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及措施
第一、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课堂上才能有系统有条理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二)了解学生。班上学生有哪几个层次,对各层次有哪些需求,防止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估计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三)设计教学方法。考虑怎么教好学生,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节课的全部活动。
第二、认真上好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也下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古代关于教学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均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名言,如小学生识字,有相同部首组成的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师:三个“口”能组成什么字呢?生:品!师:三个“日”呢?生:晶!师:像这种结构的字还有吗?生:有。
师:同学们课后查字典找一找,看看谁找的多明天把它写在黑板上。像这样不仅缩短教学时间,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还可以让学生课外活动充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课后加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习题、作业题。
(一)、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二)、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
(三)、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四)、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
(五)、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第五、注意家校合作。每学期开学召开家长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共同商讨教育大计,努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1)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扩展阅读: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㈡ 小学生几月几号放假
2021年1月日放寒假。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全市普通中小学2020-2021学年度教学及放假时间安排通知如下:
一、学年安排
2020-2021学年共52周。全日制普通高中全学年教学时间41周(其中上学期22周、下学期19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0周。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全学年教学时间40周(其中上学期22周、下学期18周),假期12周。
二、开学放假时间
(一)上学期(秋季):2020年8月29日-30日学生报名、学校组织新学年入学教育并做好正式行课准备,8月31日正式行课。2021年1月29日放寒假。
(二)下学期(春季):2021年2月28日学生报名,3月1日正式行课。义务教育学校7月2日放暑假,普通高中7月9日放暑假。
(2)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扩展阅读:
工作要求
1、各县(区)教育局须严格执行上述安排,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中小学开学和放假时间。
2、各中小学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个别学校因特殊原因确须调整开学放假时间的,由各县(区)教育局审批后报市教育局备案。
3、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应做好师生假期安全教育,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适当安排师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适量的假期作业。
㈢ 教育部就全面恢复教学秩序都发表了哪些声明
教育部就全面恢复教学秩序都发表以下几条声明,下面我就来一一说一下。
首先今年的上半年的部分学生上课效果不是太好,所以教育部声明,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生的课进行一些调整,以免有不适应的地方。我感觉对这一点声明还是很好的,因为上半年上课都是在线上看老师直播,我个人也是对线上教学这种方式不是特别适应,集中不了注意,老是想玩手机,所以开学以后我个人希望可以增添一些课,可以把上学期的课衔接一下还挺好的。教育局这样也是为了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虽然我们国家控制住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境外输入的病例,我们这么长时间疫情防控都过去了,已经不差这几个月防控了,所以不管是谁,都要有科学的防疫方法,确保自己不会感冒,不出远门,积极服从学校的安排,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正常更方便的管理和调整。
㈣ 如何看待教育部要求全面恢复教学秩序这件事呢
8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全面恢复秋冬季教学秩序的通知,今年的秋季学期处于疫情防控下的特殊学期,所以应当格外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绝不能松懈,要求学校应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即学生上学路上尤其是大学生要确保做到自身防护,做好核酸检测,开学前自行隔离14天,方能达到上学的要求,而且每天的体温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以及高风险地区要做好数据真实填报,必要的话先暂时隔离在家,配合地区工作,这些是安全开学需要确保的。
我认为教育部的这项要求对所有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需要严格遵守的,教育部此举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以及健康安全,我们也有义务配合好每一项工作,守护好我们的安全。
㈤ 全国学校全面恢复教学正常秩序,返校学生有多少
9月22日上午,在来教育部新闻自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根据各地教育部门的汇总,截至9月18日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小学均已分批开学,目前全国在校学生总数是2.42亿,返校学生占学生总数将近90%。
她表示,这样一个比例也标志着教育系统经受住了一次历史大考,已经实现了秋季学期安全正常全面开学,“也就是说学校已经全面地恢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的秩序,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续梅提出,下一步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以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5)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扩展阅读:
开学防疫意识不能少
全国学校全面恢复教学正常秩序,也表明在疫情背景下能开学那就非常的不容易,这次开学,防疫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也注意到,当教育部强调是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包括疾控专家也认同进学校要被口罩。
但全国范围内师生人员流动非常大,这也是对防控工作的一种很严峻的考验。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平衡好教学活动与防疫抗疫的关系,这一点十分考验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们。
㈥ 教育部要求秋季学期全面恢复教学秩序,高校何时解封
教育部要求秋季学期全面恢复教学秩序,高校的解封日期也基本已经敲定,那就是开学时间在8月15日以及10月10日之间。科学防疫,科学谋划和部署秋季开学和秋冬的防疫,是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任务。疫情虽然在秋冬还会有卷土重来的风险,但是安全、科学、高效的组织开学工作,是当前首要的任务。目前,全国大约有三十多个省,已经明确了开学时间。开学还会严格遵守防疫要求,那就是分批次入学,入学前各项检查措施必不可少,持绿码报道,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防疫的胜利,但是疫情在秋冬季节非常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因此,戴好口罩,尽可能不聚集,常洗手,仍然非常有必要。
㈦ 2021年中小学生寒假假期将延长吗
随着国庆假期的结束,各地学校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疫情期间几乎是在家上网课,虽然维持了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开学后仍然需要勘实学习基础,仍然需要对网课进行巩固。
因此,很多学校把秋季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得比较紧凑,拉长教学时间。各省的教育厅发布最新通知,对于中小学寒假假期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基于农历新年的时间,学校基本上都是在明年一月的下旬进入寒假假期。
而弊的一面就是寒假假期聚集在比较低温的阶段,容易引发流感,特别是如今虽然疫情进入平稳阶段,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风险系数比较大。
所以虽然学生们对放假很开心,家长们却很发愁,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肯定不行,而家长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也不合适,毕竟还有工作要兼顾,而且大部分行业在年底的时候,都是很繁忙的,家里有老人照顾孩子的还好,如果没有就只能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了,而且家长们的放假时间有限,在学习上也起不到太多的监督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网课期间家长们很头疼的原因。
孩子小的家长担心的是这一方面,而孩子年龄大一点的家长,又增加了其他的担忧,孩子大了自主能力也高了,所以家长们基本管不住,如果孩子在放假期间乱跑呢,和同学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玩呢,毕竟现在的人们对疫情还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尤其是在春节前后,人员流动非常大,留在家里反倒不如在学校里安全。
客观的说,家长们的担心也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学校在适当的时间放假,也是为了学生们考虑,所以对此大家只能互相理解了。
不过,也不用担心,我们想到的,学校肯定也会考虑到,只要注意日常防护,加强免疫力,仍然是可以做到让孩子放心学习。
㈧ 大学什么时候可以转专业
大学转专业的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学校的规定不同,具体以学校规定为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
第二十一条 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应当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应当优先考虑。
(8)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扩展阅读:
教育部2005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仅提到“学生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并未明确规定专业成绩和人数比例。教育部在学生转专业上给予了高校充分的自主权,但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些条件。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大致分为几种情形:
1、录取专业不是其理想志愿,高考录取被调剂,往往一入校就有转专业的念头;
2、入校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进校后才发现与想象中的专业相去甚远;
3、冲着转入专业更加热门、更好找工作;
4、极少数同学则受人影响或好奇,“跟风”转专业。
㈨ 教育部要求全面恢复教学秩序将会给学校带来什么影响
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
教育部要求全面恢复教学秩序,首先会导致学校进行全面消毒,进行全方位清理。
那就是疫情还没有真正结束,很多地区陆陆续续传来,有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消息。
这使得社会上有一种质疑的声音,害怕全面恢复教学秩序后,会造成孩子的大规模感染。这使得很多开学学校需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
一旦有孩子患上病毒,那么这所学校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直接受到上级处罚,并且社会也会有质疑的声音。
所以学校开学会带给学校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是社会的未来。
学校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学校开学需要顶着家长和社会的双从压力,一定不能发生感染。
不然将会对学校造成无法挽回的声誉损失,可能直接会导致学校的社会口碑一落千丈 。
并且学校还会收到教育部门的严厉批评与教育,以及社会,家长的追责。
这是每一个开学的学校都需要承受的压力。
所以教育部的要求,对学校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层需要顶着大量压力来实施教育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