。
第三要泛读文史。要读社会、历史、人文等通识性书籍。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阅读这些书,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能够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史馆里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教师进修计划:首先读与任教学科无关的的书,其次读与与任教学科距离较近的书,最后读学科方面的书。可见,教育读书的内涵相当丰富,有时要跳出“教育”。其实,任何领域的阅读,都会对教育有用,对学科教学有用,这可能是最大的“专业”。
五、教师应该怎样读书
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认为可以:从强迫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与写作同行。
从强迫开始。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在我看来,读书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读书所要求的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放下一切借口,拿起书本,强迫自己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杨玉翠是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数学老师,她坦言自己以前从来不喜欢读书,后来迫于压力,怕自己在读书会上“出丑”,同时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她强迫自己拿起了《论语》,并在每晚睡前“作秀”,“演”给儿子看。谁知,日复一日的因被逼而读,由装个样子而“假”读的她,竟在不知不觉中“弄假成真”,逐渐被《论语》深深地吸引了。
有选择地读书。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的生命有限,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用毕生的时间来读书,也不可能读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书目的选择上,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非经典不读。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真正的经典是不会过时的,不论是哪个学段、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不能拒绝经典。每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精读几本乃至十几本经典。
与写作同行。在我看来,写,比读更重要,只读不写,常常是泛泛而读,随兴所至,往往是边读边忘,犹如走马观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边读边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会认真地读,反复地读,仔细琢磨,深入思考。写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经验与幻景、感性与理性才能在一个时空中得到完满的呈现,也只有一篇又一篇文章,才能在阅读与教学之路上作为台阶垫高教师遥望的视野。所以我竭力提倡、推崇教师不仅要多读,更要多写,写,能推动阅读,能促进思考,能达到提升,能实现超越。只有带着思考的大脑阅读,才能真正收到阅读的效果,否则,就会变成书呆子,还是不读的好。
闫学说:如何抵抗那似乎随时会涌来的虚无?我总是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在读书与写作中寻找行走的力量。这些年,正是不间断的读书与写作让我开始飞翔。在我看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不能拒绝读书与写作,因为读书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精读得好书,我总是会做大量的读书摘录,并把自己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文字。
她说,就这样读着,写着,思考着。200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这一年,她刚满32岁。2006年底,又被《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评为“年度十大读书人物”。
闫学是在用“心”来读书,用生命来书写。读书真正成了她的生活方式,思考真正成了她的工作习惯。是阅读使她摆脱了生活的漩涡,构成了她专业成长的轨迹;是阅读唤醒并开发了她内心的生长力量,使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走向特级教师,紧接着又走向名师。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理,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古人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⑸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韩村小学闫惠俊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程度,利用假期时间,我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施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标准样式,提高讲堂的有效性,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在讲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欣赏每个学生,多加察看学生,从中发明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举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方针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标准样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过这些著作后面,使我受益非浅,现简单说说我读这些书的感受。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要害举动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暗昧。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驳诘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认识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历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敷充实,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相识学生的常识程度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讲堂提出问题照旧纪律性的检查功课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常识方面做的都不敷好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出问题问题。老师要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能够区别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讲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图多样化。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要是讲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讲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效用主要表此刻起头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展现教学方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谜底,照旧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历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操练的比值。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讲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常识理解透,掌握好,读后感《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体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明,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功课时碰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常识。为了取得牢固的常识,还必须举行思考。如何举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常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常识的重点、难点、要害点,常识的因果关系,新旧常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如何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功课。我对"实际功课"的理解是实践性的功课,操作性的功课,常识运用的功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常识,掌握常识。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讲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睬解的常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如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讲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常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实供给"。对于初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相识,获取有关的"经验常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举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心注意、随心识记与不随心注意、不随心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照旧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常识去获取常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摸索常识,提高讲堂效率。而《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效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不明事理的人"、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测验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欠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效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欣赏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算术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差别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物感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察看孩子,从中发明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举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目光,欣赏每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目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咱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⑹ 教育学考研的话,教育学专业的参考书籍应该怎么看啊

看书是一方面复,只能占制30%、另外的是要背诵大纲解析、看题做题。
大纲解析才是核心,现在就该去背诵大纲解析了,不要再等今年的出来,而是去买去年的,前年的大纲解析,这本书N年都没有变过一个知识点了。
我当年就是提前一年背诵的大纲解析,专业课239,希望你能够采纳我的方法。

⑺ 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哪些比较好

1.《老师怎样和学生说复话
2.《支玉恒课堂实制录》

3. 入门级的书: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4. 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念》

5. 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6.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组织编写)

7. 施良方著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8. 苏达礼的《救救孩子》
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10. 严元章(台湾)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11. 钟启泉主编的《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这是本好书,大家不可不读。本书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从国际的挑战、国内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一起教育发展自身的矛盾等方面对这次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大家读了这本书,可能对各位的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有一定帮助。同时本书对纲要的六条目标进行了逐一的解读。

⑻ 教育教学书籍有哪些

《玫瑰与教育》、《坚守讲台》和《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与教育》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坚守讲台》都是作者个人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包括讲台上先互动交流,有知识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我的教育苦旅》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三辑:精神的雕像,包括作者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人就是目的,所收录的篇章都是谈“新教育之旅”中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语文的诗意,是作者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思考和实践的记录。

(8)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记录扩展阅读

《玫瑰与教育》内容提要

都为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

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

⑼ 关于学前教育的课外书籍

《人的教育》、来《大教自学论》

1、《人的教育》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实践者、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培尔论述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著作。

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哺乳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外在情感;童年期,是家庭教育的时期,是玩耍和言语发展的时期;青春期,有意识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的时期。

2、《大教学论》是163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达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9)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记录扩展阅读:

《人的教育》思想介绍:

福禄培尔提出了儿童教育的四条基本原则:

(1)适应的原则,“谨慎地遵循本能”。

(2)发展的原则,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天赋。

(3)自动的原则,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只在他们的游戏、劳动、智力活动等自动过程中反映出来。

(4)外力的原则,发展儿童的内部力量,必须有外部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记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