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蒙古舞的基本手势 和基本手位 。
平手: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向正旁打开。
勒马手:手握空拳,拇指放在食指的第一个关节上。
叉腰手:四指握拳,拇指向手的正旁伸直打开。
平的鹰式位:平手,双臂向旁抬起和肩平,向前呈弧形。
高的鹰式位:在平的鹰式位上提起45°。
叉腰位:四指握拳,拇指打开,叉于腰间。
勒马位:勒马手呈下弧形状,向外伸出。
单手为单勒马位,双手在外称双勒马位。
(1)手部舞蹈教学扩展阅读:
蒙古舞风格特色:
一是盅碗舞。
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二是筷子舞。
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
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
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三是安代舞。
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
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四是查玛。
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
至今,部分召寺依然传承表演这种舞蹈。查玛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是科尔沁“博”舞。
“博”,是萨满教中的巫师,研究者称之为“萨满”。蒙古人则自称为博。博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行博。博舞即指行博时所跳的舞蹈。博教曾为蒙古族所长期信奉,但自藏传佛教传入后即日渐衰落,仅有少量残存,主要流传于科尔沁草原。
博舞保留较完整的是兴安盟和通辽市。博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由于其自身的丰富内涵及其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不仅仍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科尔沁地区的行博,主要是用来祭祀求福和驱魔治病。以歌舞事神,治病驱魔,是其具有的主要特征。
B. 舞蹈的花形手直观教学,更详细一些
您好
这里的附件上传功能失效
我已把您要的舞蹈视频
女性舞蹈手位练习
上传到网络云
且已共享
您点击下载即可
请及时采纳
谢谢
C. 关于看舞蹈教学视频的左右腿和手怎样区分的问题
如果是镜面教学,你就和老师一模一样,但是如果不是镜面教学,老师出右腿你也出左腿,
D. 古典舞手位的手势是什么
(1)单山膀:
小踏步,身体面向1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2点,头转向8点。
(2)双手膀:
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1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2点上方。
(3)顺风旗:
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斜上方。
(4)双托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8点下方。
(5)托按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2点,眼亮相于8点斜上方。
(4)手部舞蹈教学扩展阅读:
1、中国式古典舞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2、欧洲古典舞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
3、印度式古典舞
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E. 舞蹈动作中,左右手的手腕叠在一起转动,像花开一样。
这个动作叫做挽花。这个动作没有分解视频。分解动作:先两只手手背相对专,以腕部为轴向不同方属向转动,然后180度转成手心相对(注:手腕部始终并着)。依次转动,动作加快就可以了。
舞蹈是一门通过动作进行表现的艺术,舞蹈动作从技能的认知到技巧的发展,必须通过长时间知觉的认知与动觉的反复练习,从经验的累积中习得个人的动作特质。
在世界各地,开始进行一堂古典芭蕾动作的训练课程,都是从扶把练习开始,扶把练习能保持技术和促使技术发展,而且是演出前必须做的准备动作,扶把动作练习必须循序而进,通过不同速度与难易度的交替进行,使增加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动作的正确性与准确度,并增加学习者的注意集中力。
舞蹈动作(dance movement)是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
F. 舞蹈手部动作
首先是看你是否有舞蹈天份,说到手部动作,要看你手的柔软度。
不过,熟能生巧版,柔软度可以练。
一般手指长权的手部动作会学得更快做得更好。
介绍二个动作:
单手动作:伸出一只手,次序将手指弯曲并伸直,
双手协调动作:两手交叉,成波浪形运动。
经常练可以让又手变得柔顺,重在坚持,不在于一次能练到什么程度。
像孔雀舞,千手观音强调的就是柔,韧。
顺祝学得一身好舞。
G. sorry sorry 舞蹈教学中间有一段 晟敏 手部那个舞蹈的慢动作教学(要视频,文字看不懂啊)
那是银赫,不是晟敏啊
H. 重点动作在手部的舞蹈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几个,都是funky style的风格,King tut,finger tut,Digits。King tut就是常说的埃及手版,就好象是埃及壁画及宫殿的感权觉,King tut动作要领包括手,肘,肩互成90度。前臂可或上或下弯曲、扭转,可远离、靠近,手要循环扭转上下左右。和Tick一起做,如机器人舞蹈风格一样。每一个动作要分开,藕断丝连。Fingertut & Digits,顾名思义,Fingertut即手指上的tut,而Digits通俗的说则是手指的各种Wave技术
这两种还并未完全成为真正被Popping和Funk Style体系所容纳的Style,然而不可否认是当前比较热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