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区别
中外教育的区别:
1、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2、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3、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4、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
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中国教育与教学扩展阅读: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4)人类的教育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质区别。人类教育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关系。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社会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贰』 你最想改变中国教育或教学体系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个人以为
1:中国的传统教育及教学体系与现在的时代要求有些差距,必须从小回孩子抓起!
2:以书本为体答的教育方法应该改成更多的以人为体!重点培养小孩子的兴趣!
3:教育类型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几本教科书上,更多的拓宽领域!
4:更为现实的问题,要把“性”教育提到课堂上来,不能只是点到为止!
『叁』 请问各位,是否知道《中国教育与教学》这本杂志,它的权威性又如何
非法出版物。如果需要发表教育类的论文,请回复[email protected] .
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泉教职改〔2004〕8号
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市)教育局职改办,市直各学校: 2003年以来,我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盗版印刷CN刊物、假冒CN刊号等类型的非法出版物,以及未经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为此,我局于2004年3月10日发出《关于盗版和非正式出版CN刊物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教职改〔2004〕2号)的文件通知,但由于非法刊物给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广大教师反响强烈,分别通过来电来信举报等形式反映情况。为了使评审工作能够健康、顺利地进行,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经向新闻出版部门和有关单位查实,以及在"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查询有关刊物的论文目录,现就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作如下通知,请遵照执行。 一、经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杂志社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教学月刊》(CN33-1279/G4)2003年8A和8B综合版等2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2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二、经广西教育学院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中学文科》(CN45-1280/G4)2003年5·6月号合刊、《中学理科》(CN45-1279/G4)2003年5月号、《小学教学参考》(CN45-1233/G4)2003年5·6月号合刊等3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3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三、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认定《改革与创新》(CN35-0053)、《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CN03-4383/HK)、《当代教育杂志》(CN(HK)NR4064/190/01)、《中国教学纵横杂志》(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CN(H)39-7869/G)、《中国现代教育杂志》(CN35-3917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CN18-4258/H)等7种刊物为非法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当代素质教育》(CN03-3313/G·HK)、《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CN03-3569/G·HK)等2种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 四、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证实《航空教育》(CN11-2548/G)、《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未在该局登记,它们的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系非法出版物。 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教学研究论丛》(CN11-1038/F)与《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系同一刊物。 五、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查实,并在其网站上作特别提示(http://www.xwcbj.gd.gov.cn/menu/zxjd_bz_tbts.asp),由此认定与其特别提示内同名同号的刊物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刊物及其刊号详见附件。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导刊》(CN23-1340/GD)与《教育新导向》(CN23-1340/GD)系同一刊物。 六、在选送我市评审论文的刊物中,发现《现代教育科学》(CN22-1339、CN22-1173)、《现代中小学教育》(CN22-1096/G4)、《继续教育研究》(CN23-1470/G4)、《引进与咨询》(CN35-1076/F)(素质教育论坛专辑)、《学会》(CN35-1127/G3)(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武夷科学》(CN35-1104/Q)(季刊,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等刊物内含有大量我省或我市教师论文,经"中国期刊网"查询论文目录,与其正式刊物目录完全不一致,并且刊物上没有标注"增刊"字样,也没有出具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出版许可证,由此认定这些版本的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 七、本文所列的刊物或刊物版本,均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发表在其上的论文不予认可,允许参评对象更换符合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要求的论文。论文发表的截止时间可放宽至2004年3月。八、由于受到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影响,我市2003年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评审还未结束。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更换论文的截止时间为2004年4月25日。 九、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论文,经专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我市评审要求的(即论文质量不符合要求),论文不予更换。 十、从2004年度起,送审代表作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一律不予认可,且不能更换。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 非法出版物 调查结果 论文 处理意见 抄送: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泉州市职改办,存档(二)。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4年4月19日印发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 名称 刊号 名称 号
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
CN26-1035/I4 CN35-1239HK/G
CN26-1035R CN-4258/H
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
CN(HK)4251/171/02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 CN.NR37-02
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25/11/03
教育科研论坛 CN.NR 183/03 教育新发展 CN(HK)NR 184/0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
CN(H)39-7869/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
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
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
CN98-4359/G4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
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
CNHK0315 CN35-1515HK/GJ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 4540/264/03
CN43-8816/R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
CN65-082HK CN.H39-7869/G
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
当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
CN11-4525/N
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
CN(HK)4263/186/02
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
CN13-4412/H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
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
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http://e.qz.fj.cn/zwgk/info/2004/04/2004-04-01.htm
『肆』 《中国教育与教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这应该是一份非法刊物。
查中文核心目录,请到网络主页,直接键入
“中文核心期刊 2004”等字样即可。
『伍』 中国教育的差距差在哪儿
1、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不管是从教学范围、教学方法还是教育理念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详细如下:(1)教学范围总的来说,中方教学范围更小,但是内容较之于西方教学内容要深的多,西方教学范围虽然广,但在中国学生的眼里不过是蜻蜓点水。例如,在sat物理中会有类似于“狭义相对论”、“电子元件”这样的章节,在中国学习的教材中甚至会有一个chapter名字就叫做galaxy。而在高一的上学期中国就将圆周运动学完了,这一部分放在西方高中的话应该是在必修2,会在高一下期开学才讲到。从这样的教学进度来看便可知道中国和西方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孰深孰浅了。不过所谓的教学范围也因不同的课程有所不同,AP、A-Level、IB、SAT、VCE等等都不尽相同,这仅仅是个大体趋势。(2)课堂模式中国课堂以老师为主,由于一般课堂的节奏都比较紧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这一点主要是由于中国教学大纲内容深,技巧性强导致的。相反西方教学的课堂则显得轻松,首先是因为西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普遍小于中国。具体人数一定是课程不同、地区不同也有所差异的,但是较少的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与老师有的交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中国教学课堂里,主角是老师,而西方教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同样重要,甚至学生会在课堂里起到更加主导的作用。(3)高效性中国教育的高效性要高于西方,首先从教材的高度统一上来看。中国高中生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全国统一的教材,而这份教材历经了多次专家修改已经显得非常严谨、科学了。而西方教育,拿美国为例,不论是IB、SAT还是AP都绝不止一本教材,特别是IBPrinceton、Cambridge、Pearson等等都有出版其教材。而这些教材有的是由一个人独自编写的,有的是统一编写的,但是这些都不如中国的教材集思广益、引经据典,毕竟全中国就这么一种教材。西方的教材的多样性导致其良莠不齐,最终导致整体教育的高效性降低。(4)顺序问题这里的顺序问题针对的是在整个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每一项具体内容教授的先后问题。西方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5)技巧性中国理科基础教育是全球出了名的难,具体难在技巧性和多变性上。理科中有这样的一类综合性题目,这样的一道题目往往可以将你初中或者高中所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糅在一起,再加上各种七十二变变换的难度蹭蹭蹭地往上窜。亦或者编来各种有着美丽的巧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仅仅为了将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而这样的题目在西方教育中不太常见。2、中国教育开始于中国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国家,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废除,代之以中西方结合的特色教育方式。
『陆』 请你评价一下中国教育与别国的不同,有观点的都能说
我觉得外国的教育比较“填鸭式”教育,就拿数学理工科课程来说吧,外国教师不断进回行知识点(通信原答理)的硬塞,非常枯燥,没有灵感闪现,强调期末考试,但是老师的计算能力又让人十分着急(三角函数计算了10分钟)。而我国的教育偏重“启发式教育”,比如让我们明白这个函数在随机信号分析里的作用,而不死磕于一个死的范式,因此产生了不少想要研究的ideas。在做题方面,外国微积分教育(比如美国,英国等)是要求课后题几十道全部做完的,而我国的教师会选择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我们作为作业去做,让我们对这个性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让我们盲目刷题。但不知为什么,我国的教育容易让我们陷入技巧的死磕,而看ieee TIT等期刊的优秀的学术成果,并不需要特别擅长数字的计算。或许,这就是外国学术成果多的原因吧。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因人而异,千万不要留下刻板印象,觉得外国重视想象力重视启发,而我国都是应试教育。
『柒』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在于应试上,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与伦比的,可是在于埋没人才上,还有发展学生自主的习惯和思考方式上,也是世界之一流!
这个也许从古到今就是如此的吧,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国的学生在汉代之前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高度,都是值得深思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景象,在中国的思想界,教育界也是仅有的唯一的。
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教育值得我门去思考,在那之后,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从董生的天人三问,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吧。结果是什么,看看《儒林外史》,大家都是会有所了解的。真实的景象正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在中国所谓的人文教育里,尽善尽美的,淋漓尽致的演绎着。
为什么说现在的教育还是一脉相承。就是因为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名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学完了基础教育和知识,有的好些的在最终能用一个所谓的“能人”一起拔高辅导,这样压抑了学生的思考范畴,是学生在一个老师思考问题的思路下,一直沿着他的思路思考着自己的问题。很难去发散自己的思维,用本来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这样就是中国的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这个的情况不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么,不值得我们去改变一些什么么?
我感觉中国大多数,我要强调的是,大多数学校,多少年一成不变的教书育人的方式,多少年了,一直都没有改变,尽管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老教师下了,新教师上了,只不过在教育中是在一种的思考模式向另外的思考模式的转化,根本达不到让学生自己多元化思考的目的。教育的模式一天天的喊着:改变,改头换面。可是结果呢,还是没有变化的,人文式的教育是好的,可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不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么!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没有多元化的空间去想像,人文何用·
真正的要改变一些了了,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说高考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中,就要去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高考只是客观的存在,但是最基本要我们去改变的,就是要我们在我们的教育模式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考空间和发散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上考虑一些我们切合实际的问题!
在于这个问题的做法上,我认为,要作到:多元化学习、和单元化教学会更好一些!
怎么做呢?我认为单科的教学有多名老师同时去讲解,只不过每一名教师需要去讲授的知识不一样。那数学做例子:可以采取多名老师共同完成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甲负责讲授集合的基础知识,乙负责去讲授函数的问题,丁负责去讲授空间几何的知识等等。这样可以绝对的,充分的去让老师去充分的研究和解决但部分的知识,同时也也是是教研的活动直接扩展到基层。也可是使学生在单科目的学习中感受到不同老师的不同的想法和思维。这样也能使学生的多元化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有人要问,这样的教学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面对高考,你这样能造就出高分的人才么?
我要说的是,面对现在的形式,可以在上诉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辩证和改变的,可以在高三的学年布置专门的教师,就单独负责高考的研究和挖掘,这样都是可以的!不会给高考的任务造成任何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元化思考方式!
这些仅仅就是个人的建议和想法,估计是没有那个学校愿意去改革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改变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改变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不从我们自身作起呢?
为了我们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是那样一脉相承下来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有些人要努力的,有些人要改变的!!
『捌』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
实际上媒体所报道的枪击事件只是非常偶然的事件,就像每天北京车祸死亡数版人却不可能都权会有报道一样
美国是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注重对人的培养,而不是对人的应试的培养
所以诺贝尔获奖者半数以上为美国人
留学美国当然好,美国是个比欧洲、日本外向的国家,能接受外来人,种族歧视较少,种族歧视者只是少数人,而大多吃软怕硬,如果你能压制住他们的嚣张气焰,他们是不敢正眼看你的
『玖』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是合法机构吗
不合法,请老师们擦亮双眼,我和同事都被骗了,征集稿件,骗取参赛费用
『拾』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1,专业不同:教育学部分学科,教育专业是分学科的。
2,课程不同:教育学主要内有中小学语文、中国容教育史、数学教学法等课程;教育主要有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3,就业不同:教育学就业方向以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育的就业方向以小学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为主。
教育学简介: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