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内内容,而翻转课堂式容教学模式更多的颠覆了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教授为辅,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通常老师会讲授40分钟,剩余5到10分钟交给学生来理解消化,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由学生来分享、自学、提问等达到30分钟以上,老师讲授缩短至15分钟。我们学校还没有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听说北京十一学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先进,包括他们采用了很多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跟云校合作,建立移动校园等。
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由于教学视频具有动态性、可视性、综合性和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课堂讲授的替代,而且可以实现对传统课堂讲授进行升级和换代。也就说,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用教学视频可以取得比面对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如果微视频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视频教学可以比课堂讲授不仅效果更好,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因此翻转课堂可以将传统课堂中的集体教学变为以教学视频为依托的一对一教学。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生的节奏和进度。当然,由于受到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大多数教师录制的大多数的微课视频都是以简单的PPT录屏为主,展示内容形式主要是“文本+讲解”,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教学视频和翻转课堂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智课网的翻转课堂有什么不同
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版的小组合作权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解惑者,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目前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翻转课堂作为国外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近几年引入中国后变得很火,各方持有不同的看法,而家长们对此亦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论怎样改革,都要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自己的嘴去说。智课教育目前就是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授课。
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Alison King于1993年提出,后由哈佛教授Eric Mazur于1997年进行升级改进。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换。
一般来说,学生吸收并且真正掌握知识,需要两个步骤,接收信息和吸收内化。
在传统课堂中,讲师运用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在低头笔记和抬头听讲之中度过。课堂基本属于讲师一个人的舞台。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通过课后复习笔记,完成作业等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学生及讲师已经沿用多年,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讲师的教学进度容易把握,而学生因为有持续的知识输入,也会感觉到课堂的充实感。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吸收内化工作完全依赖学生自己完成。一旦学生自主能力弱,或者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和题目,内化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后续教学的开展会产生较大阻力。
由于以上的缺点,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讲师会在课前结合章节情况录制视频,并发布给学生。学生登陆账户观看视频,完成接收信息这个步骤。这样回归课堂后,学生就会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未解的疑惑走进教室。课上的主要工作变为学生基于视频内容,进行习题练习,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等,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教学流程的全方位把控。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前期准备工作异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接收信息的多寡,更关系到吸收内化的效果。前期准备包括以下4个步骤,师生思路转换,视频内容选取,视频录制技巧,视频结束检测。
师生思路转换
2016年第一次接触翻转课堂到现在整整4年的时间,可以说我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内心充满了疑惑,感觉就是把讲授知识的环节由面授变成了视频,而且很担心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新型模式。视频录制前的知识分类也很仓促,导致录制的量很大,连续2周一直在录影棚工作。周末班开课后,大概有1/4的学生表示对这种方法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周末班中很多学员是在职员工,经常会有出差情况,导致翻转视频来不及观看,影响后续学习。在第一学期周末班结束后,我进一步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思考,并在各大合作院校的方向班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由于大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且充裕,整体的效果会比周末班更好,而且配合度更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必须同时进行思想上的转换。
讲师首先需要对翻转理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和实施的必要性,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也许一部分讲师会觉得实施翻转课堂会打乱备课计划,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精力。但是我想说,在最开始的1-2年,工作量确实比往年会有增加,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课上活动时间的增长,学生内化效果的增强,都值得讲师付出更多努力。而且2年之后,我们前期准备的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同时学生在课上完成内化后,会减轻讲师在课下的答疑任务,更好的保证工作生活平衡。当讲师转换思路后,需要将理念对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学生适应翻转的流程,认可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只有师生在思想上都进行转变,我们的翻转课堂才有了施展的舞台。
视频内容选取
内容的选取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以F6第一章个人所得税为例,教学目标包括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免税及计税收入判断和个人所得税计算,难度依次递增。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希望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录制内容不宜过难,过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取了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及个人所得税计算框架进行录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税法内容,并且知识客观上存在难度,所以需要知识脉络帮助其理解。思维导图(iMindmap) 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一个软件,讲义/课本可以配合思维导图进行细节说明。
不同科目设计
对于ACCA而言,所有的科目可以分为偏计算考察和偏文字书写的两大类。F1,F6这两个科目恰好各属于其中的一类。在我看来,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目,翻转课堂的设计也是需要区分的。对于F1等偏文字书写的科目,中国学生的语言水平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经常会有学生抱怨题目看不懂或者写不出。所以我会在课前发给学生配合读音的词汇表,让他们去进行记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于考生理解讲义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结合语境的考题理解就会有削弱。所以在短期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是翻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F6等偏计算的科目而言,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Excel操作不熟练和计算逻辑性较差(Workings)。其中Excel操作可以通过课上吸收内化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计算逻辑性较差会导致考官判分出现很大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最终分数,这也是翻转需要攻破的另一个问题。
视频录制把控
对于ACCA课程而言,知识容量较多,并且课时相对有限。可以说每个讲师的课堂时间都非常宝贵,所以如果能够尽可能多的将知识讲解部分进行翻转,对于课上加强吸收内化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有的章节确实内容很多,如果全面翻转,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心里负担。翻转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实现结果的手段。所以如何把控翻转的数量,是每位讲师需要根据科目性质自行斟酌的。
其他课程借鉴
目前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课程依然是传统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同时采用两种学习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所以院校讲师也可以考虑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或者寻求其他突破。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翻转课堂的阶段性成果。诚然,翻转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难题,但这恰恰是各位同仁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坚信,通过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变主动,从孤立到共享的跨越!
作者:孔令裔,东亚国际金牌,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转载
㈤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专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属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