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舞蹈教学教材

舞蹈教学教材

发布时间:2020-12-20 17:46:38

Ⅰ 谁知道中国名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4级教材里的扭扭和踩水乐乐教案怎么写啊!!!在线等!超级着急!!!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权。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Ⅱ 舞蹈教材是什么啊

一般说的“舞蹈教材”包括“应知”和“应会”2个部分。
应知部分教材一般是文字+图片的印刷品。
内容有:舞蹈的起源、发展、现状;舞蹈和音乐的关系;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类常识。将要教授的舞蹈的门类、分支、起源、历史、演变、发展、现状;该类舞蹈的伴奏音乐、舞者服装、道具、灯光、舞美、场地等要求;该舞蹈的常规肢体动作走向、发力和控制、结合音乐后连贯的肢体动作组成的舞蹈语汇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正规舞蹈专业的教材还包括编舞部分的内容。当然这样的书面教材开篇会是:教材编篡依照标准;教学目的&教授对象;教材编篡成员;目录;各章节新增专业名词解释&知识点小结&课后思考问答;参考资料、典故、专家、书目等常规项目。
如果是函授,应会部分可理解为——舞蹈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教学内容:课前热身延展准备活动;肢体各部位分解动作详细说明和练习;按口令渐进组合连贯动作说明和练习;跟音乐连贯动作练习。教学视频的授课形式:舞蹈教官1名,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容易理解,能根据授课对象和课程进阶使用专业用语,态度亲切,根据教学经验做必要的提醒和重点说明;4至6名有基础学员配合;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 或 适合的室外场地。教学视频的拍摄现场:3机位(正+侧+游)视频素材,作后期多角度展现素材。舞蹈教官配无线耳唛和现场伴奏音乐除供现场喇叭外另分一路一起进主机位收音。如果是室内需满布(面、顶、侧、背)灯光。教学视频的后期剪辑:片头;课程介绍字幕+注意事项+舞蹈教官介绍字幕;每小节课程标题片花;配合舞蹈教官课程的口白介绍&详细或重点说明上字幕;配合动作难易程度切换多角度和局部特写素材;配合动作难易程度运用逐格慢进特效;重点难点,请现场学员配合做错误动作演示;整套舞蹈跟音乐多角度切换连贯表演;整套舞蹈动作所需整首伴奏音乐;片尾。

不清楚具体是哪个种类的舞蹈,也做不了进一步的细化。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到你。

Ⅲ 舞蹈教学法课程中,什么是纲要式教材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Ⅳ 最新版幼儿舞蹈专业教程用的是哪套教材

熬看你是什么舞蹈了,芭蕾舞的话针对比较小的学员应该是英国皇家教材。中国舞的话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教材。其他的不太清楚了。

Ⅳ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践和发展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的七大能力,以下是全文。

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自民族传统艺术,提炼于各民族生活。学习民族民间舞,是启发孩子们对舞蹈的感知力、表现力量最直接的方式,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养成、优雅气质的塑造。

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的孩子跳着我们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形体和气质,拥有了自信而乐观的心态,并更加的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传统文化。我们希望“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成为小朋友人生中的一种收获和财富,为孩子们未来的成功插上翅膀。

具体来讲,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的成长:

一、训练形体,提升气质

舞蹈能改善人的体制,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挺拔、有没身体姿态,并对孩子气质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的教材可使幼儿和青少年在舞蹈学习中达到运动效果,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感与自信,并可通过学习传统舞目,增强孩子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形成内外兼修的高雅艺术气质,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气质做后盾,他们就能对每件事物保持兴趣与活力,相信未来不管他们在哪个领域,都能无往不利,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综合素质

“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之母”,它取材民间、易于模仿与传承,表现形式生动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不仅包括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舞蹈,还有哈尼族等40多个民族的50多个舞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引导孩子逐步深入的学习民族民间舞,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和文化修养,提升孩子的艺术造诣,培养孩子的民族情结,使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整个舞蹈学习中。

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单单是随着音乐舞动,而且将接触到这些舞蹈背后蕴含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七大能力

1、观察模仿能力——如一级舞目《小熊舞》、二级舞目《吐泡泡的小鱼》等

观察模仿能力是舞蹈的基础形式,也是儿童感受、意识形成的重要方式,民族民间舞学习过程中,是对孩子观察模仿能力的反复锻炼与提升,激发孩子的艺术表现力,为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给未来的延伸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即兴表演能力——如一级舞目《西瓜》《球球操》《小蜗牛》编成舞蹈小组和

考级教材的编委们都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的民族民间舞专家,无论组合的编排还是素材的选用,都是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感的非常新颖的舞蹈。孩子们只要经过3-4个课时的学习即可掌握一个小舞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可以进行表演啦!

3、思考能力——如三级舞目《小小服装设计师》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无论是舞蹈的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唱词的记忆,还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创新能力——如四级舞目《小看戏》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造能力如何。我们的教材在设置上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培养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

5、独立自主能力——四级舞目《踢毽子》中使用的道具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严重不足,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特地设置了道具舞蹈,孩子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所需道具,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6、合作交流能力——如四级舞目《剪羊毛》

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孩子与伙伴交往创造了条件。我们的舞蹈中有双人配合,队形变换、整体造型等,孩子们在完成这些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与小伙伴合作、交流、配合,需要不断的沟通和彼此的尊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而且孩子在掌握一些社会交往技能。

7、综合拓展能力——如四级舞目《渔家欢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是培养孩子对舞蹈感受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能力、锻炼孩子的反应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舞蹈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且能将这些能力触类旁通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未来。

Ⅵ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践和发展实

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Ⅶ 怎么教好舞蹈

怎样教好舞蹈基本功
——与青年老师的座谈
一、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比如三年制中专、四年制中专、五年制中专或二年制大专、二年制高职等)每学年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授的主要内容、主要动作,包括一些动作或技术技巧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表述总纲。
越是正规的舞蹈(艺术)学校,对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求就越严,因为这是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也是上级主管对授课教师进行检查、考核、验收的标尺。当然,这也是授课老师自己随时检查教学进度的依据。
现在,在一些管理欠佳的舞蹈教育机构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授课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反正凭着自己以前在学校学得的那些知识,教起来再说。究竟在这个学期或这个学年,“我”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要给学生练哪些动作?解决哪些问题?练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文字依据。
总之,缺乏“大纲”指引的舞蹈教学,问题会是很多的。
教学大纲怎样制定呢?现在各个舞蹈(艺术)院校的办法都大同小异。但我认为表述方式和书写格式比较简洁明白的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这里强调一下:“大纲”的格式是完全可以模仿、照搬的,不外乎就是把你想教的内容表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关键是“大纲”的内容要切合你的教学对象的实际。学舞蹈必须讲究选“材”。北京舞蹈学院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学舞蹈有天赋者,他们附中四年可以完成的任务,你面对的学生可能就完成不了。这就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大纲”可以是授课老师自己制定、书写,也可以是集体讨论的产物。
二、拟定教学计划
有了“大纲”,有了目标,怎样分阶段去实现这个目标呢?就必须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一般说来是每学期书写一份,它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对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比如:这个班年龄是偏大还是偏小?身体条件如何?专业基础(或学前基础)如何?学生相互间水平差异很大还是比较接近等等。2、本期的基本任务要解决学生哪些问题?培养他哪些能力?或掌握哪些技术、技巧,掌握到何种程度等。3、要教授的具体内容以及预计会遇到的难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可以说,当老师通过认真的思考写出了教学计划,当他备课的时候,已经不那么盲目了。
现在,一般很正规的学校除了计划外,还要求老师写出每周的教学方案,即人们通常说的教案,这就更具体、更细化了。当然,教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两周或更长一点时间写一次。目的都是要求老师有备而来,克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教学水平。
三、备好第一堂课
这句话本来应当说成是“备好你的每一堂课”,但考虑到基本功教育的特点而改为“第一堂课”,因为你得试探性地进入。尤其面对新接手的班,你对学生不了解,就只能根据他的年级程度和“大纲”规定的内容,在动作的难度、节奏的难度上取个偏低或中等。通过1—2周的练习,看大多数学生能否按要求完成动作。大致有三种情况:不能完成;基本完成;轻易完成。你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课中作出适当调整了。
即使是对自己教了数学期比较熟悉的学生或班级,在假期后刚开学时,内容也不宜太难,练习之间不宜接得太紧,要充分考虑学生基本软、开度及肌肉能力、体力的恢复。
四、怎样推课
“课”肯定是要往前推的。从形式上说,推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期末考试的公开展示课。那时,你需要向有关的人汇报你通过这一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学生们对“大纲”上规定的任务完成到了什么程度?
有的老师喜欢用整堂课动作节奏全部改头换面的办法推课,这算办法的一种。另一种办法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时地加一点新东西进去。训练中,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技术或技巧、或某个较难的组合,临时想办法加些辅助性的练习是常有的事,因此,课堂的内容呈动态是必然的。不管用哪种办法,目标必须紧紧锁定“大纲”上规定的任务。
一个好的老师就象一个好的厨师:他知道宴会上应当有些什么菜,大部份的时间都花在原材料的准备上。客人入席后,他上灶合成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
好的老师知道自己期末考试时应当(或必须)有什么样的动作或组合,他一个学期的大部份时间必然花在为此准备“原材料”——能力的培养、毛病的纠正、组合的分解练习、单一技巧训练、合练等等。这个基础做扎实了,期末考试前4—5周组织考试课,时间足矣。
有些老师喜欢每天把一堂课全部内容都拖一遍,只能说明他不太会上课。
五、对舞蹈老师的基本要求
一个称职的舞蹈老师,绝不能停留在“我学过舞蹈,就可以教人跳舞”,“我练过几年功,就可以教人练功”这种低水平的自我满足上,应当不断地要求自己具备以下能力:
1、头脑清楚
你教学生练习的内容规格是什么?要领是什么?方法是什么?你要一清二楚。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比如:学过舞蹈的人几乎都会知道“芭特芒. 唐久”(擦地)怎么做,“他”也会要求学生开始动作前把一位(或五位)站好,人站直,不准倒脚(脚掌平铺地面),内侧肌肉贴紧,肩怎样,后背怎样,腹肌怎样?都说到了。但动作腿开始往外擦出时,重心要从中心线,即两个脚跟的正中往支撑(主力)腿上稍作移动,他却没有告诉学生。学生完成时,由于重心没有完全用一条腿支撑,就只能用单手或双手暗暗帮忙了。再比如:抬正腿、旁腿、后腿时,头及肩颈部位要作相应的轻微调节,以保证重心的正确;腿环动时肩和胯不能跟着转这类基本的要领,课堂上简直数不胜数。有的老师,自己在舞蹈学校时基训成绩名列前茅,在剧团也是一位好演员,他自己给学生做示范时想都不用想就能到位,但面对学生的很多毛病倒象成了睁眼瞎,或者感觉到不对劲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怎么去要求?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会做,不等于头脑必然清楚。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作经常性的拆解、分析,归纳出它的技术要素,你才看得准问题,提得出要求。
2、练这个动作究竟是什么目的
我们基训中练的所有动作,不论是出自古典舞教材或芭蕾教材,有很大一部份是很少直接在舞蹈中出现的。比如“芭特芒.唐久”(擦地),“芭特芒.日代”(小踢腿),“芭特芒.风九”(单腿蹲),还有“皮利耶”(蹲)等等。毫无疑问,我们练它是因为它的功能性,这类动作的功能性即练它的目的性。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软度、开度、力量、平衡、柔韧、敏捷、弹跳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即人们通常说的“能自由支配自己肢体语言”的能力。
我们的舞蹈老师也应当经常动这个脑筋:“我”教的所有动作与一个优秀舞者必备的素养有什么关系?
3、目光敏锐,锲而不舍
有的老师,学生在他面前动作怎么看怎么不到位,不用太挑剔,从头到脚毛病可以指出一大堆,他却熟视无睹。这也许是他自己就不清楚完美的标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目光不敏锐,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是他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要求过,但学生老不改,他已见怪不怪、麻木不仁。
诚然,学生有些毛病与其先天的某种不足有关:如耸肩、肋骨外突、软开度极差、伸脖子、扣胯、脚背不好、腿不直等等。最好的老师尽最大的努力,加上学生的刻苦充其量也只能改善它而无法彻底解决,这姑且不论。但象兰花手不好看,山膀手不好看,芭蕾手不好看,云手不好看,风火轮不圆顺(不用肩带动),小跳脚跟不着地,大跳手在空中乱抓,翻身手不打开肩先跑,这类问题3—5年的练习都不能解决吗?主教的老师无论如何恐怕都难以推却责任。
我的老师林莲蓉有一句话,多年了,我至今常想起:“你不照我的要求做,我让你没法活”。言简意赅,多强的责任心。我们学校有位俄罗斯老师米拉在授课中经常一个练习让学生做五、六遍,每遍做之前或后,她都要讲。在她看来,没达到她的要求,练十遍八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学生初上她的课,真是难以适应,很枯燥。但说来也怪,照这样练半个月,最不改变的学生也开始改变了。这样练法,看起来慢,实际上“快”,学生的基础会打得很扎实。
4、课堂语言
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太重要了。多数舞蹈老师在课堂上话都比较多。当然,我也见过那种只说动作名字、叫声“预备、起”,其它时间就象哑巴的老师。但课堂上常见的语言问题还是出在“多”上。多得不精练了,多得不生动了,多得缺乏针对性了。有的老师还养成个坏习惯,钢琴一起,他的嘴就停不下来:一会在吆喝,一会在哼哈,一会数节奏,一会象是自言自语,再加敲打与跺脚,这就严重到对伴奏音乐起干扰,破坏作用了。
不要忘了,钢琴伴奏承担着学生乐感、节奏感培养的重要使命。老师除非不得已,没有必要去干扰、破坏它在课堂上独特的美。
有这种毛病的老师,学生的反应几乎一样:对你的话他似乎成了聋子,烦你了,根本不理你,千百句话等于白说。
我认为,老师的讲解尽量放在动作前或动作后,而且话语要精炼,切中要点。学生练习时,尽量让他听音乐。带普遍性的毛病可作简短提示,个别的毛病,最好点名道姓提醒。不要瞎吆喝。低年级学生老实巴交,容易紧张,老师在语言中如果能带点风趣或幽默,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
舞蹈老师可以话少,但不要像“哑巴”;可以话多,但不要成“话痨”。
六、怎么样组课
现在,教专业学生的舞蹈老师恐怕没有不知道怎么组课的。在学校时,他的老师就让他从地面练到把杆,再到离把,由小跳到中跳、大跳、技巧……一直到毕业,这顺序基本不变。就照着这样教行了,错不到哪里去。
我认为,这还不能算会组课。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每天喜欢把全部课拖一遍的老师算不上好老师。
上课必须有重点。也许是每天,也许是每周,也许是每月。
即或是把杆上的动作,有时为了纠正一些毛病,某个动作也应重点练多次,由于时间原因而暂时“扔掉”另外一些动作。
学生到了高年级,组合难度增大,技术技巧增多,常常必须花大量时间给予侧重。希望我们的老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都能学会抓准重点。
当然,期末的考试(展示)课与平时的训练课组织上应当有所区别。平时的课要多注重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组合可以不必太复杂,花头不要太多。考试课则要考虑它的观赏性,在不降低“大纲”规定的技术难度前提下,把组合编得流畅些,调度上也多一点考虑。有的老师在组合间也用舞步或舞姿连接,一堂课既紧凑又清爽。
七、怎样编组合
基本功的训练,除了中专第一学期比较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单一练习,从第二学期开始,从把杆到离把,动作的组合(也叫“短句”)形式就已渐渐显现了。越往后,动作、节奏、方位、“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越丰富,组合化特点越突出。我们在教学中说的组合,一般是指离把以后的非单一性练习。
这里只谈谈我们课堂组合中最常见的毛病:
1、动作不顺畅。它包括:硬生生改变动作的运动方向;不适合连接的动作强作连接;强度、幅度都较大的动作之间缺乏必要的转换与过渡;动作间不能互相借力。
2、动作塞得太满。一般的小跳组合就4个8拍(2/4)或者说16小节(3/4,3/8),中、大跳组合也差不多。有的老师不但把它塞得毫无空隙,甚至想把装不进去的动作也装进去。这种组合往往班上最好的学生做也吃力不讨好。
3、训练目的不明确。不长的训练性组合最好集中练习1—2种技术内容。宁肯多练几个组合而不要在一个组合里什么都有。
高年级的课可以让某些组合长一些,因为学生此时的能力、技术与表现力都与低年级不一样了,但仍要考虑动作的起承转合及强弱快慢的适度,让人既能欣赏到组合展示的技术难度、技术美感,又不感到学生在做超出他的自身能力的事。
性格性组合不同于一般组合,具有明显主观色彩取向与语汇选择,“编舞”的成分重一些,这适合毕业班或大专、高职的考试课。
八、谈谈教材问题
作为中国舞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是用芭蕾教材好还是中国古典舞教材好?抑或是“结合课”好?这个问题在我国舞蹈界已争论了几十年,仅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有水平、有深度的文章已不计其数。但文字的热闹终归不如实际的选择。简单的事实明摆着:用芭蕾教材给学中国舞的低年级学生打基础并无不可,它在解决重心、体态、规范、肌肉的线条、身体的柔韧等方面的确卓有成效。芭蕾教材既系统又成熟,既科学且现成,我们实在找不出用它不行的任何理由。但话又说回来,完成同样的任务,现在的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也同样做得到。什么原因?它俩在很多方面本来就象两兄弟。追根溯源,这涉及到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究竟如何诞生、发展而来的?这里不去罗嗦它。仅只指出一点,芭蕾处处强调“开、绷、直”,古典舞难道随便可以“关、‘锅’、弯”吗?但古典舞中包含的身韵、身法、舞姿、翻身类、技巧类及其它很多语汇又确实是芭蕾里没有的,这一块内容对从事中国舞表演的演员绝对不能缺。“结合课”就是这样应“需”而生的:既要芭蕾的框架及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包括直接要练它的很多动作),又要补上它原本没有的“中国内容”。在各种讨论中,“结合”课受的诟病最多。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都喜欢指责它不纯粹。什么叫“纯粹”?是指那股地道的“洋味”吗?既然是中国舞演员,练“你”内容中对“我”极有价值的部份,可不是为了将来去跳《天鹅湖》或《吉赛尔》,我要那么“洋气”干什么?你能帮助“我”挺拔、规格、规范,掌握那些必需的技能就行了。
反之,人们在看一些以古典舞教材为主的课时,一旦出现了“绒德让.阿太尔”(划圈)或“西松.符尔美”(敞式分腿跳),“西松.哦尔特”(交叉式分腿跳)或“西松.风九”(双起单落擦地跳)之类的动作,便颇不以为然:“这些一看就是芭蕾的”。是芭蕾的又怎么样?这些动作对训练学生科学的弹跳方法如此有效,古典舞课堂里为什么不能出现?
想想我们天天给学生练功的目的,可否用这样一句话表述:把他培养成“能自由支配自己肢体语言”去完成各种作品的优秀舞者。学生毕业后到舞团,谁知道将来的编导会编些什么东西给他跳?我们凭什么要在课堂里按一种风格将其定型?
因此,我们的老师,只要你自己确实能驾驭两种教材,根据你的教育对象,完全可以在不同阶段里将两种教材交替使用,或结合着用。

阅读全文

与舞蹈教学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