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学主张

教育教学主张

发布时间:2020-12-19 11:14:26

❶ 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谁

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瓦根舍因。

1956年在联邦德国任蒂宾根大学教授版。根据多权年从事教学的经验,首先在物理和教学中提出:“范例教学”理论,并率先实践,著有《物理课程的教育之维》、《理解学习》。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实践家,范例教学法创始人。与布鲁纳和赞可夫被认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人物。他大学毕业后担任文科中学物理教师。

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1)教育教学主张扩展阅读:

范例教学,亦称“亏范性教学”、“范例方式教学”、“范畴教育”。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理论。

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德国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教学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最早为 1949 年海姆佩尔在历史教学中提出,著有《示范的教学原理》。1950 年瓦根舍因在物理教学中提出,著有《范例教学原理》。

参考资料:网络--瓦根舍因

❷ 孔子提出了有关教育教学的哪些思想主张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❸ 柏拉图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主张是什么

在教育复教学方法上,柏拉图制继承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传统,反对用强制的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答问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❹ 叶圣陶主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叶圣陶主张的教育思想有:

1、人本德育论,以“做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生”为内容主题,以“人本”为教育原则,强调主体德性发展为本旨、人的道德实践为本体、整体生命培育为本位、教育者的身教为本源;

2、导学教学论,以引导自学为本质功能,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等为基本方式,以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教材为例、举一反三、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等为教学原则;

3、现代教师论,以中国现代教师的思想自觉、道德自觉和专业自觉为主体精神,以中国现代教师作用观、教师修养(素质)论和师范教育论等为内容;

4、语文教育论,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为核心,包括现代语文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学习论和社会教育论等。

(4)教育教学主张扩展阅读: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创新性、民族性和大众性。

它从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扎根于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的土壤,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总结、提炼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和基本规律,堪称“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镜子”。

它以国学根底和道德修养作基础,秉承儒道智慧精华,深得五四精神贯注,并将教育改革探索与新文学创作和现代文化建设相交融,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根基——语文教育的改革为主要依托,具有更加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文化意蕴。

它与广大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息息相通,热诚代表他们的愿望与呼声,关怀他们的成长与幸福,并采用中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更富有亲切感和人文气息,是真正面向并属于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学”。

❺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 主张内容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主张内容:

1、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我想不到有任回何不教学的答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2、理论基础:主张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中心:赫尔巴特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教学过程:提出四阶段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过其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教育目的:提出教学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公民”,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5)教育教学主张扩展阅读:

称号

1、科学教育学之父,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使得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2、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与杜威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相比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称作是旧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称作传统教育学代表人。

3、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是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似的人物,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❻ 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6)教育教学主张扩展阅读: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参考资料:

孔子--网络

❼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 主张内容

首先,他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赫尔巴特曾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等人的影响,他把莱布尼茨的统觉观念应用到他的教育学上来,认为统觉作用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毕生致力于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

在他之后,各国才形成了比较适合工业化需要的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的目的,即必须使学生学习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的本身就包含着能力训练的作用,因而又形成了“实质训练说”。

再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四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

由此就形成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个阶段: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3.系统——作概括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后来,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第四,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

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

第五,赫尔巴特强调了教学中系统化和直观的观念形成的价值和必要性。他在重视古典教养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

❽ 教师应该知道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哪些主张

1、在教学目的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即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本领,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在教学任务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4、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典型范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适应性、适用性、时代性。
5、在教学过程方面,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的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不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
7、在教师的作用方面,认为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且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8、在教学形式方面,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阅读全文

与教育教学主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